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晓云
我刊去年第9期所载《黑马狂飙-史玉柱》一文,讲述了史玉柱-这位巨人集团领头人充满艰辛的创业史。今天,巨人集团正在迅速崛起,成为真正的巨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强者。它获得成功的力量源泉,不仅因为有一个史玉柱式的人物,而且还有一个卓越的奋斗不息的知识群体——
在珠海,汇聚着一个特殊的青春知识群落,他们在向社会奉献智慧成果的同时,还创造着一种特殊的企业精神,这就是“珠海巨人高科技集团公司”。3年前,在中国民办高科技的史册中,你根本搜寻不出“巨人”这个字眼,而如今,它以年均增长500%这个中国计算机发展史上绝无仅有的速度,跃为仅次于四通公司的中国第二大民办高科技实体。
巨人集团职员的平均年龄24岁,是由一位辞去公职名叫史玉柱的研究生用3800元创立起来的。4年不到,集团固定资产已达一亿多元,由初创时的4人发展到拥有百名软件工程师的队伍,代表当今世界桌面办公自动化先进水平的M-6405文字处理系统从“巨人”手中脱颖而出,并以其优异卓越的功能迅速占据着50%以上的国内汉卡市场,去年的销售值达3.6亿元。史玉柱成为1993年珠海市科技进步重奖中最年轻的特等奖获得者。
辉煌的业绩背后是艰辛的奋斗之路。
探索、奋斗是他们的精神支柱
这个被称为“娃娃办公司”的知识群落,它的发展容纳了太多的中国年轻知识分子探索、拼搏和献身精神,而这种精神的代表人物,当属该公司的总裁、31岁的史玉柱。
1.80米的史玉柱外表看文弱寡言,骨血里却坚韧、顽强、自信。要创造一种埋头苦干的奋斗精神,要形成有凝聚力的企业文化,史玉柱目标十分明确,他追求的是超群和第一。
若问史玉柱为什么要给所办的公司取名巨人?他的回答是“因为我想当巨人”。还是在深圳大学读研究生的时候,史玉柱便梦想过,有朝一日一个跨国集团公司将出自他手。
“美国IBM是国际公认的蓝色巨人。我用巨人命名公司,就是要成为中国的IBM,东方的巨人!”
他发现,计算机虽然已普及到中国的办公室,但一台中英文处理机的价格竟大大高于计算机的价格,计算机用户渴望一种功能齐全、价格低廉的中英文文字处理软件系统问世。决心填补这一高科技空挡的梦想燃烧着史玉柱。1989年7月,他毅然辞去了安徽省统计局的工作,怀揣着他9个月呕心沥血的结晶M6401桌面系统的蓝本,来到深圳,捕捉战机,实现自己的创业梦。史玉柱懂得,只有靠脚踏实地奋斗才能一步步使梦想成真。他把以往的个人爱好统统抛在脑后,把业余时间压缩为零,全身心地投入,用生命和热血为巨人大厦奠基。
他对记者说:“30岁是人生的黄金年龄,创业和享受不可兼得。我希望在年轻的时候在事业上拚一下,倘若我活到35岁就干完了一生应该干的事业,我死而无憾!”
他最大的欲望就是轰轰烈烈干成一番事业,先争取在国内某些方面成为老大,然后到国际舞台上站起来,成为一个国际性的巨人。对事业的痴迷使他对自己要求之高到了严酷的程度。有一段故事可以为证,那便是巨人公司员工有口皆碑的“封闭式开发”。
在高科技时代,电脑每3年就要更新换代。巨人一开始就面临着挑战。1990年初,香港一家公司的金山汉卡冲击着国内市场,致使巨人的产品销量退居其后。对于一个高科技企业,原地踏步就意味着后退,挑战造就了巨人不屈不挠的性格。史玉柱和他的专家课题组来到深圳大学,全身心地投入新产品的开发。
他们把自己反锁在一间房子里,过一种“集中营”式的生活,不管外面的世界是精彩还是无奈。除了一周下楼买一箱方便面外,就不见天日了。没有电视看,没有星期天,连中国人最看重的春节也置之度外。整个深圳对于他们而言,只存在两台计算机。
伴随着五个半月的煎熬,一系列比M6401更为优异的文字处理系统相继问世,这些系统采用较先进的高倍率压缩技术等手段提高了排版速度,从而大大增强了产品的价格性能比和竞争力,猛烈地冲击了中国的电脑市场。史玉柱和同伴们从中获得了一种挑战的快感和自慰。
是的,巨人的员工追求的不是舒适和安乐,而是事业有成。发生在巨人大量感人的事迹,让人感知人生奋斗的力量。常务副总裁朱磊才33岁,在巨人中算是老大哥了。他主持巨人集团日常工作,从产品开发销售,到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客户的电话、社会各种人士的来访、提款批条、报帐、请假、签字等,不论巨细都得他拍板定夺,忙得废寝忘食,每月只能在电话里听儿子喊“爸爸”,连在电话中本应动情地说点什么也顾不上。他感慨地说:“巨人仍处于创业阶段,发展很快,困难不少,我确实拿不出时间和精力照顾自己的小家。可是,内疚之余我还是认为,男人嘛就得出去闯事业,活个踏实。”
