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彦春
近年,北京食客有个说法:上山(山釜)下海(明珠海鲜)进城(美食城)看阿静(新阿静)。阿静,广州女子陈静,进京6年,以粤菜为媒,饮誉京广两地
1987
年7月26日,19岁的陈静怀揣9000元人民币在火车上站了36个小时后来到北京。此前,她刚刚辞去广州市荔湾区第二人医院的护士工作。
仅仅6年时间,一个当初站在北京站前辨不清方向的女孩陈静,今天成了在北京西四北大街一块400平方米的土地上赫赫有名的女老板阿静。
阿静是由北京一条普通胡同——轿子胡同“抬”出了名。她最先让北京工薪阶层品尝了粤菜,认识了生猛海鲜;她开风气之先,在改变北京人点一桌菜剩半桌的陋习中起了部分催化作用;她让习惯了冷面服务的北京人进入“轿子”后看到了微笑服务的美妙。她身后,北京上百家粤菜馆向她拜师后纷纷竖幡立旗。
粤莱,一座南北沟通的桥;阿静,北伐军的先锋官。
娇娇小女创神话
阿静最先租用东单一家经营北方食品的馆子,它掩藏在一片树林后,生意清淡,开张一个月,每天营业额五六十元。有一天,来了一位港客,两位广东人,阿静马上备料,做了一桌丰盛地道的粤菜,客人吃了很是尽兴,三位客人的满意给了阿静启示:在北方开粤菜馆,人无我有,这起码可以把在北京工作办事的广东人吸引来。
阿静如此办理,3个月后,营业额大见起色,可房东却让阿静卷了铺盖……
“我真想立刻回家,”阿静说,“可母亲和妹妹还等我寄钱回去呢。”
她在一家简陋的旅馆里想了几天,在走与留的斗争中选择了后者。
她寻到了东四轿子胡同,这里有一家经营不善的烧鸡店。她没有考虑十来米长的巷子的客源问题,也没有考虑铺面的窄小,“只要有钱寄回家就行。”于是,“新都粤菜馆”的牌子挂了起来。由于当时外地人在北京领营业执照有不少困难,故仍由房东出地方和领执照,她投入资金和负责经营管理。
她的经营思想是“薄利多销”,经营品种是粤菜中的家常菜。她把家常菜的价格降低到了广州馆的1/3,把饭店的环境雅、卫生好和大排档的价格廉、味道正结合起来,“优生优育”出阿静特色。
每天,阿静胸前挎个包,陀螺般地招呼客人、开票、收费、搞卫生及照顾厨房。
回头客来了。老乡的招呼由陈静改口阿静。当回头
阿静近影客越来越多的时候,阿静的经营思想是进一步优惠——打八折九折。常能听到这样的对话:“阿静,打折啦?”阿静笑应:“当然啦。”
渐渐地,“新都”成了广佬儿的“公共食堂”,同时老乡把亲朋好友、出租车司机及客人带进“新都”。1988年的广东生意人和北京出租车司机属“有钱人”。回头客乘出租车来食堂“帮衬”(广东话,关照生意之意),于是,司机来了,几十元钱吃得又开眼界又满意。阿静瞅准机会,把名片撒向司机。她明白,外地人进京,乘出租车打听有特色的馆子,司机就是引路财神。果然,司机们不仅把山南海北客“抬”进轿子胡同,一长溜出租车也停在胡同外“候食”。十几把靠背椅在馆子门外排队等候进餐的现象,在北京还是罕见的。
一连串良性循环,“阿静”成了“新都”的代称,1989年,“阿静粤菜馆”名正言顺地挂牌了。
1990年,阿静名声渐噪。3年前,她来京为谋生,3年后,事业发达的局面是她始料不及的,她要上新台阶。该年,停业4个月,投资200万元,起了两层楼。
条件改善了,招牌菜、家常菜的价格如常。阿静说维持招牌菜、家常菜的原价是保护价廉物美的好名声,即使是新菜式、海鲜,价格也较其他餐馆低,如她的条蒸鲩鱼、盐焗鸡、猪手煲、梅菜扣肉、西生菜仍低于其他粤菜馆。
