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长富
一、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先导
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要求高等工程专科教育工作者必须从教育的自身规律出发,全面更新教育思想观念,确立新的教育观、人才观、竞争观和课程观。只有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转变了,头脑清醒了,才能加大改革力度,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1.确立新的教育观。教育观包含对教育本质、地位和功能、作用的认识。确立新的教育观,一是要在改革中始终把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真正把高等工程专科学校办成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基地。二是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要防止急功近利和急于求成的短期行为。三是要转换办学机制,切实落实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四是要将市场经济中的价值规律、竞争规律、供求规律导入办学中来,面向社会,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
2.确立新的人才观。高等工程专科学校主要是培养具有工艺类型工程师初步训练的高等工程技术应用性人才。竞争精神、开拓思想、创新意识和抢先风格,将是新时期人才所具有的基本特征和重要标志。高等工程专科教育必须把握这一点,及时调整培养方向,深入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学生提供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及人文科学全面的教育课程,以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3.确立新的竞争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教育竞争的实质是人才培养质量的竞争,而竞争的结果是社会资源的重新配置。因而,把学校办好,办出专科水平和特色,积极获取或吸取社会资源,是高等工程专科学校在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的必然要求。要以实力参与竞争,以质量取胜。4.确立新的课程观。21世纪,科学技术现代化的程度会越来越高。任何一项技术含量很高的科学技术,从产生到运用都离不开多学科的协作与综合。这种协作与综合不仅体现在工程科学之间,而且更多体现在自然科学、工程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之间。为了适应这种变化,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必须面向21世纪,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构建新的专业培养模式,加大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力度,培养未来社会需要的具有综合知识、善于协调的工程技术人才。
二、深化专业结构改革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着力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育和完善,必将引起经济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化。市场经济的一些规律引入教育,也必然引起人才素质结构的变化,冲击着专业结构的稳定性。高等工程专科学校要适应这一变化.其着力点在于深化专业结构和人才素质结构的改革,使之处于良性的动态平衡运动之中。
根据社会对专业人才素质结构提出的要求,高等工程专科学校在培养和改善人才素质结构上,一是要紧紧围绕高等工程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目标,把获得工程师初步训练贯穿在教学过程的始终,把培养学生具有单一专业的知识结构向着具有较宽的理论应用知识和多种相关知识结构转变;二是把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向学习掌握知识与强化能力培养上,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和理论应用能力;三是把片面强调某一方面发展转向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新型人才,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对学生实施全面培养;也要针对学生的个性发展,采用不同的方式和途径,对学生实施个性培养。
深化专业结构改革的基本方向是:以人才素质培养为目标,加强产学的紧密结合,拓宽办学服务方向,逐步改变专业结构的不合理状况,创造条件向应用性、综合性转变。其目的是通过深化专业结构改革,进一步调整人才素质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形成主动的自我激励、自我发展机制,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高等工程专科教育要沿着这一方向进行改革,就要跟踪市场变化,以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需要来构建新的专业结构。当然,按照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设置专业,并不是完全跟着市场变化走,专业不要有自己相对稳定的长期发展方向,要有全局观念,要为全社会服务。
三、人才质量问题是适应市场经济新体制的核心问题
教育质量是高校改革与发展的生命线。“发展高等教育必须把提高教育质量放在突出的地位”,这既是改革和发展高等工程专科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适应市场经济新体制的核心,无论是从当前还是从长远看,高等工程专科学校都要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首要任务,常抓不懈。为此应做好以下工作:一要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的思想,进一步确立教学的中心地位,增加对教学的投入,明确办学思路,改善办学条件。学校各项工作都要围绕这个中心,服务于这个中心。二要进一步强化质量意识,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建立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系统和信息反馈机制。三要积极进行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加快产学合作进程,并尽快由点推广到面上,促使人才素质的大幅度、大面积提高。四要努力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生活待遇,稳定教学一线上的教师队伍,尤其是中青年骨干教师。五要瞄准市场,在教学上创特色、上水平,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输送合格人才。
总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高等工程专科教育开辟了新的美好前景,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只要我们尽快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深化专业结构改革,重视人才质量,善于把握机遇,就能克服前进中的困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在竞争中求得更大、更快的发展。
作者系吉林电气化高专高教研究室主任(吉林132021)
责任编辑: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