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教委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调查组
一、调查工作概况
我们吉林省教委普通高等学校教学质量调查组,于1996年9月5日到9月30日分别深入吉林大学、吉林工业大学、长春地质学院、白求恩医科大学、吉林工学院和吉林农业大学等6所高校有重点地进行了调研工作。
在这次本科教学质量调查1作中,我们首先以国家教委高教司[1995]67号《首批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价实施办法》及综合、工、农林、医院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核心指标为依据,制定了《吉林省普通高校本科教学质量问卷调查表》三种(即向学校、教师、学生问卷调查表)和调查提纲。然后,调查组成员分别深入吉林大学等6所高校进行了问卷调查。向师生问卷的主要对象是近年来有本科教学任务的各类教师和四年级学生,共收回“学校问卷”6份,教师、学生“问卷”汇总表各6分(参加问卷的教师共g0人,学生l 860人);分别在各校召开了基础、专业基础和专业课教师座谈会,教学、学生管理人员座谈会和高年级学生座谈会。在此基础上,对调查材料进行了汇总、整理和分析,并撰写了本调查报告。由于这次调查时间较短,调查的内容和指标也不尽全面,有些环节的工作还不够细致,加之各校情况不尽相同等原因,对高校目前本科教学质量很难作出全面、客观、准确的评价,只能作以概要的、趋势性的评价。
二、我省普通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的现状及基本估计
(一)关于领导对教学的投入
1.问卷调查。认为校领导办学指导思想和教学工作思路“明确”的占62.6%,“较明确”的占31.9%,二者合计为94.5%,“不明确”的仅占5.5%;对校领导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认为“及时”的占32.6%,“较及时”的占37.9%,二者合计为70.5%,认为“不及时”的占29.5%。
2.座谈会反映。各校在教师和教学、学生管理干部的座谈中,较一致的反映是:校领导的办学指导思想和教学工作思路明确,重视本科教学工作,基本能及时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教学形势呈现逐渐好转的势头,教学秩序稳定,教学的总体质量得到加强,在某些方面也有明显提高。这些反映和问卷调查结果是一致的。具体表现是:
(1)突出了教学的主旋律,教学的中心地位得到加强。近年来,有的学校开展了教育思想大讨论,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加大了教学改革和建设的力度;一些学校制定了“九五”计划、“教学改革方案”、“加强教学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突出了教学工作是学校经常性的中心工作,教学改革是学校各项改革的核心,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本科教育的主体地位。
(2)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教学工作。几年来,各校都进一步健全了各项教学管理制度,建立了教学工作会议制度、校领导听课制度、教学督导制度和一系列调动师生积极性的政策,及时发现和协调解决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形成了抓管理、抓改革、抓建设的良好氛围。
与此同时,大家也对校领导对教学工作投入不足之处,谈了一些看法:
(1)校领导的主要精力尚未完全集中到抓教学工作上。一些院校领导常常忙于学校的“吃饭”、住房、基建等问题,只有主管教学领导能到教学第一线了解情况,解决问题;校领导“应酬”太多,精力分散,抓教学质量的力度很不够。
(2)校领导抓协调解决问题不够。比如,教学经费投入不足,随着事业费的增加,教学经费所占比重一直偏低的问题多年没有解决;有的学校教学、生活环境条件存在诸多问题,无人过问;校领导听课制度建立了,但坚持得不好;学校的“规划”、“计划”有了,但有的学校执行得不好等等。
(二)关于教学条件投入
1.问卷调查。“生均教学经费数”属A等的有3所院校,B、C、D等的各1所院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生均值”属A等的有4所院校,D等的2所院校;“图书馆生均图书拥用量”属A等的4所院校,B、c等各1所院校;“主讲高职称教师/主讲教师总数”属A等的有4所院校,B、D等各1所院校;“高职称上课教师人数/主讲教师总数”属A等的有4所院校,B、D等各l所院校;“高职称上课教师人数/高职称教师总数”属A等的有3所院校,B、C、D等各l所院校;“青年教师中研究生学历的比例”属A等的有3所院校,B等l所、C等2所院校;“55岁以上的高职称教师/高职称教师总数”平均为47.8%。在“你认为校目前教学条件的总体状况如何”中,认为“较好”的仅占9.2%,认为“一般”的占40.5,认为“较差”的高达50.3%。总的看,重点院校的教学条件好于一般院校,多数项目达到A等,但与实际需要比差距都较大,各有各的难处。
