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德福
党的十四大以其路线的连续性(继续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十三大路线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和理论的创新性(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出新概括、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载入史册。摆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坚决维护十四大的正确决策,始终如一、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100年不动摇关键是10年不动摇,回顾和汲取我国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对此,我们会从中得到极为深刻的启示。
深刻的教训
历史有情又无情。
打开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册,一个十分痛心的事实令人难忘:由于1957年春夏风波而动摇和改变了党的八大的正确决策。中国党和人民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1956年9月15日至17日召开的党的八大,以其正确地解决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而载入党的史册。
她正确地指出了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由阶级斗争变为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规定了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她初步提出了区别于传统模式的发挥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的体制和以计划经济为主、以商品经济为辅的社会主义经济模式。
她正确规定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和若干经济政策。她制定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发展科学和文化艺术的正确方针。
她规定了扩大人民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政治战略。她规定了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巩固党的团结和统一等加强党的执政党建设的正确方针,如此等等。
然而,八大的这些正确决策并没有贯彻下去,而且很快被推翻。
1957年4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党进行一次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的整风运动。极个别人乘机散布反对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论。在此之前,即1956年底、1957年初,国际上也因斯大林错误的被揭露而出现了一股反共反社会主义的风潮,发生了匈牙利事件和波兰波兹南事件。
毛泽东同志和党中央把当时的阶级斗争形势作了过于严重的估计,因而导致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错误,有55万人被错划为右派分子。伴随着右派严重扩大化的发生,毛泽东在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理论观点上,很快地发生了向“左”的转变,从而在八大召开后不到一年的时间内便改变了八大的正确决策。
1957年6月,毛泽东在修改补充并于该月19日发表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增加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还是长时期的,曲折的,有时甚至是很激烈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谁胜谁负的问题还没有真正解决”的话,这样,就改变了八大关于“我国的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已经解决了”的正确提法。
1957年10月,毛泽东在八届三中全会上说:“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毫无疑问,这是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1958年5月,刘少奇在八大二次会议上,代表中央作工作报告宣布说:“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的经验再一次表明,在整个过渡时期,也就是说,在社会主义社会建成以前,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斗争,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斗争,始终是我国内部的主要矛盾。”从而,通过代表大会的形式,正式修改了八大一次会议的论断。
主要矛盾提法的改变,开始了中国共产党此后20年“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悲剧性历史。以后的发展,完全抛开了八大的各项决策。20年政治运动不断,20年经济停滞不前,20年文化百花凋零。人民吃尽了苦头:仅3年“大跃进”,非正常死亡和减少出生人口数即达4000万人,不同程度地受到诬陷、打击、迫害和株连的达1亿人,经济损失达5000亿元。
成功的经验
历史无情又情。
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另一番景象,同样引人注目:党的十三大的正确决策没有因为发生1989年政治风波而动摇,从而取得了在国际国内复杂艰难情况下沿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前进的胜利。
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召开的党的十三大,系统地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和全面阐发了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并从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方面,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12条理论原则。党的十三大举起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
但会后仅一年多,发生了令人震惊的国内1989年春夏政治风波。国际上,从1989年6月波兰大选开始,东欧风云突变,到这年年底出现了雪崩式的“多米诺效应”,波、匈、民德、捷、保、罗六国政坛发生剧变,接着又波及南、阿,最后是1991年12月具有近70年历史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宣布解体,不复存在。
在比1957年更大的国内国际风波面前,我们党没有像改变党的八大决策那样改变党的十三大决策,而是毫不动摇地继续加以坚持。
1989年风波刚刚过去,邓小平同志即提出“不变”论。他说:“党的十三大概括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对不对?两个基本点,即四个坚持和改革开放,是不是错了?我最近总在想这个问题。我们没有错。”“今后我们怎么办?我说,我们原来制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照样干下去,坚定不移地干下去。……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政策都不变。”“要坚定不移地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制定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他警告,十三大报告一个字都不能动,决不能批十三大。
1991年5月,党中央提出“转移”论。江泽民同志1991年5月23日在中国科协四大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是一次具有战略意义的转变。把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的工作重点转移的进一步深化,是把这个转移推到一个更高的阶段,同样具有战略意义。”这一论点的提出,意在引导人们决不要分散和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决不能干扰和冲击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1991年10月,党中央提出“全面”论。针对某些“左”的同志用一个基本点否定另一个基本点,取代“一个中心”的错误观点和倾向,江泽民同志在中央工作会议的讲话和杨尚昆同志在纪念辛亥革命8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强调必须全面理解和贯彻执行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要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指出改革开放的风险我们可以承受,但停止甚至倒退,是决没出路的。从而遏制住“左”的社会思潮。
1992年1月,党中央明确提出“统一”论。针对那种企图用过去“左”的一套取代十年改革正确的一套的错误倾向,在党的文件和中央负责同志的讲话中,鲜明地提出,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必须以此武装全党,统一思想。
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正式提出“指导”论。报告指出,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通过代表大会的形式,明确肯定了邓小平理论在我国现代化建设时期的指导思想的地位,指出十四年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的党的基本路线。
在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前,我们党始终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党的十三大路线,一如既往地把工作重点放在经济建设上,没有重走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老路,从而使中国历史避免了一次大的曲折。这充分地表明我们党的确成熟了。
唯一的选择
历史的无情和有情,取决于人们的认识是否符合客观实际,取决于人们是否能够做出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正确选择。
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历史的进程具有内在规律性,任何人都不得超越规律的制约性主观地行动。然而,社会的发展同时是一个充满偶然性、随机性的统计历史过程,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规律性以随机性为其外在表现形式。社会规律提供给人们活动的空间,即规律的作用空间,不是单一可能性的空间,而是由多种现实可能性组成的多维空间。至于这一空间中何种可能性成为现实,则取决于人们的选择及其物化活动。1957年和1989年,在社会环境极为相似的情况下,作出的两种不同的选择,由此形成我们共和国前后两段有重大区别的历史,即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当前,我们党和国家正处在历史的关节点上。党的十四大作出了符合全中国最广大人民利益、符合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的唯一正确的历史性选择。坚决维护这一选择,坚持党的基本路线100年不动摇,是我们每个党员,每个中国人,特别是每个青年同志应该担负起的历史责任。
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八大正确路线和决策不到一年即被改变的沉痛教训,与近几年来围绕坚持还是改变十三大路线所经历的风风雨雨,都告诉我们:维护十四大正确决策绝非易事。党的基本路线100年不动摇,关键是今后10年不动摇,10年的时间,我们的经济发展了,国力强盛了,新体制建立起来取代于旧体制,到那时想变也变不成了,而10年不动摇,特别的关键是今年第一年不动摇。就今年而言,不仅十四大确定的大政方针不能变,观点不能变,连语言也不要变。这么短的时间内经过代表大会反复斟酌的东西,有什么理由要变!谁要变,谁就要下台。
维护党的十四大正确决策,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作出巨大的努力呢?
