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封平安家信

1997-09-11 03:36旭春延军郝韵
中国青年 1997年7期
关键词:文山哥哥部队

旭春 延军 郝韵

无私的关怀、坚贞的情爱、苦难中的亲情、长久的奉献;荡气回肠的故事,耐人寻味的生活,可亲可敬的人物;请告诉我们这些发生在平凡普通青年身上真实的人生故事,让真情滋润更多的心灵。“人间真情”欢迎踊跃来稿!来稿请寄中国青年杂志社社会版。 主持人:邱四维

在陕北黄土高原,一个只有16岁的小姑娘,为了支持哥哥争当优秀士兵,隐瞒家中发生的种种不幸,含泪向部队发出——

68封平安家信

“哥,家里好着呢……”写下这第一句,悲痛袭上心头,她伏在炕上失声痛哭

1994年12月11日清晨,延安地区吴旗县周湾乡姚峁则村宋家的烟囱早早地冒起了炊烟。胸佩红花,一身绿军装的宋文山兴致勃勃地收拾着行装。正读初中一年级的宋彩玲瞧着哥哥那英武劲儿,高兴地围着他不停地问这问那。

父亲宋万俊蹲在地上默默地抽着烟。大儿子分家另过,老伴重病在身,自己已年近70,庄稼活儿也快干不动了,这个家需要人照应啊!可面对即将踏入军营的儿子,他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孩子,当兵是光荣的事,到了部队好好奔前程,不要想家里的事儿。”

走出老远,宋文山回头望去,父母那满含期待的目光和小妹灿烂的笑容,深深地印入他的脑海。

就在宋文山入伍第25天,宋家突遭变故:宋万俊在外出购买化肥时跌入山崖,不治而亡。重病缠身的母亲遭此打击,病情突然加重,瘫痪在床,生活无法自理。面对突然而至的不幸,宋彩玲哭干了眼泪。邻居和亲友们劝她:拍个电报给你哥,

叫他回来吧!你一个女娃娃咋能撑起这个家?

泪眼蒙胧中,宋彩玲的耳边响起父亲的嘱托:“再苦再累,也要支持你哥在部队上好好干啊!”不,决不能把家中的分心事告诉哥哥。她毅然擦干眼泪,在亲邻们的帮助下,料理完父亲的后事,强忍着内心的巨大悲痛,给远在数千里之外的哥哥写第一封“平安”家信:

“哥,家里好着呢……”写下这第一句,悲痛袭上心头,她伏在炕上失声痛哭。对宋彩玲来说,父母如同她头上的一把伞,为她遮挡着生活中的凄风苦雨。可如今,这伞轰然倒下,父亲去世了,母亲瘫痪了,灾难几乎摧毁了这个家庭。

稍稍平静了一下自己的心情,她接着写道:“哥,你不要挂念家,全心在部队上服役,上次你怨爸不给你写信,爸忙着呢,天天垒羊圈。妈的病也好多了,还能帮家里喂猪。你说需要一点钱,现在家里没有,过段时间爸就给你寄来……”

小彩玲最怕的就是花钱的事儿。

连续多年给母亲治病,家里已经负债累累,可要用钱的地方太多了。没有钱,吃差点,穿破点没关系,可母亲的病不能不治,哥哥文山需要的钱也不能不寄呀!在这万般艰难的日子里,宋彩玲多希望大哥能助她一臂之力。可大哥已分家另过,他也有自己的一份光景,再加上打一结婚,嫂子就嫌这个家穷,跟大哥打闹得不可开交,更不用说帮忙了。

千斤重担,15岁的小彩玲只有自己一人挑了!

