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不能太“潮”

1994-08-24 06:03邵道生
中国青年 1994年4期
关键词:弄潮儿弄潮书本知识

邵道生

潮这个字,在《辞海》中有以下三种解释:一是指定时涨落的海水;二是指微湿,如发潮、潮湿;三是指像潮水那样汹涌起伏的形势。

本文所说的“潮”,当然是指第三种意义上的潮,因此在潮字上打了一个引号。

在我们这个社会,不同历史时期的“潮”有不同的内涵,一般说来,改革开放之前的“潮”大都是政治性的。我记得最清楚的是在“文化大革命”中有一篇社论,叫《要做革命大风大浪中的“弄潮儿”》。

在那时,政治运动之“潮”不仅“来势汹涌”,而且是“势不可挡”,出现了许许多多“赶潮”的“弄潮儿”。这些“弄潮儿”一般有两种结果:上去的和下来的。

所谓“上去的”,指的是在那些政治运动中因为紧跟形势“弄潮”“弄”得有水平,因而在自己仕途上“发达”了的人。尽管发达了,然而一用历史这面镜子去照一照,这些人的内心似乎都有一种说不清的“内疚感”。

的确,历史这个东西,并不是一下子都能说得清楚的。一般说来,都要放一阵子、过一段时间之后才明白:“当初原来是这么回事啊!”

所谓“下来的”,指的是两种人。第一种人是压根儿还没有上去就下来的,这类人“弄潮”的本领太差,只是在“潮”中扑腾了几下,就被“潮水”呛得够受,甚至差点被“潮水”淹死。第二种人是上去了的然后却又是下来了。这类人当初也着实地大大风光了一阵,前呼后拥,好不热闹。然而这类“弄潮儿”或许是自己的“根基”太浅;或许是个人野心太大;或许是投机心太强而没有“跟对人”;或许是“形势”所需,只是想利用他们一阵,没有将他们当作回事,而他们自己呢,却只是“一厢情愿,自作多情”,或许……总之,这类“弄潮儿”最后也是没有好果子吃的。譬如,“文化大革命”中的北京大专院校的所谓“四大学生领袖”,就是这样的“弄潮儿”,就是这样的“赶潮人”。

这四个人,谁都没有好下场。

当然,话得说回来,在那时,不“赶潮”是万万不行的。按当时的“政治标准”:“弄潮”不“赶潮”是个“态度问题”“立场问题”和“阶级感情问题”,因为都是“大是大非”的“根本问题”,因此当时每一个中国人都发了疯似的去“赶潮”(以精神医学的观点来看,这是典型的“群体歇斯底里症”)。当然一般中国人的“赶政治运动之潮”无论从动机、水平或者后果(恶果)来看,都是无法与“四大学生领袖”相比的。我曾经用过这样一个很不恰当的比喻:这类“赶潮”是属于“愚民级”的。

因此,即使从“历史的经验、教训”来看,做人,也不能太“潮”。

时代不一样了,“潮”的性质、内容也就有很大的不同。

如果说过去的“潮”多是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的话,那么现在的“潮”则多是带有强烈的经济色彩。或换句话说,如果过去多是赶“运动潮”的话;现在则多是赶“发财潮”。

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现在的社会是一会儿一个“潮”,一会儿一个“热”。譬如,下海热、追星热、算命热、集资热、炒股热、房地产热等等,千变万化,层出不穷,弄得人眼花缭乱、不知所措。

而且赶现在的“经济大潮”与过去赶“政治大潮”还有一点很大的不同:赶过去的“政治大潮”只需要人们的“政治嗅觉”,只需要人们的“一张嘴”(当然也需要人们的智慧和能耐),有时即使“赶潮”“赶错”了,也无非是检查一下而已,“个人损失”不会太大;而现在的“经济大潮”就不同了,对普通人来说,光凭“一张嘴”是无论如何行不通的,光说不练、没有经济的投入是永远不可能“赶”得上“潮”的。

例如,“下海”,对于中国的普通公民来说,他无法搞得到能产生几万、十几万甚至几十万“效益”的批文,他也没有可能去搞到只有一些特殊人物才能搞到的廉价的房地产,因此,有的教授为了要“赶”这个“下海潮”,甚至通过卖馅饼的这种不顾文人斯文的苦办法、笨办法去“下海”。

只是到了现在,人们才知道要赶“发财潮”是异常的艰难。依笔者之愚见,不管“赶”什么样的“潮”,不管追什么样的“热”,没有以下这几个心理准备是万万不能的。

第一、要“赶潮”,必须要有这方面的知识准备。

就以某些人所“赶”的“发财潮”——“下海”来说,有的人只是出于盲动和躁动。一听说他人玩股票发了大财,就犯了“红眼病”了,甚至认为炒股票极其简单,不就是想点办法筹点款去买一点股票吗?他人能炒发财,我也能炒发财。结果呢?钱投入不少,因掌握不住大起大落的股票行情,结果吃了大亏,有的甚至为此破了产跳了楼的。

第二、要“赶潮”,就得要有相应的经验和技能。

有的人书本知识倒也非常丰富,甚至可以说是一个“知识里手”,然而书本知识毕竟是书本知识,与实际相差太大。就以玩股票来说,复杂的社会和处于“初级阶段”的现实往往会将书本上玩股票的规律搞得个乱七八糟,如果这时有人完全按照书本上的“条条”去“玩”,一定会被这个没有规则的游戏搞得个狼狈不堪的。而经验和技能的获得也决非一日之功。有的人在完全缺乏经验和技能的情况下“完全地投入”,成功的概率一定是很低的。

第三、要“赶潮”,就得有较强的社会适应和应变能力。

必须知道,对于赶潮者来说,任何一种“赶潮”都是新的,而且是有时间性的,一定要有一个熟悉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又不能太长。实际的情况往往是:有的人应变能力不很强,还没有等自己明白过来,“潮”就已经过去了,只“赶”了个“晚潮”。说句不好听的话,有的人“赶潮”是瞎闹、瞎起哄、瞎折腾,结果往往是徒劳无功,甚至不断地上当受骗。

第四、要“赶潮”,就得要有承受失败的心理准备。

譬如说,有的人“想发财”的欲望尤为强烈,恨不得一夜之中就变成“超级富翁”,然而自己的心理素质却极其低下:思想方法简单,情绪变化剧烈,经受不住挫折的考验,稍有失败就痛苦得不得了,就要改变“发财”的方向。对这些人来说,多的是想像,缺乏的是具体科学的操作步骤。这种人永远实现不了自己的发财梦。

总之,现代社会有各种各样的“潮”,一点都不“赶”,恐怕很难做到,而且太落后了也不太好。然而太急切了,什么都想“赶”,都要想“赶”出个名堂来,那就隐伏下巨大的危机,时间、精力、财力、物力都搭上去了,结果怎样呢?竹篮打水一场空,什么都捞不到。

所以,还是那句话,做人,不要太“潮”。

猜你喜欢
弄潮儿弄潮书本知识
新GMP认证催生的洗牌潮,谁能成为新一代弄潮儿?
弄潮青春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 争当新时代追赶超越的弄潮儿
改革开放40年 荆楚弄潮40人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冲浪弄潮 再创辉煌
新时代“弄潮儿精神”全国诗赋征集大赛启事
数学在经济生活中的应用
针灸学书本知识与实践运用中的不对称问题与思考
浅谈广告弄潮的新宠儿——新媒体广告
街头弄潮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