入夜,巨人办公室里灯光通明,年轻人拒绝了外面灯红酒绿歌舞弹唱的诱惑,自发地坐在电脑前,编程序、试机器,享受着征服困难后的快乐。一位新加入巨人行列的小伙子动情地为巨人写了一篇散文,其中有这样的句子:“巨人,我们仰慕你的传奇,感受你伟岸的身影,于是,我在迈步走向社会时,就坚实地走向你。巨人是个学而不息的群体,在这里,我学会了‘攀比,并非衣着和装饰,而是拚搏和进取。在追求知识的同时,我明白了在事业的天平上,付出和成功需要同等的砝码。”
年轻人在这里找到了实现自身价值的位置,也找到了寄托精神的家园。
创造一种让青年人创业的环境
史玉柱常对公司年轻的骨干们说:“人需要有压力,否则会产生惰性。有惰性很难进步,而压力却能锻炼人。”公司越办越大,创业的激情却逐渐削弱,这正是史玉柱最为担忧的事。他要创造一种环境,让青年人积极进取,人人有一种创业的心理。
深圳分公司的总经理、23岁的蔡玮说:“巨人只提供你这么一个位置,要发展,则要靠自己的才华和能力。巨人人才济济,竞争激烈,不管什么岗位,机会都是平等的,一个跑场有起点,无终点,看你能跑几圈,往什么目标冲。在跑的过程中,强弱优劣就显示出来了。在巨人,你必须往前走,否则就会被淘汰,今天你是经理,明天你可能就不是了。”
24岁的副总裁李海燕说:“巨人公司的特点在于,它完全凭工作和贡献评价一个人,公平竞争。而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尊,都希望得到重视。”
李海燕正是由于组织1992年连锁会议有功被提为副总裁的。在此之前,她是企业发展部部长。海燕是个头脑清醒、有主意、办事扎实的女孩,但是性格比较内向,不善交际。老总把组织800人会议的重担搁在她的肩上,她怕把事情办砸了,一再推辞。
史玉柱硬是把她推到一线:“一个具有跳过2米潜力的人,如果不去开发这种潜能,也许连1.5米也跳不过!”
李海燕英姿勃发了。她发动分公司,请代理商,尽全力筹划这样一次规模空前的会议。结果,大获全胜,收效极佳,仅会上就定了汉卡5000套,电脑600多台,海燕在其中锻炼了独当一面的能力,也增强了自信。
史玉柱对下级要求之严格,有时到了不近人情的地步。巨人公司副总裁刘伟,一个25岁的女孩子,向记者诉说了她回家一天归队的故事。
前年5月,她出差到北京,向史玉柱请假回天津看看久别的父母,史不同意。从应聘到巨人,刘伟没黑没白地工作,这么一点要求都不能满足,她很不理解。她想,星期天总可以吧。星期六,刘伟悄悄溜回天津。史玉柱一个电话过去,“下周一早晨到珠海总部报到,否则你就不必回来了”。刘伟和妈妈都流泪了。第二天凌晨4点,刘伟从天津乘火车转飞机、汽车,当夜赶回了珠海。
“有许多事看来几乎是办不成的事,他逼你非办成不可,我们就这样被逼出来了”,刘伟微微一笑,用轻柔的语气说。
她习惯了,习惯了用柔弱的肩膀替史玉柱分担重任。她在公司分管人事、公关、广告、宣传、资料。每一天,从早到晚,她接待着一拨又一拨的客人,接电话,起草报告,批条子,与员工谈心,无数琐事等待她去处理。她从容不迫,有条不紊,干练而沉稳。
她谈她自己的感受:人是软弱的,又是刚强的,关键要有一种精神,活在一种精神世界里,才是充实的。
严格要求的结果是,员工们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自己的潜能,人才造就出来了。
温暖和谐的大家庭
巨人公司把人视为最宝贵的财富。巨人是一个高知识结构的群体,97%是大学生、研究生。曾有人问过史玉柱,公司要给员工一个怎样的形象?他说,公司是个家,是个温暖的大家庭。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用人之长,记人之功,容人之过,待人以诚,是巨人文化的基本内核。难怪当巨人公司的招聘广告打出的时候,许多迷茫地唱着“我想有个家”的知识青年,在这里放下了疲惫的行囊。
公司不仅为员工免费提供一日三餐可口的饭菜,而且不惜重金为员工安排舒适宽松的居住场所,房间里配备热水器、电扇、办公用桌椅,通常是两人一间。除此之外,还有许多人羡慕的福利,例如,公司为每个员工设立了人身保险、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一年一度的集体旅游等等。
常有意外的惊喜在等待着每一个员工:当你刚刚成为巨人的一员,可能还没有洗去脸上的风尘,公司已在半个小时内把你的食宿问题全部解决了;也许你已忘记了自己的生日,行管部门的同仁会在那一天,拿着一盒精美的蛋糕和一张有总裁签名的生日卡放在你面前;元旦,员工的家长在收到一本精美的挂历的同时,还会接到一封慰问信,第一句话便是:“感谢你的理解和支持!感谢您为巨人贡献了最优秀的儿女!”某位员工的妻子分娩在即,很快收到了公司送去的两大套婴儿用品;欢度节日,公司组织大型联欢会,让员工们在歌舞中一洗工作的疲劳,共享人生的潇洒……
