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国内学子忙“发财”

1993-08-27 06:39胡荣荣
中国青年 1993年12期
关键词:进校园金钱读书

胡荣荣

在日本,我偶见《中国青年》第三期上谢力先生的文章,不禁有些发呆。出国几年,无法想像发财的狂风会如此横扫国内的高等学府。我愿结合在日本上大学的所见所闻,冒昧地期望能给国内的青年朋友们提个醒。

谁都知道,日本是当今世界经济强国,日本人也在国际上被讥为“经济动物”。确实,本人对金钱的爱好可说是狂热的。但是,无论你走进任何一所本的大学,不管是一流的还是三流的,你都可以看到这一点:日本的大学生虽然也是忙得不得了,但绝不会有人在忙发财。大学,以前不是,现在不是,将来也不会是发财的场所。这在全世界恐怕都是一样的,不管是穷国还是富国。

日本的大学生初进校园时,一般18岁,毕业时22岁左右,和国内大致相同。初进校园的学生们,忙着参加这样那样的兴趣活动小组,寻找各种各样志同道合的小兄弟;到了三四年级,则忙着寻找毕业后的去向或写毕业论文,所以很少听得到“发财致富”这样的话。另一方面,学校也只鼓励学生们读书和娱乐,并不鼓励大家去发什么财。

诚然,日本的大学生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也都打一些工,但是打工的目的,只是为了几个零花钱,为了假期的旅游和朋友之间每月一次的聚餐会而已。而且,一般来说,打工大都局限于假期或课程较少的高年级学生之间。来自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留学生,虽然情况不同些,但一般也不会有人因挣钱而荒废学业,更不会本末倒置。日本的大学有专门负责学生课外活动的学生部,也兼介绍各种临时工,我就曾经去登记过。当我提出想打白天的工时,负责的老师便瞪大了眼:“你的学习不要紧?”当我告诉他我只打每星期一天之后,他才放心地给我开介绍信。顺便说一下,日本的大学学生部介绍工作,都必须是适合学生情况的,一旦情况适合,才开介绍信给你,让你自己去和用人单位接洽。任何用人单位招临时工,都无权直接在校园中招聘。我很奇怪,在堂堂中国人民大学,有一个青年老板可以在校园中大大咧咧地招聘秘书(校方竟不过问)!甚至还有许多人应征这种明显影响学业的全天工作。在日本,遇到这种情况,只有两种方法:一是主动退学,二是等待被开除。

更令人不解的是,据说能在北京某师范高校的学生宿舍楼,看到每层都有学生开的方便面销售点。楼道里、宿舍门上都贴有商业广告。这种做法在日本是绝对不允许的。许多大学甚至不允许住宿舍的学生去打工。要想打工,你就赶快搬出去。看来问题不单是在学生们身上,校方难道不应该检点一下自已吗?学校虽然要以金钱维系运转,但毕竟不是商业机构,不是经济实体;况且,这些学生在校园里大赚特赚,也不是为了想当学校的“经济赞助人”吧?

日本的青年一代是很忙的,忙着读书,忙着娱乐,忙着恋爱,还要忙着寻找机会睡懒觉。他们只忙着在享受属于自已的青春,没人忙着赚钱发财。我想,当青年人把自己套进孔方兄的那个洞后,也就预告着青春已经死亡。这该是多么地可怕!当整个社会对这一现象予以默许的话,那就更可悲。

也许,日本乃经济大国,不缺金钱,所以大学需要培养的是各种各样的人才,而不是让学生增殖现钞——尽管他们的学生也大都是袋中只有几个小子的穷学生;也许,中国是文明古国,有的是文化教养,独缺金钱,所以只好由学生把学校暂时充当商社。但是日本经济的起飞,靠的是四五十年代的“教育救国”“科技救国”,所以才有70年代的经济飞跃。这是举世公认的事实。更何况,衡量一所大学的好坏,标准是培养了多少有益于社会的人才,而不是该大学的学生们在学习期间为自己赚了多少钱。

退一步说,即便为了明天可以多赚一点钱——假设你读书的目的只是为了钱的话,你今天也应该多读几本书。有头脑的人不会自己写自已的卖身契,何况卖掉自己的钱,也未必够得上把你称做“富翁”呢。

但愿我的青年朋友们能把眼光重新瞄向知识,也但愿学校的领导和老师能以师长之教诱导学生们回归校园,安心读书。

猜你喜欢
进校园金钱读书
再婚老人如何走出金钱的“心结”?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比金钱更值钱的
二则
舞龙舞狮进校园
乌兰牧骑进校园
优秀剧目进校园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