2.座谈会反映。各校的共同反映是:近几年教学经费有了程度不同的增长,教学条件有所改善;一些院校尤其是重点院校教师队伍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明显改善,一些院校已形成专业配套、结构合理、数量适中、学术水平较高的精干高效的师资队伍,其中有的院校主讲高职称人数占主讲教师总数的46%,高职称教师上课占高职称教师总数的94%,青年教师中研究生学历的比例达76%;一些院校加大了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重点课程、电化教学、计算机和教学基地建设的力度,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从动态的角度看,这些变化是喜人的。
各校共同反映教学条件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教学经费投入不足,占校事业费的比重低,这和物价、人头费猛涨的势头形成巨大反差。例如,有所省属院校80年代教学经费平均每年占学校事业费的比重为18%左右,80年代后期及90年代以来则逐步急剧降低,1995年该校教学经费仅占3%左右,从而使实验、实践教学质量严重下降。其他院校教学经费也呈降低趋势,只是程度不同罢了。
(2)实验仪器设备陈旧,多年没更新。有些实验仪器设备是五六十年代的,而且数量明显不足,急待更新补充;外语、计算机、电化教学条件差,计算机教学上机时间短,人多机少,高水平实验开不出,有的学校其至一般的实验项目也不能正常开出,实验教学质量下降。
(3)教学设施的基本条件差。有的学校教室短缺,黑板、桌椅破损不能及时修理补充,灯光不足;图书资料因经费不足不得不削减订购种类和数量。
(4)因物价猛涨、实习经费严重不足和接受实习单位难找等诸多原因,到校外实习基地实习的学生比例下降,有的学校不得不采取“放羊”式(回家)实习,效果很差。
(5)主讲高职称教师数所占比例部分学校偏低,55岁以上高职称教师占高职称教师近半,面临退休。
(三)关于教学质量
1.关于教学工作总体状况。
(1)课程建设。几年来各校都把课程建设特别是重点课程建设作为学校一项基本建设来抓,以评估促建设,带动了教学梯队、教材、实验室、试题库、教学档案资料的建设和教学研究工作。据统计6所高校已有100余门省级优秀课程,200门左右校级优秀课程。
(2)电化教学、外语、计算机教学普遍受到重视。电化教学覆盖率6所高校平均为
32.2%,其中有4所院校达到A等,2所院校为D等。外语、计算机教学成绩显著,一些院校实行了岗位目标责任制,收效明显。英语四级统考通过率平均为72.8%,有4所院校达到A等,C、D等各1所院校,多数院校还开设了专业外语课;计算机教学生均上机时数3所院校达到A等,1校为B等,2校为c等。
(3)各校普遍开设人文素质教育课,少数院校开设情况好,开课门数多,学生选修率高。6校学生选课率平均为38.2%。
(4)各校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有试题库及实行考教分离的课程比例平均为69.3%。达A等的有2所院校。B、c、D等各1所院校。
(5)各校都成立了教学督导组,建立了检查性听课等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强化了教学管理。
(6)毕业生跟踪调查个别院校开展良好,有健全制度和措施,多数院校一般或较差。达A等的有l所院校,B等3所,C、D等各1所院校。
学生对学校教学工作状况的反映是:“满意”的只占26%,“较满意”的占45.4%,“不满意”的占28.6%,表明学生对学校教学工作总体评价处于“尚可”状态,有近1/3的学生不满意。
2.关于教师状况。在问卷调查中,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效果、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遵守教学纪律和教书育人、辅导答疑、批改作业”等6个方面的评价,除“教学内容”项目外,优良率均在80%以上(依次为90.3%、80.7%、96%、84.9%、90.5%),表明大多数学生对教师教学质量状况是满意的;唯“教学内容”一项评价稍低,优良率为72.8%,认为“一般”的达27.2%。关于“学生对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计算机、外语教学条件质量”、“人文素质教育课的开设”等三个方面的评价,“满意”和“较满意”之和所占比例依次为74.1%、65.1%、68.2%,“不满意”的比例分别为25.6%、34.9%、31.8%,“不满意”的人数占l/3左右,表明这个方面存在的问题较多。关于“学生对自己在基础、专业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方面的评价,认为“基础扎实、能力强”的占31.3%,“均一般”的占53.2%,“均较差”的占15.5%,表明学生的业务素质还不尽人意,尤其体现在专业技能和能力方面明显削弱了。
通过学生座谈和其他方面反映的综合情况看,对教师的教学状态是肯定的,认为绝大多数教师能认真执教,备课认真,讲授熟练,注意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效果好,尤其是老教师和学历层次高的年轻教师表现更为突出;批改作业情况良好;辅导答疑多在课间和期末考试前进行,平时参加辅导答疑的学生极少;大多数教师能遵守教学纪律,做到教书育人。
