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要切实为企业培养跨世纪人才

1997-03-17 09:09杨光波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1997年5期
关键词:人才专业企业

杨光波

在我国,机械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曾经为国家创造了高额价值和利润。但是今天,许多机械工业的企业面临着倒闭、开工不足、亏损的威胁和窘境。造成企业目前现状的原因可以列出许多,但我认为,其中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人才问题。因此,高等教育必须面向企业,为企业培养德才兼备的跨世纪人才。

一、企业现有人才状况

1.企业厂长(经理)不适应现代企业管理和未来企业发展对自身素质的要求,相当多的企业领导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日趋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面前显得力不从心,甚至束手无策,难以作到“优质产品和完美意识”的统一。因此急需更新观念,更新和补充现代科学技术知识。

2.工程技术人员比例仍然较低,且结构不尽合理。在现有的专业技术人员中,被评为国家、省部级拔尖人才的人数比例不大;在各专业技术领域内的高、精、尖人才普遍较少,专业学科带头人不够普及;在技术开发方面,能从事产品开发、设计,独挡一面的骨干人才远远满足不了产品更新换代的需要,导致产品更新周期长,产品落后。

3.能掌握现代先进操作技术的生产一线工人缺乏。由于分配制度不合理等多种原因,技术工人补充困难,青年工人学技术的积极性不高,掌握现代化操作技术的人更少,以至出现从国外用外汇购进的机器设备因无人懂得操作原理及其它原因而长期闲置,造成极度浪费的现象。因此,补充一批懂得一定的理论知识和现代操作技术的新一代工人迫在眉睫。

4.年龄结构断层,骨干队伍接续力量不足,已成为当前企业管理、工程技术、操作人员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经过上述的分析,我们认为高校应该尽快探索出切实为企业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新路。

二、高校如何切实地为企业培养跨世纪人才

1.深入“市场”调研,作到科学预测和决策。在招生前直接深入到用人单位调研,按需要人才的层次和质量制订招生计划和教学方案,避免盲目性和人才培养方面的浪费。例如,1990年,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要在1994年实现年产6万辆轿车的生产目标,并最终达到年产15万辆轿车的总目标,但缺少既懂专业、又会外语及外贸、掌握法律的复合型人才。于是,我校1991年在调研的基础上招生15名,成立售后服务专业。经过强化外语和主要专业课的学习,至今,这批学生已经毕业,受到该公司用人单位的欢迎。2.改革课程体系及专业设置,变封闭式办学为开放型办学,由培养单一性专业人才向复合型人才转变。未来教育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整体化趋势,要求课程的综合化。课程设置要克服从理论到理论、严重脱离企业实际的单纯追求系统的倾向,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和科技进步的项目或课题来组织教学内容。企业冷门的专业少设,过去没有而现在企业急需的要增设,要加强基础,拓宽专业。课程设置最好由基础课、专业课、新技术(新方法)课组成。

3.优化人才培育体系,拓宽培训渠道。要想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除增加最新理论的学习、打好基础之外,更主要的还是要到实践中锻炼。优秀人才可以提前毕业,如果在实际中遇到问题,再回到学校深造,增加实地、实战演习,锻炼应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建立人才成长的激励机制,充分体现人才价值。“激发原则”是企业成功的根本原则,也是优秀人才得以脱颖而出的催化剂。美国作家A.L.Williams在《人人都想出人头地》一书中谈到:每一个人都有潜在的欲望——追求最高的荣耀与最佳的表现,利用这点便可充分发挥出人的潜能。我们可以学习一些先进国家和地区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做法,使大学教育发挥出引导社会进步的功能。

5.增加人文教育内容,提高综合素质,适应多样化的社会需要。今天,全球性的经济竞争日益激烈。而竞争的中心则是争夺技术的优势。在机械行业所属企业中,工程技术人员所占比重较大,且专业性较强,但是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薄弱。这与经济教育发展的整体与综合化趋势不相符合,因此,文理渗透是当代世界理工院校的一种趋势。要达到科技教育与人文科学相融合的目的,可以开设这样一些课程,如“哲学与数学”、“经济学与工程科学”、“工程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等。要加强政治理论、社会科学及与各专业有关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教学。学生如果单纯接受专业课程体系的教育,其结果是知识结构上必然存在欠缺。因此,不仅要使受教育者熟知科学的职能,同时还要具有符合伦理道德原则的修养。6.产、学、研结合,实行导师制。现在机械行业里,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中有一批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才和数量不多的能工巧匠,他们的知识和经验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实施导师制,既可以保证他们将这些无价之宝传下来,又缓解了人才青黄不接的困难,缩短了人才的成长周期。

7.建立跨世纪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系统,走“学习——实践——再学习”之路。学生从高校毕业后,经过几年实际工作的锻炼,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和技能,这时要想在管理和科技开发等方面有所突破,亟待重新回到学校再次补充新知识。因此,高校应当建立一套关于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系统。学员带着问题回到课堂,结合理论知识,提出解决方案,一方面补充新知识,以利于人才成长;另一方面又给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一举双得。

总之,跨世纪人才的选拔和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高校在实施这一工程时,要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尤其是争取用人单位的合作和支持。如此,才能使这项关系全民族的事业顺利进行下去。

作者单位: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长春130011)

责任编辑:袁海军

猜你喜欢
人才专业企业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部分专业介绍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专业修脚店
2018上海企业100强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2016,中国企业500强发布
毛遂自荐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