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编专刊

1995-07-15 05:30谢兴尧
读书 1995年1期
关键词:专刊幼童北京

谢兴尧

一九四六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在北京创办了《新生报》,为了增加报纸的文化学术气氛,于是年冬天陆续开辟了三个副刊性质的专刊,邀民主人士主持。一是《语言与文学》,由朱自清主编,每星期一出版;一是《故都文物》,由溥心主编,每星期五出版;一是《文史周刊》,由我主编,每星期六出版。这三个周刊都是以半版篇幅登载三、四篇文章,长文则分期刊出。不到一年,即一九四七年,蒋介石挑起内战,报纸不再需要这些悠闲文字,不必继续保留,在七、八月份,这三个专刊全被停止。屈指计来,距今正四十八年,将近半个世纪,岁月如流,人事沧桑,报纸随风散失,友朋相继凋谢,偶尔回忆,有如梦寐,正如苏东坡赠文彦博诗“细阅后生真有道,欲谈前事已无人”。这三个专刊的作者,现犹健在的,据我所知,仅有吴晓铃先生,想亦七十多岁了。

一九八二年我到北京图书馆检阅一九三一年我在《北平晨报》副刊撰写的专栏《洪杨卮谈》,顺便查看了《新生报》,已经老化,残缺不全,将这三个专刊的重要目录抄回,我觉得有些文章现在还有用处,足供参考。

《语言与文学》专刊,名义上由朱自清先生主编,实际可能由清华大学文学会负责,从一九四六年十月二十一日创刊,至一九四七年八月四日停止,共出了四十二期。撰稿人中可见者有闻一多、余冠英、李嘉言、浦江清、朱德熙、肖望卿、吴晓铃等。其第十一期有闻一多的散文,四十二期有《论九章》,不知是否闻一多所作,因闻一多向以研究《楚辞》著名于学术界也。三十二期有朱自清撰的《诵读与诗》,十二期有来之写的《司马昭杀嵇康的年代》及十九期的《嵇康之死》。这两篇文章是有针对性、具有政治意义的,为读者所重视。因为在一九四六年七月十一日和十五日,李公朴和闻一多被国民党特务杀害,此时朱清先生是否在北京不得而知,一九四八年八月十二日朱先生即病逝,年五十岁。朱先生生前曾拒绝接受美国的救济粮,表现出高尚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深为国人尊敬赞扬,病逝后各界人士哀痛不已。许德珩挽联云“教书三十年,一面教、一面学,向时代学、向青年学,生能如斯,君诚健者;生存五十载,愈艰苦、愈奋斗,与丑恶斗、与暴力斗,死而后已,我哭斯人”。

《故都文物》由溥心主编,实际是傅芸子负责,始于一九四六年十一月一日,止于一九四七年七月二十五日,共出了四十期。溥心名儒,号西山逸士,满族,系清朝恭亲王奕之后,现在北京辟为红楼梦大观园的恭王府,即其弟兄们所有,溥与夫人清媛女士居住园中,后恭王府让售于辅仁大学,一九三八年春博始由府中迁出。溥心从一九一五年起先后三次赴德国柏林大学学习研究,得有博士学位。一九二二年归国,历任北京师范大学、国立艺专及日本帝国大学教授,擅长书画,在三十年代,与张大千齐名,有南张北溥之誉。一九四九年去台湾,在台湾师大任教,并鬻文与书画,博先生虽旅居台海,仍眷怀故国,其“己亥中秋”诗云:“避地逢佳节,栖迟强自欢,天香飘月桂,露气湿庭兰,别绪衔杯起,愁心揽镜看,故乡当此夜,湖上不胜寒”。一九六三年病逝于台北,终年六十七岁。傅芸子亦满族,原北京京报记者,专研究北京掌故名物,著有《旧京闲话》。专刊的作者均系著名专家,除芸子本人外,有奉宽、陈宗蕃、徐一士等。奉宽号仲严,蒙古族,在专刊中撰有《明代北平史迹考》,《明清衙署故址》,《清季名人住宅》等多篇,均极有研究,在二十八期注明奉宽遗著,已逝世矣。奉宽藏有高鹗手写诗文集原稿,曾写过《兰墅文存与石头记》载在一九三一年《北大学生》。此手稿本于一九八四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名曰《高兰墅集》,为研究红学之重要资料。专刊中署名莼衷的即陈宗蕃,宗蕃专究北京名胜古迹,著有《燕都丛考》三大册,为当时名著,近年又有重印本。署名仁甫的即徐一士,在《国闻周报》撰凌霄一士随笔为读者所喜爱。其他谈北京的园林建筑、社会变迁之作,亦多可观。我亦以果堂为笔名写《余淡心入都记》,余淡心即余怀,明末清初著名文士,所著《板桥杂记》,记六朝烟雨,秦淮风月,颇流行一时。

傅芸子两兄弟和我是朋友,其弟傅惜华,专收藏研究中国古典小说,为中外所称,他们住东四十条汪家胡同,我住六条德华里,距离不远,常相往来,我们所编的文物与文史性质亦类似,可互相支援,彼此补充,故都文物确实办成了一个出色的专刊。

