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像押赌一样将女儿作为将来显身扬名的筹码,长大了的女儿却成了父亲的叛逆。追今思昔,河北开滦地矿工程总公司工会的李运清百感交集——
③父亲,别怪我离你而去
在20多年做子女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更让人那么痛切地感受到我们的父母生硬单一的教育对我们的深深伤害了。父亲可能做梦都没有想到,他对女儿虔诚的教育方法至今成了我的反面教材。
父亲是个教师,他对我少年时的态度,归纳起来有这么几条:(1)父亲将学习特别好的同学作为我的模子而不仅仅是模范,甚至于他们的衣冠不整、夜间遗尿父亲也津津乐道,说一个人精力有限,这是痴迷于学习的印证。(2)每一次考试,即使是几分的失误,他也是非打即骂。(3)父亲从不同我谈与学习无关的事,每次共处时父亲要么讲一些别人如何努力成材的故事,要么就绷着脸,唉声叹气。
当然,父亲也为此付出了代价。
长期以来我隐忍不发的逆反和叛逆心理,考学后得到了完全的释放。填志愿我报的是清一色的地质院校,而且离家越远越好,我如愿以偿;分配时不愿回家乡,我又如愿以偿。为此,父母的身心几乎垮了。而我,由于局限于现实,“子欲养而身不在”,揪心的痛悔几乎夜夜让泪把梦打湿。
唯一给我慰藉的是,我的丈夫疼我,包容我,使我一天天成熟和清醒。“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对女儿的教育分外谨慎:(1)对孩子的投资我量力而行,我的物质条件有限,我没给她买几件玩具,只买了些适时的书。我甚至想,至我临死,我也不会给她留下什么遗产,我只能给她一种精神。(2)身教重于言教。我爱看书,却吝惜时间给她讲书,多数时候是她拿着书来缠着我教她。(3)我不束缚她,也不纵容她,只要不搞破坏,她是自由的。
我的教育方针是:“花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让孩子得到较大的发展”,但不是最大的发展。由于条件局限,我不能给她全方位的发掘,这也许埋没了她某一方面的天赋,但是从天赋到成功还有毅力和机遇这么一大块距离呀。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要做。如果女儿现在做的事是玩泥巴,我也不会觉得奇怪,而她自觉地去上学,我就大喜过望了。而我,也并未因孩子而耽搁了自己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