座谈中反映近年来在教学中各校程度不同地存在以下几个共性问题:
(1)少数教师投入教学的热情不高,存在重科研轻教学、重研究生教学轻本科教学的倾向,势必影响教学效果。
(2)教师队伍不稳,外流现象突出。
(3)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不够深入。一些课程教学内容缺乏新颖性和针对性,教学方法多年来变化不大,仍主要是黑板加粉笔,满足于注入式、满堂灌、抱着走,缺乏启发性。课程体系改革亦不够深入。
(4)“两课”的教学内容离学生太远,学生认为是在听说教,感到枯燥无味。有相当部分学生对“两课”不重视。素质教育的开展不够。校园学术和文化氛围不浓。
(5)实践教学质量滑坡,学生实践机会少,能力差。外语,计算机条件差。
(6)教材陈旧、短缺,课前到位率较低,价格猛涨,学生购买难。特别是某些新设的专业,问题更为突出,订购无书源,自编来不及,教师编写积极性不高。
3.关于学习状况。在问卷调查中,关于学生“学风”、“参加辅导答疑情况”、“参加自习情况”,“好和一般”所占的总比例依次为76.9%、76.4%、85.8%,“较差”的分别占23.1%,23.6%、14.2%。关于学生“遵守纪律”、“思想品德”状况,“好和一般”之和的比例分别占88.8%、85.8%;“较差”的分别占11.2%、6.9%。关于学生对“两课学习”、“基础、专业基础和专业课学习”、“实践环节操作”、“外语、计算机学习”,“好和较好”之和所占比例分别为69.4%、93.2%、86.6%、96.3%。“较差”的比例分别是30.6%、6.8%、13.4%、3.7%。可见,除对“两课”的学习积极性明显不高外,其它几方面的学习积极性均呈较好的趋势。
关于近几年“毕业生的综合业务素质”和80年代毕业生比较,认为“提高了”的占45.8%,认为“降低了”的占34.8,认为“持平”的占19.4%。可见,认为近几年毕业生业务素质“降低”的比例不小。
上述问卷调查结果和教师、管理人员座谈会反映的情况是吻合的。大家认为,1989年动乱和1992年市场经济的出现都对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冲击和负面影响,一些学生学习不努力,表现散漫。几年来,各校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深化学校内部改革,采取综合措施加强学风建设,在端正学风、严肃考纪方面作了大量工作,收效明显。目前大多数学生学习比较努力,其中准备将来考研究生的学生表现更为刻苦认真。学习不努力的占少数,这部分学生平时不努力,上课迟到,缺课,课堂上睡觉、看小说,考试时搞突击。学生对外语、计算机学习普遍重视,学习成绩、水平能力有明显提高。对基础和专业课的学习也较重视,对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的学习兴趣浓于基础课,但对实践教学环节的安排意见较大,对“两课”的学习也重视不够。在思想品德和遵守校规校纪方面大多数学生表现较好,思想素质有所提高。但大家反映,目前学生的学习刻苦精神和80年代学生比尚有一定差距,思想品德、劳动态度、集体观念、公德意识、文化素质等都不如80年代的大学生。
总之,通过调查,我们对当前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是:基础理论知识、外语和计算机的水平和能力、社会交际能力等比80年代的大学生有明显提高,但专业技能、动手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劳动观念、群众观念、公德意识和奉献精神等不如80年代的大学生,身体素质也有下降的趋势。
通过上述对本科教学质量现状的调查和分析,我们对近年来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状况有如下几点基本估计:
第一,校领导办学指导思想端正,教学工作思路和改革方向明确,但领导投入教学的精力不足、教学中心地位还不够稳固的问题依然程度不同地存在。
第二,增加了投入,教学条件有所改善,但教学经费严重不足,和实际需要反差的矛盾仍很突出。
第三,形成了一支思想业务素质较高、热心于教学工作的师资队伍,保证了教学的基本质量,但教师队伍不稳、教学意识淡漠的现象也不容忽视,教学领域深层次的改革还有较大差距。
第四,严格学生管理,学风有较大改善,但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喜有忧。
三、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对策和建议
(一)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走内涵发展道路
要进一步提高本科教学质量,走出困境,必须进一步认真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
