蓝 潮
香港特别行政区首任行政长官董建华,出身于一位富商之家。当著名船王包玉刚尚未下海之时,董建华的父亲董浩云已经是一位誉满航运界的世界船王。
胸怀大志“民间船王”出壮举
董浩云1911年8月18日生于浙江定海,他的父亲是上海的五金行老板。中学毕业后,董浩云背着父亲参加了航运训练班招生考试,考取后在该训练班就读了一年,而后被派往天津航运公司做职员,当时他年仅17岁。
在航运公司任职期间,董浩云工作非常认真,由于他勤奋上进,20岁时被推选为天津船业公会常务理事,不久又被选为副会长。在公司内部,董浩云提升很快,到25岁时已是公司副总经理、常务董事。天津航运公司的老板对董浩云非常赏识,将女儿许配给他为妻。
1936年,董浩云携妻回到上海,创立了中国航运信托公司。该公司创立之初,所有的家当仅为一艘小轮船。
目睹了列强称霸远东航运的现状,董浩云早就萌发了联合同行与洋轮竞争的决心。他在同业中宣传他的构想,准备将各家小型民营船务公司合并,组成庞大的船队与外国轮船公司和官办招商局船务抗衡。他的倡议得到了不少小船东的响应,然而抗日战争的爆发使他的这一计划搁浅了,他公司的一半船只被国民党军队征用。日本统治上海期间,他不甘苟且偷安,于1941年春流亡香港,仅有的三艘船在香港重新注册,中国航运信托公司移至香港。
战后董浩云重新回到上海,向有关部门申请复业,被官员以“香港注册公司”为由驳回,于是他另组公司,于1946年成立中国航运公司。次年他从美国购得三艘万吨级货轮,并另设一间独资的复兴航业公司。复兴公司在困境中艰难发展壮大,到上海解放前夕,董浩云拥有和控制的船只达21艘,总吨位超过了10万,成为雄踞上海民营船队之首的“民间船王”。
在此期间,董浩云有两项业绩载人中国航运史册:一是派遣全部由中国船员驾驶的天龙号自上海首航法国,成为轰动一时的壮举;二是派通平号抵达旧金山,船员仍全为中国人,此举是中国民营轮船首次横渡太平洋。
几经周折把握良机开先河
1949年董浩云将中国航运公司与复兴航业公司,一同迁往台北注册。次年2月,美国国务卿艾奇逊以“欠债未还”为借口,发表声明,将台北复兴航业公司的京胜、沪胜两艘船扣留。当时复兴公司仅剩下渝胜一条船了,董浩云唯恐再被扣留,便易辙来香港,在香港注册了一间分公司叫“金山轮船公司”,台北的中国航运公司与复兴航业公司实际上成了空壳。
朝鲜战争爆发后,远东大闹船荒,运费猛涨,董浩云的“渝胜号”收入不菲。不久,“京胜”、“沪胜”两船完璧归赵,董浩云的公司从濒临破产的境地转向起死回生。他殚精竭虑扩充船队,并遇到了两次发展良机。
60年代初,他从美国一次买来12艘万吨级货船。条件之优惠,不能不令人吃惊:12艘船总共才花了100万美元(当时折合港币600万元)。有人说,这等于白送给董浩云。据说美国政府对当年被扣资产的公司都给予了变相补偿,董氏当年两艘船被扣,或许这是美国人对他的补偿。
60年代末,前西德又把一批内燃机双轴客货轮廉价卖给了香港金山轮船公司,使董浩云的船队再次壮大。他的目标已不再是做中国最大的独立船东,而是做全球最大的独立船东。
董浩云曾一口气在日本订造6艘22.7万吨级油轮,他对航运业的贡献,不仅仅在于建立了庞大的船队,还在于他推出了不少开拓性的举措。董浩云是亚洲航运业最先迈进货柜(集装箱)化的先驱,1969年他创造性地将7艘旧散装货轮,改为货柜船。次年,他注册成立东方海外货柜航运公司,开办全船货柜业务,定期航行美国西海岸。董氏还对航运新科技兴趣浓郁,在一些船上装上了人造卫星导航装置。他还曾斥资320万美元。买下退役的豪华邮轮“伊丽莎白皇后号”,再投入600万美元装修,将其改造成“海上学府”,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管理。后该船失火沉没,他又购入美国小邮轮“大西洋号”,改造成“宇宙学府”,该学府附属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来自40个国家的著名学府,学生则从亚洲各大学遴选优秀生组成。
誓争第一一代船王终如愿
早在70年代,随着“东方海外”公司的崛起,董浩云就被国际航运界列为“世界七大船王”之一,董氏排在“七大船王”的最后一位。美国的《纽约时报》则称,董浩云是“世界最大的独立船东”。
董浩云不甘于排行第七,他的目标是要做“世界第一大船王”。1980年,一艘56.5万吨级的巨型油轮“海上巨人号”在日本轰然下水。这艘迄今仍是世界上最大的超级油轮,一时间为董浩云赢得了巨大的荣誉。许多船东的油轮停航,他的这艘“巨无霸”轮却揽上了日本的业务。更为轰动的是,同一年他以1.16亿美元的较低价格,一举吞并了美国大型船业集团佛奈斯维公司。在这一年“世界七大船王”的排行榜上,董浩云以800万吨级的船队,跃居到第二位。
决心做“世界上最大的船东”的董浩云,并没有就此罢休,他的船队在不断扩充,他的企业盈利在不断增长。“东方海外”一飞冲天,该公司1981年盈利大增,年度盈利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共盈利1.74亿港元,非经常性项目盈利1220万港元,外汇折算差额溢利4120万港元。到1982年,他的船队规模达到空前数量,共有149艘,总吨位达到1100多万吨。而迫于经济形势压力。一些船王却在大肆减少船只,吨位越来越小。这年4月,董浩云的第150艘船将举行下水典礼,一些传媒终于把“世界第一大船王”的桂冠戴在了他的头上。
原定这年4月17日举办第150艘船的下水典礼,摩纳哥的雷尼尔王子夫妇也准备参加该项活动。不幸的是,董浩云却在4月15日凌晨因病辞世。一代船王魂归大海,“东方海外”由董浩云长子董建华接任主席兼行政总裁。
(责任编辑/韩春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