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高”

1997-07-15 05:30尚乐林
读书 1997年3期
关键词:纳兰性神女宋玉

尚乐林

《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中央文献出版社,一九九三年十一月第一版)第33页《读<近三百年名家词选>批语》中录有纳兰性德(江城子·咏史》一首,词曰:

湿云全压数峰低,影凄迷,望中疑。非雾非烟神女欲来时。若问生涯原是梦,除梦里,没人知。

此词批语排印四字曰:“巫嵩之类”。

“巫嵩”一词,难以索解。揣摩良久,豁然有悟:“巫嵩”二字,恐为“巫山高”一词之误也。毛泽东批语原件,可能是“巫山高之类”五字。批语如是竖写,毛体草放,“巫山高”极易认成“巫嵩”。

《巫山高》乃汉短萧饶歌(又曰汉铙歌、鼓吹曲)曲名。据《晋书·乐志)记载,汉短箫铙歌有二十二曲,俱录曲名,名曰“朱鹭、思悲翁、艾如张、上之回、雍离、战城南、巫山高、将进酒、君马黄、上陵、有所思、雉子班、圣人出、芳树、上邪、临高台、远如期、石留、务成、玄云、黄爵行、钓竿等曲,列于鼓吹,多序战阵之事”,乃军乐曲名也。今存曲辞一十八首,其辞亡者有上列最后四曲。历代诗人借题发挥,以汉铙歌名命题为诗者代有其人。如以《将进酒》为题作诗者有萧统、李白、元稹、李贺等等,以《有所思》为题作诗者有萧统、谢、沈约、沈期、孟郊、李白、韦应物等等。求同联类,这些诗皆可谓“将进酒之类”、“有所思之类”;而诗题虽然不用借题,诗意已落类题窠臼,亦可以意联类曰“某某某之类”。

汉铙歌《巫山高》歌辞曰:“巫山高,高以大;淮水深,难以逝。我欲东归,害不为?我集无高曳,水何汤汤回回。临水远望,泣下衣。远道之人心思归,谓之何!”此诗与纳兰性德词相联属,则以“远道之人心思归”与“若问生涯原是梦”在“人生旅途”之共同点上有归宿感问题相类。“巫山高之类”批语之本旨,还应考之诗史。按自齐梁以还,历代诗人以《巫山高》命题为诗者,自南北朝至唐,即能拈出多家可观者,可成“巫山高之类”。通观此类《巫山高》诗,共同特征乃以汉铙歌《巫山高》辞为引发,以巫山神女故事为譬喻,情状巫山高远,神女渺茫,进难企及,退难归宿,发抒而为虚空感、孤独感之浩叹。

统观《巫山高》诗,无一首离开宋玉《高唐赋》、《神女赋》之巫山神女朝云暮雨之情旨。诸家写景,翻复不脱此境意。王融云:“想象巫山高,薄暮阳台曲。刘绘云:“高唐与巫山,灼烁在云间。”沈期云:“神女向高唐,巫山下夕阳。”卢照邻云:“巫山望不极,望望下朝雾。”李端云:“巫山十二峰,皆在碧虚中。”李贺云:“巫山丛碧高插天,大江翻澜云曳烟。”总之是高远难及,望之迷疑,吊起味口,求之不得。纳兰性德词云:“湿云全压数峰低,影凄迷,望中疑。”即景即情,正乃“巫山高之类”。

纳兰性德词进之一层云:“非雾非烟神女欲来时。”宋玉《神女赋》云:“意似近而既远兮,若将来而复旋。”历代诗人之《巫山高》写此,无不翻复同调。虞羲云:“云雨丽以佳,阳台重怨思。”范云云:“霭霭朝云去,溟溟暮雨归。岩悬兽无迹,林暗鸟疑飞。”张循之云:“暗谷疑风雨,幽岩若鬼神。”齐己云:“雨为暮兮云为朝,楚王憔悴魂欲销。”亦正乃“巫山高之类”。

《江城子·咏史》结句云:“若问生涯原是梦,除梦里,没人知。”句借李商隐《无题》之二“神女生涯原是梦”,引伸发挥,仍感凄婉悲凉,不堪寻味。然历代诸诗人之《巫山高》,结句亦是如此,王泰云:“只言云雨状,自有神仙期!”张循之云:“为问阳台夕,应知入梦人。”李贺云:“楚魂寻梦风然。”孟郊云:“目极魂断望不见,猿啼三声泪沾衣。”而于则不无忿懑地写道:“宋玉恃才者,凭云高唐。自重文赋名,荒淫归襄王。峨峨十二峰,永作妖鬼乡。”诸多之《巫山高》诗,结句反复同调,直是一派孤独感、凄凉感、失落感、虚空感。追流溯源,“巫山高”乃一文学主题。熟谙中国文学史的毛泽东读到此类作品,触类联想,以其特征,批曰:“巫山高之类”。“之类”二字,自有微意:惜其不免落套,题材屡见不鲜,难有创意。

猜你喜欢
纳兰性神女宋玉
神女游
纳兰性德: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
人见人爱的“子”
这是个什么字
浪淘沙·夜雨做成秋
亲近神女(组章)
如梦令·万帐穹庐人醉
菩萨蛮·雾窗寒对遥天暮
说“看”不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