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位报商说,在头版刊登影星巩俐结婚消息的报纸卖得并不好。如果放在前两年,这种报纸肯定一会儿就被抢购一空。
一位初三的男生对记者说:“我很烦看电视,因为从广告到电视剧都是那些乱七八糟的星,没什么看的。”
一位高三女生说,她们同学很少谈论影星之类的事,因为那样会被同学们认为“档次不高”或“品位太低”。
不断有读者写信给本刊,提出同样的问题:“媒介总是把那些明星炒得火爆,我们很反感。”
当然,并不是说世纪末人们不需要明星。但今天的中国青年对明星的看法和态度的确已有改变,他们中的许多人拒绝“明星乐趣”。这一点,我们只要比较一下90年代对明星的批判态度和80年代对明星的盲目崇拜就够了。
这是由于过多关于明星的传闻、报道、靠名人效应促销的产品所引起的一种较普遍的反感情绪。从来没有哪个时代像我们这样被影视屏幕形象和名人所左右。六七十年代,“明星“给青年树立了人生的榜样;80年代,明星给我们单调乏味的生活带来了魅力;到了90年代后半期,不仅明星的“超人”光彩令普通人目眩,而且明星文化的琐屑无聊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单调、乏味。
本刊记者潇梅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