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 康
吮指是婴幼儿一种不良习惯。以往认为吮指会摄入沾在手指上的细菌和寄生虫卵,并可引起牙颌、手指畸形。新近研究表明,吮指还可影响婴幼儿的心理健康,并可影响智力的发育。
研究人员对有吮指习惯的婴幼儿和无吮指习惯的婴幼儿进行了长期对照观察,结果发现吮指婴儿较少哭闹。不大用哭声要求父母关怀,甚至饥饿时也不以哭闹来索取食物;吮指时对大人逗笑反应迟缓,甚至无反应;吮指时往往不主动对父母咿呀学语,表示亲昵;吮指幼儿往往性格孤僻,注意力不集中,不会观察周围环境事物。研究人员指出,吮指婴幼儿上述表现不利于心理健康,并可影响智力发育。
婴儿从呱呱坠地起,就能号哭,2个月起会微笑,发出和谐的喉音,并逐渐形成视觉、触觉、听觉、味觉、嗅觉等条件反射,4到5个月可辨别大人面貌,能咿呀学语,大声发笑,8到9个月辨别大人的声音,发出“爸爸”“妈妈”等复音,能注意观察大人的行动。孩子的精神、语言和智力发育有赖于思维发展。他们对客观环境的认识和知识的积累是从对外界事物的观察开始,吮指使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在吮指上,不注意周围环境,对新奇事物不感兴趣,对外界反应迟钝。必然会影响其知识的积累和智力的发育。
婴儿对父母产生情感——依恋感,会带来安全、平稳、愉快的情绪,有利于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父母的爱护、抚摸有利于孩子心理健康。有吮指习惯的婴幼儿往往专心吮指,对父母及周围人关注减少,使相互感情交流和咿呀学语的机会减少,容易形成自我封闭心理,不利于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
现代健康的含义不但要有健全的体格,还要有健全的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及时发现并纠正吮指习惯是保障婴幼儿心理健康不容忽视的措施,应该引起年轻家长们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