为了给哥哥寄钱,她东挪西借,变卖了家中稍稍值钱的东西。寄钱之后,她又给哥哥发了一封信——

“哥,咱家没有来钱路,去年年头又不好,钱特别紧,你要节约些,可不敢浪(胡花)啊!你要走正路,好好训练,争当优秀士兵。不要想家,爸妈我会照料的……”

“哥,我好想你啊!可为了实现理想,咱们暂时都要忘掉一切,共同努力,走向成功之路,去摘取成功的果实吧……”

宋彩玲的学习成绩在全班一直是数一数二的,她憧憬着上中专、上大学。但自从家中发生变故之后,琐碎的家务、繁重的劳动一直伴随着她,加上日夜需要人照料的母亲,宋彩玲的学习成绩急剧下降,她充满了自责:“哥,我的学习退步了,中期考试只得了第11名。这是因为我苦功夫没有下到,今后我一定努力。”1995年春天,柳树开始绽黄的时侯,宋彩玲辍学了。她再也拿不出钱供自己读书了。山野间忙碌的小彩玲,远远地看着往日的同学成群结伙、有说有笑地赶往学校,伤心的泪水禁不住夺眶而出。她跑到父亲的坟头,放开喉咙大哭一场。两个月后,在镇政府工作的堂姐得知小彩玲辍学的情况,把150元钱送到了宋家,说:“再苦再难,学一定要上。”母亲也说:“你不上学,我也不治病了。”宋彩玲含泪接过了钱。每天凌晨4点,宋彩玲就得起床,生火、做饭,然后再帮母亲穿衣梳洗,一勺勺地喂母亲吃饭。忙完这一切后,她才急匆匆地赶往学校。迟到是经常的。对老师责备的目光,宋彩玲默默无语。后来班上的同学知道了她家里的情况,既同情她的不幸遭遇,也佩服她的坚强,纷纷主动从各方面帮助她。有的帮她补习功课,有的送她衣服和文具,还有的把好吃的悄悄放在她的桌斗里。学校得知情况后,全免了她的学费。老师的关怀,同学的亲情,常使宋彩玲感动得热泪涟涟。

宋彩玲的家离学校有七八公里路,要翻好几道山梁,与她同村的同学都住校,她每天必须赶回去,侍奉瘫痪在床的母亲。

秋收,是陕北的农民们一年中最忙的季节。宋彩玲成了家中唯一的劳动力,抢收、抢种、入库、归仓,很快她学会了地里所有的农活儿。毕竟,她还是个孩子,一天下来,总是累得直不起腰。她那正在发育的身体,因过度劳累而变得佝偻了,手指骨节也变得越来越大。而一回到家,宋彩玲却又像换了个人似的,变着法儿给母亲做各种吃的,想方设法让母亲高兴。她把哥哥的来信拿出来,一遍又一遍地读给母亲听。也只有这个时侯,她才忘记了劳累,忘记了忧愁。尤其是当哥哥来信说某一方面取得了成绩,有了进步时,宋彩玲的心

中更是充满了无限的欣慰和喜悦。

面对艰辛,小彩玲心中盼望着当兵的哥哥能回到身边,和她一起分挑生活的担子。有好几次,在夜深人静、母亲熟睡之后,她在灯下展开信纸,想把这一切的一切都倾诉给远方的哥哥。可另外一个声音在提醒她:一旦哥哥知道了家中的一切,肯定无法安心在部队服役了。于是,她把不幸埋在心底,继续向千里之外服役的哥哥报告着“平安”。

“哥,家里的一切都好,爸妈虽然年纪大了,但身体很好,你安心在部队上训练,不要想家……”

“哥,我好想你啊!可为了实现理想,咱们暂时都要忘掉一切,共同努力,走向成功之路,去摘取成功的果实吧……”