同时,她把广东人的精明节俭带到了北京,把北京人点的菜时大手大脚的作风改变了不少。当客人点的菜超量时,阿静会轻声说道:“您点的菜够了。”
久而久之,新客人和回头客请阿静帮助点菜成了时尚。常常有这样的场面,两桌客人为争点菜优先权发生争执,这时的阿静微笑着三言两语把客人安抚得神清气顺,她信服中国一句古话:和气生财。
轿子胡同的生意一年好似一年,年年都要兴土木,一停几个月。这期间,为了不使主顾流失,阿静定期把熟人聚拢到娱乐场所叙谈,常常坐在出租车里不失时机地告诉司机“阿静”开张的时间……
铺子大了,阿静把眼光盯在服务上。她开始招聘服务员。如果把菜比作硬件,服务就是软件,菜既已站住脚,那么服务就要配套。经过考虑,她选择姿色中等的女孩做服务员。她说:“姿色出众的肯定会把我这当跳板,然后跳槽进大饭店。”她亲自挑选勤奋、本分、相貌中等的女孩,并根据中国人容易接受的审美习惯规定女服务员的头发干净,发式洁爽;不许留长指甲和涂寇丹,如个别女孩扮相冶艳,阿静会把她叫到一边问:“你知道你的样子像什么吗?”对餐饮业女服务员的扮相,阿静深谙此道:“干我们这行儿的,打扮必须符合大多数中国人的习惯,客人自然会敬重你。”
她要求服务员尽量记住回头客的姓名、工作单位、吃菜口味、消费水准。对客人不能随便说“不”字,客人需要什么尽量满足。如有女顾客要抽摩尔烟、过生日的客人需要蛋糕,阿静会设法满足他们的要求。
同时,她还努力琢磨服务的度,不在客人谈兴正浓时,伸手撤盘子;注意观察孰主孰客,以便摆放鱼头的准确方向;广东人珍视菜肴,北京人重视礼节,一视同仁中服务要灵活。
人的因素决定一切。阿静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例会一周三次。人们一般怕开会,“新阿静”的人愿意开会,盼望开会。会上,阿静反复强调的是“服务好坏关系着你的口袋。不是我发给你工资,是客人发你工资。你拖地是否干净,不是给我看的,是给客人看的。”
亲手创建的家业,使她养成了凡事亲历亲为的习惯,当天能解决的事绝不隔夜。在厨师、领班、服务员的工资待遇上,阿静具有“松下思想”:要想自己赚钱,首先得让自己的职工赚线。做法也是“松下”的,给职工定期“充电”,如工作优秀加薪,给每个职工过生日,职工生病她亲自探望。
在严格的规章制度下,她把职工待遇提高到合资企业的最高水准。于是,“新阿静”飞来了旧部下。
阿静比部下大不了几岁,而她在她们中间地位至尊。在班上,她是绝对权威,下班后,她是姐妹中的姐姐,问寒问暖,人情味十足。
对于她的成功之道,她的朋友说:“其实都是桩桩件件的小事,小事相加,她就干成了大事。赚钱谁都想,而赚钱的眼光就不是人人都有。她是先有名后有钱,她从来都是算大账,精明加高明。”
阿静说:“眼睛盯在钱上,就不会有钱。会做买卖的人是言利又言义。”
1994年春节前,一位出差在京准备回家过年的人在阿静的酒楼丢了钱包。阿静调查后给他买了张车票,送他回去,并说再来北京时请他吃饭。
一个山东女孩跑到北京,执意留在“新阿静”。阿静反复劝说后垫付车票,送她回原籍。
两件事原本可以请民警协调解决。阿静的心思是不惊动地方机构,一是麻烦,二是人情。同时,两位回家的人免不了对旁人道个中细节。“口碑好,自然就断不了香火钱,其实不亏。”阿静说。
阿静的妹妹阿君说自己曾在广东做过生意,后来赔了,现在在姐姐这儿干,比较看,赔的原因之一是自己刚赚一点钱,就把自己当成老板了,而阿静一直是站在客人的位置上考虑事情。
阿静起家至今的经营思想是运用了中国一句古老的谚语:放长线钓大鱼。比如,同是赚钱100万,别人十有八九会存进银行,而她会装修房子,添置设备,为投入再生产做精良准备。
