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冠杰
在夏完淳诞生三百六十周年之际,《夏完淳集笺校》终于面世。这是笺校者三十余年心血的结晶,是敬掬给英烈的一瓣心香。
笺校者数十年广搜博览,涉猎遍及明末清初公私史籍,以及笔记,诗文总集、选集、别集,方志;尤其是档案材料。仅征引书目即达二百五十余种。经过排比鉴别,去伪存真,故《笺校》一书考订精审,颇多创获。
《笺校》校订原文,几乎汇集现存夏集所有版本,订讹正误,择善而从:如《大哀赋》据翁同
辨伪辑佚,《笺校》亦有所得:如据《紫
笺释部分,亦多发覆:有关诗文本事的考订,如《夏节愍全集》〔青楼篇〕附余怀《板桥杂记》一则,谓此诗为咏李香君之作。汪国垣、郭沫若皆沿此说;《笺校》细察原书,指出此系编者误将二段相邻文字删割移并而成,以为此诗“乃咏南都青楼盛衰,而非专咏某人某事,系泛论而非实指”。
《哭吴都督》六首,《夏节愍全集》编者指吴都督为吴志葵,柳亚子、郭沫若均沿此说。《笺校》多方引证,以为诗中所言“与吴志葵情况多有未合”,而“与吴易其人其事……恰合”。有理有据。
笺校者以仰止之情,阐扬忠烈,故有关完淳生平史实的考订,收获最丰。如完淳被捕之由,言人人殊,《笺校》据《明清史料》、《史料丛刊初编》、《骨董三记》所载清初题本、揭帖,参以《清实录》及私家所记,将前人混淆纠缠在一起的吴胜兆反正案与谢尧文“通海”案判然分清,详其始末,确定完淳实因“通海”案被捕,可为定谳。
完淳丙戌(一六四六年)秋西行湘鄂欲投李自成、张献忠之说,倡自郭沫若,但仅是揣测,后郭又撰文否定;后学不察,竟作为信史剿袭引述。《笺校》据《侯文节日记》(全称《明侯文节公丙戌丁亥日记》,《笺校》称《丙戌丁亥日记》,此据《古籍善本书目·史部》),排比完淳丙戌年行踪,始终未出华亭、嘉定、嘉善间,从时间上排除了完淳西行的可能;又论述了完淳绝无投奔张、李的思想基础,断定所谓湘鄂之行实属子虚乌有,从而廓清了夏完淳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此外,笺校者将数十年冥索所得有关完淳的史料、序跋、评论、考订、档案、诗文等,未敢自秘,罄其所有,厘为五篇,附录书后,达二十余万言,收罗宏富,细大不捐。或叙人物生平,或考相关史事,或明诗文本事,多为前人罕觏的秘籍,如《侯文节日记》、《钱仲子初集》等,为研究夏完淳提供了完备详尽的资料。
但《笺校》也不无千虑一失之处。如《五子诗·周上莲》笺,以为周上莲“未详,待考”。据《归庄集》卷三《送周上莲会试序》及《钱忠介公集》卷二《序周上莲稿》知周上莲名锡,昆山人,崇祯十五年举乡荐。作者未能引据,可谓失考。
钱熙卒年,作者以为在“丙戌秋”。据《陈子龙年谱》卷下丙戌及《侯文节日记》所记,钱熙卒于丙戌五月下旬,而非秋季。
《与李舒章求宽侯氏书》,作者以为“当作于隆武二年丙戌秋至永历元年丁亥五月侯歧曾被逮之前”。据《侯文节日记》,此文作于丙戌八月初六至初八间。又此文按语说:“历年所见晚明文献,无道及完淳初名夏
他如地名之误:陈继儒隐于东余山,误作小昆山;黄道周于婺源明堂里被俘,误为“婺源明伦堂”;嘉兴府明属浙江,误为南直隶。人名之误:如《月蝉笔露》作者侯玄
(《夏完淳集笺校》,白坚笺校,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九一年五月版,7.00元)
品书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