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面的较量

1998-03-18 02:31梁瑞平
知识窗 1998年10期
关键词:加利米开朗基罗佛罗伦萨

梁瑞平

达·芬奇(1452—1519年)和米开朗基罗(1475—1564年)都是文艺复兴全盛时期杰出的现实主义艺术大师。他们的艺术各有特色,达·芬奇的艺术博大精深,擅长人物内心世界的刻划,人物感情表现得细腻入微;米开朗基罗的艺术雄浑豪放、宏伟,绘画有强烈的雕塑感,被誉为市民英雄的创造者。他们的艺术成就犹如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双峰对峙,成为当时两盏不熄的明灯,给人类放射出强大的艺术光芒。

当时佛罗伦萨政府和人民期望这两位艺术大师能为自己的故乡留下一些有纪念性的作品,因此先后聘请他们为佛罗伦萨佛基奥宫“五百人”会议大厅绘制壁画。1504年2月。达·芬奇在大厅绘制壁画《安加利之战》。同年8月。米开朗基罗在同一个大厅的对面墙上绘制《卡希那之战》。

于是,两位艺术家面对面地在故乡展开了绘制巨幅壁画的竞赛,这件事轰动了佛罗伦萨全城,成为欧洲美术史上的佳话。

两幅壁画都是描写战争的,达·芬奇画的是1440年佛罗伦萨人战胜米兰人的安加利战争;米开朗基罗则绘制1364年佛罗伦萨人在卡希那战胜比萨人的战争。两位大师虽然都以战争为题材。但他们却从不同的角度来描写战争。达·芬奇坚决反对非正义的战争,他采取了揭露的态度,认为非正义的战争是“最野蛮的愚蠢行为”。米开朗基罗则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热情地歌颂正义的战争,赞美普通士兵保卫祖国英勇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两个人表现的内容也不一样,达·芬奇选择战争进人最紧张最激烈的夺取军旗的高潮时刻,而米开朗基罗则表现的是战争即将开始的时刻。尽管两位天才艺术家绘制壁画的角度不同,表现的内容也不一样,但他们作品的艺术效果却殊途而同归。

可惜的是,两位艺术家的作品在还没有完成的时候,就毁于1512年。虽然这两幅杰作都被毁掉了,但是我们仍然可以从同时代人的摹本,作者本人的速写草图以及后人的复制品中窥其概貌。

《安加利之战》的画面是四个头戴兜鏊、身穿甲胄的骑士,骑在马上正在为争夺一面军旗而厮杀,他们表现出无比狂怒的神情,面孔凶狠,十分可怖。双方展开了白刃战,还表现在马下的士兵,躺在血泊中相互拼死搏斗,连双方的战马也都加入了战斗的行列,它们互相踢蹄,撕咬。整个画面渲染了战争的残暴与恐怖,展现在观众面前的是一幅混乱、野蛮、凶残、愤怒和仇恨的灭绝人性的战争罪恶图。这说明达·芬奇力图通过这幅画来彻底揭露战争的罪恶,唤醒、激发人民起来反对和制止非正义的战争。

年轻、好胜的米开朗基罗不甘示弱,他在《卡希那之战》中没有去描绘战斗最激烈的场面,而是别开生面地选择了战争即将开始的时刻,来描绘每个战士高昂的爱国主义热情。在亚诺河上有一群士兵正在洗澡,突然听到了军营中战斗号角声,他们从水中跑上岸,赶紧穿衣服,急急忙忙地准备应战。有的在岸上伸手拽水中的人,有的拼命往岸上爬,有的正在穿衣甲,有的正在拿武器,各种各样的动作、姿态和表情,显得非常急迫紧张。从画面上还可以看到鼓手和有的士兵在仓猝之中,抓起衣服,赤身裸体地赶忙去应战。这一切都表现了他们保卫祖国的昂扬士气。米开朗基罗的这幅画歌颂了普通战士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

对于我们来说,这次绘画竞赛到底谁占上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两幅画都是精品,我们通过欣赏它们,都能受到深深的教益。

(责任编辑/林超)

猜你喜欢
加利米开朗基罗佛罗伦萨
大气压强是多少
“我不能修建这样的堡垒”
《放空》《颗粒》《腊寒》《适》
意大利 佛罗伦萨历史足球赛
美的历史(图选)
倾城 佛罗伦萨
米开朗基罗和教皇尤得乌斯二世(连载之二)
米开朗基罗.博纳罗蒂
米开朗基罗.博纳罗蒂(连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