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台横空出世

1993-08-27 06:39阿陆
中国青年 1993年7期
关键词:电视观众上海东方广播电台

阿陆

1992年10月28日凌晨5点55分。

上海地区792千赫和101.7兆赫无线电波里蓦然响起“东方新闻”开始曲,强大的电波向苏、浙、皖、赣等辽阔的华东地区辐射出去,发送了这样一个信息:注册上海浦东的上海东方广播电台宣告成立。

这晨光中发出的信号,标志着上海广播历史上也是中国广播历史上崭新的一页:东方广播电台在我国第一次实行24小时现场直播。

仅仅过了82天,内部机制、视播风格崭新独特的上海东方电视台也以崭新的面目在上海登台亮相。

“夜莺热线”

每当夜深人静,梦醒时分,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多么需要有人来陪伴你,为你拂去寂寞和孤独,伴你走向天明?

一项社会调查表明: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环境需求的变化和日益变得复杂的人际关系,都给本已疲惫的身心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而思维不健全、心理不健康、情感不完全、婚姻家庭不理想的人也日渐增多。因此,为人们的心灵启开一扇情感交流的窗口,便成了东方广播电台子夜开播的长达6个小时节目《相伴到天明》和《夜莺热线》的初衷。

4个多月来,每当夜深人静之时,上海人都会不由自主地打开收音机,进入东方广播电台的世界。让听众自己参加,敞开自己的心扉,把自己所经历的那些愁苦、曲折、坎坷,向听众真实地倾诉出来。有些听众与妻子、家人都无法启齿的话,却通过电台的热线电话向人们慢慢道来。这种内心的隐秘、藏而不宣的隐私诉说,不仅仅是他情感宣泄和释放,更是一种渴望、一种企盼,一种人生旅途上的短暂休息。

于是便有了这样如泣如诉的故事:

“我年轻时走上了黑道,加入了走私团伙,事发后被判了16年徒刑。在狱中我万念俱灰,剖腹自杀。正当我走向绝境的时候,和我一起长大的阿萍来信告说等着我,使我在黑暗中看到了光明。阿萍是华东师大的大学生,她与一个劳改犯交朋友,还经常去我家看望我的父母,她要承受多大的压力?但她挺过来了。1987年,她来信说要去澳洲留学,而且护照、签证都已办好,但只要等我一句话,她可以马上放弃出国。我没有留她,我不想因为我而影响她的前程。我在狱中拼命地干活,好好改造,由于我表现出色减刑7年出狱。当我获得自由回到上海后,我却从朋友处了解到,阿萍却在1989年因白血病客死澳洲。”

陌生的心灵在黑夜里交汇,暖暖的情意从东方广播电台的电波中传出,热心的听众分忧解愁的电话像是黑夜中的一双双温暖的手,帮助那些走不出迷茫的人度过一个个漫长的寂寞难挨的夜而走向天明。

一天深夜,《夜莺热线》节目主持人王玮接到一个青年的求助信。这位临时工因偷窃了国家财产而被工厂除名,生活无着,又要照顾年迈的老母,他感到自己已到了绝境,很想一死了之。

深夜里,王玮在《夜莺热线》节目里把这封来信播了出去,考虑到平时的热线每分钟有1600多个电话同时打进来,王玮在电波中请求听众把电话放下来,让出电话通道,等待这位不知姓名的青年到热线倾吐心中的郁闷。整整等了10分钟,整个热线没有一个听众再打电话进来,大家静静地等候那位不知姓名的朋友。当那位青年的声音终于出现在电波中后,热线电话便像潮水般地涌向电台,大家鼓励和劝慰他振作起来,不要轻生,要有生活下去的勇气,有个个体户老板在电波中邀请这位青年到他开的饭店里去上班。暖暖温情,让人铭心。

“东方大哥大”

改录播为直播,使电视台、电台在传播信息时容量大而快捷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上海东方电台、东方电视台一改录播形式的习惯做法,实行24小时主持人直播制。东方广播电台早晨7点到8点的《东方新闻》栏目是目前国内广播新闻中容量最大的直播节目。他们在动态报道中,对国内外重大新闻进行随时插播,人民大会堂代表选举投票结果,记者在现场用“大哥大”同步传给上海的听众,上海112路公共汽车与列车相撞、美国总统大选结果、上海大雾、隧道口堵车等事件,东方广播电台都向听众作了现场式的新闻报道。

