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余
1562年3月1日:胡格诺战争爆发
胡格诺战争是1562~1598年间法国新教徒(称胡格诺派)与天主教派的内战。
查理九世(1560~1574)在位期间,法国东北部的贵族集团天主教派与法国中部的贵族集团(胡格诺派)争权夺利;新、旧教派的纷争使矛盾更加激化。1562年3月1日,天主教派首领吉斯公爵路经胡格诺派举行礼拜的教堂,他立即率武装袭击,打死打伤200余人。事件发生后,双方开始军事行动,战争持续30多年,共历10次战役。最著名的是圣巴托罗缪节发生的大屠杀,当时,胡格诺派教徒正参加首领亨利的婚礼,天主教派突然发动武装袭击,杀死2000余人。这件事史称“圣巴托罗缪之夜”。这场战争后因农民起义的发展和西班牙的干涉,双方相互妥协。1589年,胡格诺派首领亨利(1553~1610年)继承王位(称亨利四世),开始了波旁家族在法国的统治。为了平复创伤,缓和矛盾,亨利四世改宗天主教,并于1598年4月13日颁布南特教令,宣布天主教为法国国教,归还天主教会的土地和财产。胡格诺派则获得信仰自由,在担任国家官职上享受与天主教同等的权利。南特敕令实际上是双方妥协的和约。它承认新教信仰自由,是欧洲第一个宗教宽容的法令。中世纪后期,欧洲各国普遍发生了宗教改革运动,胡格诺战争则是宗教改革在法国采取的特有形式。
1861年3月3日:俄国废除农奴制
克里米亚战争失败后,俄国农民运动日益高涨。1861年3月3日(俄历2月19日)沙皇亚历山大二世(1818~1881)被迫签署“关于农民脱离农奴依附关系的法令”。规定农民有人身自由,地主不得买卖或交换农奴;农奴在获得人身自由时,应交付大量赎金才能领得一块份地。在划地界时,农民原种土地的1/5到2/5为地主剥夺。此次改革虽伤害了农民,维护了地主利益,但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成为俄国历史上从封建生产方式过渡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折点。
1661年3月9日:
路易十四亲政路易十四(1638~1715)是法国国王。在他执政期间,加强中央集权,宣称“朕即国家”,使法国成为强大的封建专制国家。
路易十四是路易十三之子,1638年生于法国圣日耳曼昂莱。5岁即位,由母后安娜摄政,宰相马扎然掌握实权。1661年3月9日,马扎然死后,路易十四亲政。由于他亲身经历了高等法院和贵族领导的反政府的福隆德运动,被迫两次逃离首都,所以他亲政后采取一切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巩固专制统治,集政治、经济、军事、宗教大权于一身。他向地方派遣监督官,亲自主持国务会议,贵族除任军职和点缀宫廷外,被排除于政治生活。他禁止信仰自由,镇压胡格诺教徒,废除南特敕令。1682年,他正式把宫廷迁往凡尔赛。在经济方面,他起用柯尔伯为财政大臣,推行重商主义政策,实行保护关税,鼓励商品出口。取消国内关卡,扶植手工工场。从而使法国资本主义得到发展,国库收入增加。文化方面,实行严格的书籍审查制度,但在他的支持下,古典主义的戏剧、美学、绘画、雕塑和建筑艺术都获得了辉煌成就。在军事方面,他进行了一系列战争,为法国确立了在欧洲的霸权地位。
路易十四把法国绝对君主制度推到顶峰。但在他统治后期,国库空虚,起义频繁,引起各阶级的不满,法国封建专制制度开始走向衰落。
公元前44年3月15日:
恺撒遇刺身亡恺撒(前100~前44年)是古罗马统帅、政治家和作家。恺撒贵族出身,从政初期,支持平民派反对前执政者权贵派代表苏拉的斗争。历任财政官、监察官、祭司长、大法官等职。公元前60年,与庞培、克拉苏结成三头政治(史称前三头同盟),翌年任执政官,继之任山内高卢(意大利北部)总督。任内征服高卢(法国)全境,并越莱茵河攻袭日耳曼,两次入海侵入不列颠(前55~前54);掠夺财富、奴隶无计,权力迅速扩大。公元前49年初,元老院与庞培联合,解除其军权并召之回国。同年恺撒率军越卢比孔河(北意大利),进占罗马。庞培偕大批元老院议员逃奔希腊。法萨罗战役得胜,追庞培入埃及,助克娄巴特拉七世争王位,又转战小亚细亚。经北非,返罗马(前46年),建立独裁统治。集执政官、保民官、独裁官等大权于一身,实行加强集权统治的改革,并制订历法——儒略历。前44年3月15日,被布鲁图和卡西乌为首的共和派贵族阴谋刺杀。恺撒著有《高卢战记》、《内战记》等史书。“恺撒”后成为罗马及西方帝王习用的头衔。
1871年3月18日:巴黎工人举行起义