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以及国家教委[94]10号文件《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意见》的精神,主动适应加快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多渠道筹措资金,增加收入,实行校企、校县(乡)、校厂(场)、校际之间联合,互惠互利,建立稳定的校内外教学基地。要把科教兴国、科教兴农和培养人才有机地结合起来,走内涵发展道路,把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放在突出的核心地位,把学校办成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外向型经济发展需要,培养高层次人才和解决行业重大科技问题,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学,使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适应面向21世纪的要求,再上一个新台阶。
(二)认清教学工作的形势,加强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
要进一步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必须进一步明确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并以此统一全校教职员工的思想,增加各部门为教学服务的意识,针对目前各校存在的为教学服务的意识不强,教学是中心的思想不突出的种种表现,进一步强调教学工作作为学校经常性中心工作的重要地位。各级领导,首先是学校主要领导,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教学工作,经常深入教学第一线,及时发现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定期召开教学工作会议,提出改进教学工作的思路措施,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放在突出重要地位,确保根本任务的完成。学校的各个部门,尤其是各院系,教学、学生管理部门和后勤部门的领导和广大教职工,在当前教学中困难和热点问题较多的情况下,更应把主要精力集中到抓教学、抓管理、抓服务上来,要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防止和减少对本科教学的冲击和干扰。
(三)抓住机遇,加大力度,深化改革,把“教学改革是核心”落到实处
应按照主动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和面向21世纪对人才规格质量的要求,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1.本着主动适应、面向市场、服务行业、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改老增新、扩展门类、拓宽口径、淡化专业、活化方向、柔性设置的原则,构建相对稳定的弹性专业结构。2.按培养目标和学科大类制订整体优化的教学计划,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积极推进教学手段的现代化。3.尽快建立一整套从宏观到微观的教学评估制度,形成政府对学校、学校对校内各部门的教学监控、评价机制。同时要积极开展社会评估,在毕业生相对集中的部门,建立稳定的毕业生质量评估检测点,及时收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反馈的质量需求信息,及时调整培养方案,优化培养过程,不断提高毕业生的适应能力。
(四)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师资队伍的素质
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关键所在。今后3~5年是师资队伍完成新老交替的关键时期,培养新一代跨世纪的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是一项有战略意义的紧迫任务。因此,要提高和统一认识,增强紧迫感,全面规划,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破格提拔和大力吸引人才,建立严格的科学的教师考核制度,创造条件使青年一代在国内同行中崭露头角。
(五)增加教学投入,抓好教学基本建设
要扭转目前教学经费严重不足,教学条件不能满足教学基本需要的困难局面,一是要争取国家主渠道增加对学校的经费投入,建议上级在拨给学校的总经费中能够明确教学经费的比重或数额,也可以教学专项费的形式划拨,以保证教学经费不被挤占,真正到位。二是靠学校深化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精简机构,定编定员,划分事业、企业两种编制,以减少事业费开支的人头费,增加教学投入。三是放权搞活,用政策调动校、院系和专业等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创收节支,多层次、多渠道筹集资金,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教学经费占事业费的比重区别不同类型学校应达到15~20%,并做到超过物价涨幅,逐年有所提高。要以此作为考核各校主要领导政绩的重要指标。
(执笔:周学勤刘锦泉)责任编辑: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