进入商场的路只有一条——成功
26岁的阿静走到今天,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是构成“新阿静”的基石,其中非智力因素占据她事业成功的一半以上。
阿静生长在一个破碎的家庭,父母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剑拔弩张的态势和气氛常吓得阿静搂着两个妹妹不敢回家。父亲曾经经商,也曾经有钱,后来败于商场,加上没有“香火”,人变得日益颓废。阿静想:“爸爸有了钱,一切就都好了。爸爸现在这样,就是因为没钱。”后来父母终于分手了,那年阿静13岁。
母亲病倒了,没有能力再去工作,13岁的阿静挑起了母女四人的生活负担。她课余找手工做,拆棉丝,做瓶盖,加工毛刷,做弹簧秤。加工一斤塑料瓶盖3分钱,一把毛刷两毛钱,一把弹簧秤8毛钱,她常常做到深夜。一个月下来,勉强糊口。阿静夜半做工常有这样的幻觉:桌子上都是钱,父亲回来了,有了弟弟,母亲的病好了,她和妹妹的学费能按时交了。
幻觉每晚重复,日夜积淀着对钱的渴望,她立志18岁起找个挣钱多的工作做,并且目标明确——餐饮业。目标既定,她便悄悄做些准备,看看商业方面的书,学做粤菜,向父亲请教经商经验和教训。
16岁,她瞒着家人,借钱2000元从顺德进了一批货。由于路途耽搁和赶上了整顿市场,货“砸”在了手里。于是,她骑着自行车挨家挨户推销,一个月,货脱手了,赔了300元。
那一次的经商,她终生难忘。
护士学校毕业后,在医院工作不到一年,她辞了公职,与男友一同进京打工。临走,她向父亲借钱做本,父亲借她9000元和送给她几句话:战场上可以优待俘虏,商场上没有,进入商场的路,只有一条——成功。
阿静说:“这些话,终生受用。”
从东单到东四到西单,她每走一步都是动了脑筋的。“因为我无靠,只有靠自己的脑袋去想。”她经常为一个困难辗转半宿,直到想出了解决方法才入眠。
创业伊始,勤奋、毅力、吃苦耐劳支撑着她。她6点起床,搞卫生、备菜备料、理账务、收拾厨房,应付突发性事件,处理微妙的人际关系,0点后休息,床是两张拼在一起的餐桌。
几年来,她没有娱乐,没有看书,没有和知己长时间叙谈,“那时,没有什么可以使我分心,一切围着锅台转。”她的体重从53公斤降到45公斤,至今没有恢复原状。
遇到困难的时候,她能解决的自己解决,解决不了的咨询朋友。6年来,她身边聚集了众多坦诚的朋友,那大多是她在餐馆用眼睛发现的,朋友的素质和工作性质若优秀结合,她会把他当成永久的知心。
交友是双方的,阿静吸引朋友的是她个性的魅力,吃苦耐劳、坚韧是她吸引首都众朋友的魅力之一。另外,“不抠”也是众朋友对她的共同评价。燕赵古城很快接纳了她这个具有慷慨悲歌之气的“外来妹”。
阿静还得到广州市领导的关怀。梁尚立,阿静称他“梁叔”,梁也把她当成自己的世侄,教导她怎样处世,怎样做人,希望她多为社会公益事业出力。
广州市市长黎子流在全国八届人大、政协会议期间,请了百十名代表包了“新阿静”二楼。黎子流自豪地介绍阿静,说她为广州人增了光。他希望阿静为促进京广餐饮商贸尽最大的努力。
会议期间,黎子流把阿静请来参加代表联谊会。霍英东与阿静共舞,同是南粤人,同是商场中人。阿静配合着霍英东的脚步。
阿静有了一个政治头衔,广州市青年联合会会员。
经过6年奋斗的阿静,她的名字已不仅仅属于一个女人,她有了来自政府的荣誉和压力。
1991年秋,阿静事业受挫,24岁的她重复体验了世情。“本命年,不堪回首。”她说。
位于西单北大街的新阿静酒楼