法国在普法战争失败后,资产阶级政府的阶级压迫和民族投降政策,激起广大群众极度不满。1871年3月18日,巴黎工人举行起义,推翻资产阶级反动统治,建立无产阶级革命政权。28日,巴黎公社宣告成立。在广大工人的支持下,公社打碎了资产阶级军事官僚机器,建立了以无产阶级民主集中制原则为基础的新型国家政权。将逃亡业主的企业交给工人管理,实行工人监督生产,颁布一系列保护劳工利益的法令。公社体现了国际主义精神,许多外国革命家和工人参加了公社的战斗。但是,由于缺乏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未能建立工农联盟,没有及时向资产阶级盘据的凡尔赛进攻,没有镇压反革命。5月21日,凡尔赛反革命分子在普鲁士军队的帮助下攻入巴黎。经过激烈的巷战,28日,公社失败。马克思对巴黎公社给予高度评价,并根据巴黎公社的经验,总结了无产阶级必须通过暴力革命,打碎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
1803年3月21日:拿破仑法典大功告成
1803年3月21日拿破仑法典制订完成,1804年颁布。拿破仑法典是近代较早制订的一部法典,它对欧洲和拉丁美洲大部分民法典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拿破仑时代以前,就有人编过法典。但法律纷杂是其特点,在法国南部实行罗马法,在法国北部,包括巴黎在内,则盛行封建的法兰克和德意志法为基础的习惯法。至于婚姻和家庭生活,则几乎完全受天主教教会的控制。法国大革命以后,编纂统一的法典不仅有了可能,而且非常必要。领地和行会之类强有力的控制集团被铲除了,教会的世俗权力受到了抑制,各个省变成了新的民族国家的组成部分。拿破仑法典是建立在这样一种原则上的,即要在历史上第一次创立一部纯粹是理性的法律,要摆脱一切过去的偏见。按照法典,所有公民一律平等。消灭长子继承权、世袭贵族和阶级特权;民法制度摆脱了教会的控制;人身自由、契约自由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成为基本原则。法典的第一编是人法。第二编是物法,即对各种财产权的规定。第三编是取得权利的各种方法,即继承、赠予、结婚时授予妻、子的财产和债务关系。该法典在1804年最初传到了法国控制的地区,以后又传到拿破仑征服的欧洲广大地区。该法典至今仍在比利时、卢森堡和摩纳哥使用。在19世纪,许多欧洲和拉丁美洲国家自动采用了拿破仑法典。到了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由于有了德国民法典(1900年)和瑞士民法典(1912年),拿破仑法典的影响才削弱了。
1957年3月25日:欧洲经济共同体成立
1957年3月25日,比利时、法国、西德、意大利、卢森堡、荷兰在罗马签属条约,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又名共同市场)。1973年1月,英国、丹麦和爱尔兰也加入。1981年1月,希腊成为第10个成员国。主要机构有委员会、部长理事会、欧洲法院和欧洲议会。后两个机构也面对欧洲煤钢联营和欧洲原子能联营,为共同体和两个联营组织共同服务。1965年签订条约,要求将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煤钢联营和欧洲原子能联营的3个委员会和3个部长理事会合并成一个统一的委员会和一个统一的部长理事会,1967年7月进行了实际的合并。经济共同体还设有其他的机构,如欧洲投资银行、欧洲社会基金、欧洲开发基金等。1959年1月,共同体内部开始削减关税10%,到1968年7月,对内已全部取消关税,对外统一关税税率,实现了关税同盟。经济同盟的其他方面,行动比较缓慢。1962年制定了共同的经济政策(内有统一农产品价格制度),以保护农业不受自低成本市场进口的农产品的影响,保障农民过像样的生活。劳动力流通的限制业已取消,但资本市场一体化由于许多制度上的限制,进展较慢。
1856年3月30日:克里米亚战争结束
克里米亚战争也叫“东方战争”。1853~1856年,俄国与英国、法国、土耳其、撒丁王国之间的战争。19世纪中叶,土耳其成为欧洲列强分割的对象。俄国力图击败土耳其,控制黑海海峡,插足巴尔干半岛,与英法存在严重矛盾。1853年6月,俄国出兵占领摩尔多瓦和瓦拉几亚。10月土耳其对俄国宣战。11月,俄国袭击锡诺普港中的土耳其舰队,获胜,引起英法干涉。1854年3月,英法对俄宣战。同年秋,英、法、土联军在克里米亚登陆,次年2月撒丁参战。9月,英、法、撤、土联军攻陷塞瓦斯托波尔要塞,俄国战败。1856年3月30日签订了《巴黎和约》,俄国在近东的扩张遭受到一次严重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