《文史周刊》由我主编,一九四六年十二月十四日创刊,次年六月十二日停止,每星期六刊出,因我病了两次,只出了二十六期。内容约分三类,即明清两朝史事,太平天国史论述及关于文史杂记等。作者有邓之诚、谭其骧、邓嗣禹、谢国祯等。其中我自己写的东西不少:《读陈援庵先生通鉴胡注表微》,是介绍陈先生爱国主义的著作,陈先生借胡三省的观点,表明自己的思想立场,在抗战时期,坚持大节,是特别重要的。我又写了一篇《易代之事》,慨叹时代过程中历史上的悲剧,小之如政局演变,大之如改朝换代,最典型的事例,莫如明末清初,因时局的转变,深刻影响到社会的秩序,人物的浮沉。明季熹宗天启时代,魏忠贤弄权,陷害忠良,北京西郊的碧云寺便是依附他的人为他预建的墓园。崇祯即位诛了魏忠贤,清洗阉党,杀了数百人,翰林检讨杨士聪撰的《玉堂荟记》卷四云“十余年来,逆案诸人,正法略尽”,这是政局上的一次大整肃。不到二十年,崇祯十七年李自成入北京,农民最痛恨贪官污吏,把明朝的大官尽抓起来拷打追赃;其余的官员,勒令向机关报到,听候甄别。不到几天李自成败走,清军入京,明朝后裔在南方建立南朝,在北京的这些人,无论在京或是南去,便成了从逆分子,逃到南方的,清军南下,投降的称为顺民,不投降的成为叛逆,当时有名的大老和知识分子,更受迫害。如世称元老的钱谦益,曾做明朝礼部尚书,清军指定要他带头迎降,他的爱姬柳如是劝他自尽,他舍不得一死,只好改换衣冠,献礼欢迎。他对人引西厢记词句说“我是个多愁多病身”,他的门人以杖击其头曰:我打你这个“倾城倾国貌”(帽)。在明朝没有做过官的,隐匿起来以平民百姓的身分,行踪无定,隐居山林,如顾亭林、傅青主诸人,后来均归入《清史稿·遗逸传》或《儒林传》中。乾隆时编了一部《贰臣传》,钱谦益又高居榜首。因为对清朝他是降人,对明朝则是贰臣,封建君主最忌讳的是降将贰臣。总之,在易代之际、混乱之时,一个人要注意大方向,是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平时的品格,当波涛汹涌的时候,方不致沉沦。杜甫秋兴诗云:“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安史之乱,不过内乱问题,变化犹如此,况改朝换代者乎。

关于传记方面,有欣庵撰的长稿《龚定庵逸事钞》,前后登了六期,又撰有《顺治与崇祯》,《顺治与弘觉》。邓之诚文如先生写的《张君孟劬别传》,挽诗中有“一代儒林传,千秋野史亭”,“洁身全乱世,修史报先朝”云云。张孟劬名尔田,是一位老学者,《清史稿·后妃传》及《诸王传》即张先生编撰。四十年代我编著的《太平天国丛书十三种》即由张老题签。朱希祖先生号先,是三十年代北京大学史学系主任,是我在北大的导师,我写了一篇《追记朱先先生》的文字。另外,我还写了《清季幼童出洋汇记》,虽系史料性质,却大有用处。这些幼童学成归国后,大多服务于外交、海关及铁路、开矿等科目。如同治十一年第一批三十名幼童中,有詹天佑,十二岁,徽州府人,学技艺。黄开甲,十三岁,镇平人,学法律。同治十二年第二批幼童三十名中有蔡廷十三岁,香山人,民国外交部长。同治十三年第三批幼童三十名,中有唐绍仪十二岁,香山人,学政治,梁如浩十二岁,学机器,后皆入政界作总理及外务部长。光绪元年第四批幼童三十名,学法律者多,民国后无甚知名者,以后亦未再派遣幼童出洋。我编此专刊,目的之一是阐述太平天国史,其中篇幅较长的,是答复邓嗣禹的询问,《太平天国国际关系》,前后分四期刊出。其他还有《与洪杨有关的教士》,《太平军入永安》,《太平军去后之广西》,《太平侦探潜入北京》及《洪杨史料》三四篇,均署名五知。杂考文章有欣庵的《明末粮价与流冠》、《余淡心二辕录》、《国语与乡音》、《杂学与杂士等》。

回顾这次受聘客串,主编《文史周刊》,虽然只是半年多时间,发表了近百篇文章,基本上达到了我的愿望,即一、注重明清史迹,二、论述太平天国事件,三、选择一些有新意的杂著。在文字方面,力求务实,除去陈腐,避免虚夸,虽不敢说具有特色,然而不是辗转稗贩,总起来看,还不是白费气力。

一九九四年十月三日

猜你喜欢
专刊幼童北京
陈兰彬与留美幼童
《考试与评价》英语高一专刊2020年第1—6期出版计划
《考试与评价》英语八年级专刊2020年第1—6期编辑计划
《考试与评价》英语七年级专刊2020年第1—6期出版计划
北京,离幸福通勤还有多远?
北京春暖花开
北京的河
北京,北京
2009年年度专刊征订启事
对“第一批赴美留学的幼童”插图的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