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为市民排忧解难,及时反映老百姓的呼声更是东方广播电台的特色。在早晨的《东广新闻》黄金时间内,他们特设了5分钟的《东方大哥大》,电台只要接到市民的电话,就立即进行现场采访,往往电台刚刚播出,问题就马上得到解决:断气数月的居民用上了煤气、水管爆裂及时得到了修复、欺行霸市的恶少得到了惩处。

由封闭走向开放,自己办电台变成大家办电台,这是东方广播电台成功的主要原因。电台各直播室都有5条电话热线,听众只要拨通就可以和主持人共同探讨各种问题,并同步播出。如今,电台的《今日新话题》节目,主持人与听众共同探讨了诸如“有奖销售”“情人现象”“宠物热”“春节要不要放鞭炮”“领导该不该拿高工资”等问题。上海人也好像一改过去不管闲事的习惯,积极参与电台的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主人翁的意识也变得空前的强烈。据上海电话局统计,电台的热线电话每分钟高达4000个。

“治愈世界”

上海东方电视台的开播,同样给上海的电视观众带来了崭新的电视气息。《东方直播室》是目前上海电视收视率最高的电视节目。这个节目之所以受到观众的欢迎,主要是他们把电视观众从电视机前带到了电视台的直播室中,让观众在电视屏幕前对上海人所关心的问题变成一个个热门话题。当上海发生了“潘平毁容案”后,敏感的电视记者便直奔潘平家,跟踪报道这起案子的来龙去脉,并在电视上对这件事进行座谈讨论,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如何把电视节目做得使人爱看,这是东方电视台的编辑记者们在采编工作中始终注意的问题。东方电视台开播70天来,已经连续向上海的电视观众推出了三档世界级精彩节目。每分钟转播费达90万美金的第27届美国橄揽球超霸杯赛,全世界共有7.5亿观众通过电视收看了比赛,东方台进行了现场直播。这在国内还是首次。尤其是比赛休息时,世界级超级歌星迈克尔·杰克逊的现场表演演唱的那首世界排行榜第一的金曲《治愈世界》,让上海人大饱眼福。年轻的上海人更是如醉如痴,看得发狂。紧接着,他们又推出了全美职业篮球赛的现场直播和开价100万美金的奥斯卡颁奖卫星直播。这样几个大的直播动作,使东方电视台的名声鹊起。

值得一提的是,东方电视台的新闻中见不到那种被上海人称做“马夹袋”的新闻了。东方电视台开播那天,正是被人看成是“要发”的日子(18日),上海许多企业选在了这一天开业,但他们的新闻中却没有一条这样的消息。各种会议新闻也在东方电视台绝迹,如果要播,对不起,只能放进每分钟收费7000元的《东视经济信息》。为了做到这一条,编辑和记者们认真讨论了半天。他们认为,东方电视台覆盖电视机达1200万台,拥有1亿的电视观众,如果让这些没有价值的“新闻”挤占屏幕,那是对广大电视观众的最大欺骗。

竞争出活力

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建立面目全新、体制完全独立的电台和电视台,是为了加快上海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因此可以说,上海东方电台和东方电视台是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的产物。两台的台长都是依靠竞争上来的,下面的编辑和记者则采用双向选择上岗,能者上,不胜任工作者下,大家都被绑在一条船上,干好干坏同每个人的收入挂起钩来。

东方广播电台60人建制,52名工作人员,贷款100万,3个月里开播。刚开始,大家分头出动拉广告,后来广播越办越好,广告就自己找上门,来像792千赫的节目,广告一直排得满满的。电台的经营情况越来越好。

东方电视台也经历过创业的艰难。92人的编制,每个人的工作量是上海电视台的6倍,年人均创收100万。一个人干好几个人的活,起早摸黑加班加点,没有时间生病,没有时间请假,也没有时间扯皮。一件事,往往是大家一起抢着做。竞争在满足了他们的成就感的同时,也给了他们危机感。每年保持在2%的淘汰率,使大家都感到要想保住饭碗,选择只有一条:好好干活,不断进取。

在这样的环境里,上海“东方”人都渴望自己更年轻。

更正本刊今年第6期刊登的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名单中的“刘实”应为“赵实”,谨向赵实和读者致歉。

猜你喜欢
电视观众上海东方广播电台
探究微信平台在广播电台的应用
党建先行,政治与经济两轮并进——上海东方投资监理有限公司党建工作报道
城市广播电台新闻宣传探讨
新形势下广播电台新闻的采编技巧
风从东方来——上海东方投资监理有限公司成立20周年专访印保兴董事长
两岸电视观众之家庭收视行为分析研究
上海东方投资监理有限公司
青海取缔23个非法广播电台
浅谈电视观众的视野宽度
乐·动天下 器·质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