在巨人公司的办公室和会议室出入,主人们是那么年轻,充满朝气,你找不到一张失落和颓丧神色的面孔,他们互视的眼神中流露出的是真挚、信任和亲近。在这里,你会感受到一种和睦团结的大家庭氛围,体验着年轻人聚集一堂的亲切和舒畅。在他们中间,有总裁、部长、主任,也有秘书和一般工作人员,然而当你无意识走到他们中的时候,你会以为他们是兄弟姊妹。
巨人公司的家庭气氛主要体现在人际关系上。与有些单位比,这个年轻的群体人与人之间没有某种“无形的墙”,因为大家是为了同一个目的走到一起来的,而干事业必须有一种群体意识。领导和员工平等互敬,他们之间似乎没有什么距离感,可以互开调侃式的玩笑,生活和工作气氛宽松,工作再累,也不会令你感到紧张和疲倦。
一位巨人的年轻人对记者谈自己的感受:“我曾经是特区规模宏大的‘打工部落的一员,有一种‘望断天涯路式的漂泊感。在巨人,我找到了自己的归宿。”是的,当不少人站在特区街头慨叹人间真情何处寻时,巨人公司的员工在他们的大家庭中找到了血肉相连般的情感。
家的温馨感和归属感是巨人能把一些优秀的人才吸纳到自己“营垒”中的奥秘之所在。
青春是一笔财富
年轻是一种财富,是富有开拓和创业精神的象征,巨人珍惜这一切。
史玉柱及其伙伴们的新产品开发系列向中国计算机市场发起了一连串的冲击,奇迹接二连三地发生着:
1989年M-6401;1990年M6402;1991年M-6403;1993年M6405、笔记本电脑和手写笔记本电脑……
巨人发展之快,连史玉柱本人也始料未及。他们在开发中文电脑软件方面取得的成就以及它的资产迅速增值的事实,招来了四方惊诧,八方探询。敏感的新闻界、理论界有人在探讨“巨人”现象,寻找巨人成长过程中衍生出来的、带有广泛社会意义的问题的答案。
1992年9月27日,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在视察巨人公司时曾经问道:“你们的项目是谁下达的?”史玉柱直言相告:“项目是我们自己选的。”没有哪一级政府部门下达科研计划,也没有谁为巨人公司拨有关经费。创业伊始,公司有没有产出乃至产出的效益如何,对于史玉柱及其伙伴都是未知数,所以史玉柱告诉副总理:是我们自己在承担由此引起的一切风险。
是的,巨人公司每前行一步都在冒险,冒险搞科研,冒险办实业,冒险搞市场开拓。他们不但以几何倍数把钱财都做了投入,而且把自己的前途也押了进去——他们中大多数人是辞去了公职,迈进巨人大门的,包括史玉柱自己。
史玉柱们要自己论证自己,自己为自己作鉴定下评语。当他们相信自己的产品是绝对一流并且又是社会急需的时候,便放手大胆地干开了,边科研边开发边生产边销售,背对着科学技术的无限潜力,面向着社会市场的深层需求,巨人公司所做的是,二者之间的瞬间转化,在这种转化的过程中,释放着无穷的能量……
人们在评价巨人公司有特色的企业文化时,发出感慨:
“巨人公司的年轻人首先抛弃的是中国知识分子传统的清高和虚荣,他们不再自命不凡沾沾自喜;接着他们又告别那种矜持和怯懦,不再优柔寡断瞻前顾后。他们义无反顾,激流勇进,在大办实业的过程中,实现了自我解放和自身价值。”
用键盘和笔敲击着梦想
巨人公司对年轻人有一种凝聚力,这种引力主要来自他们创造出一种集科研、开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科技实体新机制。这种机制使员工们有一种成就感。
中国的知识分子,已经“安分守己”了几十年,论资排辈地等项目等经费;一旦有了机遇,含辛茹苦,不舍昼夜;有了成果,又因种种原因而被“束之高阁”!那是怎样的一种无奈?而以巨人为代表的一代青年知识分子,他们不甘现状,以破釜沉舟的勇气,砸碎了数载寒窗铸就的“铁饭碗”,义无反顾地走出了舒适安逸的大机关。无数这样的人走到了一起,就形成了群体,就诞生了巨人。
首先是一种对旧体制的挣脱,然后在共同追求的事业中形成一种合力,中国知识分子的苦苦奋斗之路,在巨人年轻一代的脚下出现了一线生机。
比起老一代知识分子,巨人是幸运的,改革开放的时代为他们提供了发展的机遇和创造的舞台。
正是这群活跃而又严谨的年轻人,以一种迷恋,靠近大海,在小小的屏幕前,用键盘和笔敲击着梦想。他们创造着不平凡的业绩,同时,也为世人塑造出东方“巨人”的形象。
(卢义摘自《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