首先,要增强对社会风浪冲击的承受力。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们面临的形势依然是复杂的、严峻的,现代化建设也不会一帆风顺。譬如,加入《关贸总协定》之后,开始阶段肯定是弊大于利,会招致某些工厂的倒闭和某些行业的垮台;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会出现体制磨擦、秩序紊乱等难以避免的现象;由改革带来的利益调整会使不少人心理不平衡;社会不满情绪会增大,某些社会矛盾有时可能会激化,罢工、闹事,部分地区动乱乃至全国性震荡的事情也很可能发生,如此等等。这都需要我们冷静对待,妥善处理,决不能惊慌失措,用走老路、复归旧体制的办法来解决前进中出现的问题。
其次要增强理论的战斗力。在传统体制下和长期“左”的氛围中,造就了那样一批人,他们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东风来了唱东风,西风来了吹西风,谁上台捧谁,谁下台批谁,“左”时“左”得要命,右时又右得出奇,将活生生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改变成了赤裸裸的唯我主义变戏法,似乎这些人手里总是掌握着真理。近几年和党中央维护十三大正确决策不和谐的“左”的沉渣泛起,主要就是这批人鼓捣起来的。我们绝大部分理论工作者是衷心拥护改革开放的,但都是老实人,很少写出战斗性的文章,缺乏作战能力,不敢进行交锋,只能等总设计师把某些理论家、政治家手里的大帽子拿掉后,才敢出声。这就使“左”的思想和那些荒谬的理论能够抬头、流行。这是很大的教训。
再次,要增强对“左”毒的免疫力。在我国,“左”的观念根深蒂固,在人们的脑子里沉积很深,非常顽固,一有风吹草动,“解放”了的思想也会复位。例如,当改革在前进中遇到某些困难和挫折时,有人就试图用老办法解决问题,退回去,走老路;当改革过程中出现某些难以回避的问题时,有人从“左”的偏见出发,误认为这些问题是改革造成的,对改革产生怀疑和动摇;当改革取得一定成效时,有的人还会把在实践中行之有效的东西看成完美无缺的模式,使自己的思想凝固起来,不再继续探索进取,从而导致新的思想僵滞。这样,当“左”的政治家、理论家祭起旧体制、旧观念的大旗时,就很容易认同。前几年泛起的“阶级斗争空前激烈论”、“党内资产阶级论”等“左”的沉渣,除极个别险恶用心者外,绝大多数人是因为不能正确对待改革受到挫折而导致思想回归。
最后,也是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增强对改革的向心力。要使十四大决策保持不变,使党的基本路线坚持百年,关键在于通过改革,建立起一套定型化的制度,建立起科学的民主运行机制,从非程序政治走向程序政治。领导制度、组织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邓小平说:“斯大林严重破坏法制,毛泽东同志就说过,这样的事件在英、法、美这些西方国家不可能发生。”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这些西方国家建立了保证为发展市场经济和社会化的生产力所必需的长期社会政治安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自由和平等关系的民主制度和法制统治(即人人必须守法,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缘故。在这种制度下,国家领导人的权力不是无限的,而是受到宪法和法律的制约,受到立法机关(国会)和司法机关的制约,受到社会舆论的制约的。他不能滥用权力而严重破坏法制。他如果这样做,就会被赶下台。在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国家中却是实行党的领袖个人高度集权的制度和领导者个人说了算的、可任意朝令夕改的人治制度。在这种制度下,当着党的领袖滥用他手中不受任何制约的绝对权力时,社会主义民主就变成了一句空话,国家权力机关就变成了橡皮图章,党章、党纪和国家的宪法、法律就变成了一堆废纸。因此,八大路线被轻易改变就是必然的了。为了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为了党的基本路线能够贯彻百年,我们一定要抛弃个人恩怨、得失,积极投身改革,支持改革,以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民主政治发展的政治体制,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精神自由的文化体制。一套定型化了的科学的民主的制度和运行机制建立起来之日,就是我们国家走向长治久安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