信末她还忘不了叮嘱哥哥“忘掉一切,一心想着军事”。

一封封报告“平安”的家信,带着小彩玲心中的深情与厚望,越过千山万水,飞向哥哥宋文山远在四川的部队。

8月份,哥哥文山从部队来信,说想参加部队成人中专考试,需要一笔钱。可家里早已山穷水尽,能卖的东西也卖光了,钱从哪里来呢?小彩玲一筹莫展。恰在这时,学校抽她去县城参加全县初三年级的尖子生学科竞赛。打生下来,小彩玲一次都没去过县城,她特别想去,她也想通过竞赛检验一下自己的实力。但哪里有钱参加竞赛呢?她找到校长嗫嚅着说自己学习不好,不想参加竞赛了。校长心里清楚,宋彩玲尽管学习有所退步,但她基础扎实,在全年级仍算得是好学生,况且这种机会争都争不来,不想参赛一定是没有钱。校长默默地从怀中掏出20元钱,一旁的张老师也拿出20元钱,递给了小彩玲。目睹这一幕,客车司机也受到感染:“这孩子的车钱我不要了!”考完试的那天中午,宋彩玲经过县医院门口,听到有人在喊:“谁愿意卖血?”宋彩玲心中突然一动:血还能卖钱?她走上前去,说:“叔叔,我卖血。”那人打量了她一眼说:“娃娃,你太碎(小)了,你不行。”她恳求说:“叔叔,我身体好着呢,我等着用钱,你就帮帮忙吧。”

400CC鲜血,换来800元钱。小彩玲一生中从没见过这么多钱,她高兴极了:这下哥哥的学费有着落了!给妈妈抓药有钱了!她当即以父亲的名义给哥哥汇了200元。余下的给母亲买了药。

第二天她晕倒在庄稼地里。小彩玲忍悲含痛,全力持家的精神使亲邻们深为感动,他们再也不忍心看着这个小姑娘经受煎熬了。他们背着彩玲给部队领导去了信。小彩玲知道后非常生气:“为我好,你们就不该把这一切告诉我哥!”她立即赶到镇邮局给部队领导发了封电报,请求替她隐瞒实情。她还不放心,又连夜给哥哥发了封信:“哥,家里好着呢,不要挂念,安心在部队训练,力争做一个对祖国有用的人……”随信又寄去了一张“全家福”。

日思夜想的哥哥终于回来了,刹那间,失去亲人的悲痛、独立持家的艰辛、对哥哥的思念如山洪爆发,她一头扑在哥哥怀中,放声痛哭

1年零7个月,宋彩玲就是这样义无返顾地支持着哥哥安心服役,没有为自己添过一件新衣,没吃过一顿可口的饭菜,却一封接一封地向部队发出68封“平安”家信。

宋文山没有辜负妹妹的厚望。他所在的连队荣立三等功,他个人受到团党委的嘉奖,并被提升为副班长。

去年9月,部队得知他家的情况后,立即安排他回家探亲。面对突然出现在眼前的哥哥,小彩玲恍如梦中。日思夜想的哥哥终于回来了,刹那间,失去亲人的悲痛、独立持家的艰辛、对哥哥的思念如山洪爆发,她一头扑在哥哥怀中,放声痛哭。

宋文山,这个有泪不轻弹的七尺男儿,望着过度劳累而憔悴不堪的妹妹,负疚的泪水从眼中滚落。他想像不出,小妹那柔弱的双肩,怎能撑持住这多难的家庭,这1年零9个月,她究竟是怎么过来的呀!

亲人们来了,朋友们来了,左邻右舍来了。面对眼前的情景,人们无不潸然泪下。

一切的安慰都是多余,就让他们哭个够吧!

宋文山回部队后,向战友们讲述了妹妹的故事,战友们感动了;姚峁则村的人诉说着小彩玲的故事,十里八方的乡亲感动了。一时间,宋彩玲的名字不胫而走。延安社会各界纷纷捐钱捐物,慰问小彩玲。小彩玲还被评为地区的“三八红旗手”“爱国拥军的好军妹”。

今年元月,宋文山被部队评为优秀士兵的喜报寄回了家乡,宋彩玲手捧喜报激动不已,种种辛苦劳累化作一串喜泪挂在她稚气而又纯真的脸上。

猜你喜欢
文山哥哥部队
诗与象
诗与学
哥哥
俄部队军演
儿在部队又立功
拆弹部队 勇者之盾
老部队
哥哥的生日
还猪哥哥
我永远是你的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