同年底,阿静搬出了轿子胡同。当时,阿静孤寒的心境放在北方肃杀的季节里,使她有活不出来的感觉,她努力用父亲的话激励自己站起来,重新活一次。同时,她极力避免父女在商业上的同命。
她选中了西单这条没有粤菜馆的繁华大街。一年之后,中意合资的“新阿静酒楼”开业了,阿静代表意方,身为总经理。
如果说一般人的成熟是今年比去年长一岁,成熟一点,那么阿静的成熟则是按天算的。每天置身于食客搭起的“舞台上”,作为“舞台总监”的她亲临现场“开幕闭幕”,这种环境催她早熟,这使她能跟不同年龄的人倾谈,跟同龄人可以同玩同乐,与上了年纪的人说话她也能理解过来人的心思。
一位常来酒楼的40多岁的客人对阿静说:“真羡慕你20多岁拥有40岁的生活阅历。”
早熟的阿静近年在繁重的工作之余常被一种牵挂缠绕,也愈发惦念远在广州的母亲、父亲。原先,想他们的时候少,随着年龄的增长,现在她隔三岔五地打电话给母亲,嘘寒问暖一番,极尽女儿孝道。阿静给母亲装修了房子,配备了方便、舒适的生活必需品,使母亲感到后半生有了坚实的依托。阿静对父亲也如是。成人后的阿静给予父亲的一切超过了父母给予她的哺育,对此,阿静不埋怨什么,相反,她很感激少年时的家境对她的激励,也很感谢父亲给予她的商业头脑的遗传,但她对当年父亲当着不明事理的她们姐妹争吵的事依然深恶痛绝:“那是一辈子的阴影。”她说,“门外的阴晴圆缺管不了,营造屋里的灿烂阳光给孩子是父母的责任。”
仿佛有了40岁人生体验的阿静对父母间的恩恩怨怨分析得老成中肯,由此,父母像一面镜子照得阿静格外小心地对待自己的感情生活。有事业的女人容易失去家庭这一头的平衡,阿静表示两头都要。“出得厅堂,入得厨房”不仅是男人对女人的理想要求,也是阿静自身理想的生存状态。
敢以青春赌明天
“新阿静”投资600万,装修一流,服务一流,而菜的价格是中档的,阿静经营思想仍同从前,并不收服务费。
商海中以取巧于一朝暴富是某些商人的心理状态。阿静把餐饮业比作细水长流,她说:“造明星有吹有捧有水分,搞贸易可以一锤子买卖,开饭馆的作假是自己砸自己的牌子,没有比口碑更重要的了。”
对于股票、证券、房地产这样的风险性经营,阿静说:“没有十分把握,不会轻举妄动。”在投资、投机两种经济行为中,阿静是一步步靠勤劳智慧致富的,“求稳、求稳,一层层起楼”,是她的弄潮原则,她做事信奉水到渠成,“自然的事长久。”另外,不和朋友做生意,是她又一条用血泪悟出的经商道道。
目前,京城粤菜走红,阿静处于事业的巅峰期,而巅峰期能保持多久?阿静以守业者的心情面对林立的同行,每新开一家粤菜馆,她必光临,坐在角落里,安静地细细观察着一切。近年,她仍靠“吃名气、吃价格、吃服务”守业,然后稳步发展。
由于阿静是“外来妹”,在京城她做事既潇洒又如履薄冰。6年异乡人的生活,事业有了不错的基础,但阿静仍然没有稳定感,人飘泊,心也飘泊,这种心境使得她奋斗不止。“如果在广州,我也许会守着一两个大排档安身立命了,那是家啊!”
所处环境不同,心境不同,行为也就不同,这份心境是她事业不断开拓的原因之一。另外,她的崛起是在她最青春的时候,她没有框框,一股初生牛犊的势头使她闯出了名。
人们常遗憾年轻和经验不能同时拥有,阿静似乎以同时拥有诠释了关于她的种种美丽的传说。
目前,她的知识结构,凡事亲历亲为的管理方法,对于向集团化发展的理想和她的许多美妙的经营之梦,主观条件尚不成熟。她很想静下来总结、请教、读书……
(怀特摘编自《商界》1994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