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卫
这是一起真实事件:1989年3月,某地中心小学的住校生突然癔病样发作,许多人当场昏倒,其中女生34人,占全校女生的43%,男生仅5人。尽管发病的学生于事后得到妥善救治,但由此暴露的一些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惕与思考。
事件经过:3月26日晚,住校女生X因受委屈哭泣不止,外宿舍一同学为阻止她哭,突然说窗外有“鬼”,X当即“昏倒”。与X一起睡在窗前的另一女生目睹此情景,因紧张害怕也出现哭泣昏倒反应。两人均被送往医院治疗,约1小时后好转,医生未对此作明确解释。第二天,校内出现各种议论,怀疑有鬼。到晚上,X又诉头晕,寝室气氛顿时紧张,许多学生因害怕而哭成一片,睡窗口的学生随即又“昏倒”。第三天晚上亦同。此后至4月末,发病人数越来越多,许多人增加了头痛、腹痛、幻觉、气急、恶心、发热、哭叫、心跳加速等症状,幻觉内容有白发老太、长发女人以及蛇、狗等带迷信色彩的形象。校方不敢等闲视之,除不断将病倒学生送医院外,还采取喷洒消毒药水,调换窗口铺位等措施,但新调到窗口的学生同样发病。有关部门又派人向师生解释“流行性癔病”概念,并分发药片。但工作人员一走,发病反而更多。学校被迫“放假”2周。“假期”内学生无发病。
治疗讨论:发病学生每次持续时间约几分钟到1小时,经医生以针灸、按穴、注射或服药(Vitc)等治疗,症状很快消失。有些症状较轻者稍事休息很快恢复,不需治疗。但这次事件使学生的心身健康受到一定影响,包括睡眠差(20%),食欲下降(22%)及感觉紧张(59%)。
调查中,医学心理专家认为一些暗示因素值得分析与总结:1.这次事件开始,宿舍窗口这一特定的环境显然是发病的暗示条件。后来这一特定的环境暗示作用被泛化,但仍未超越学校范围。国外曾有人主张一发现此症立即撤离发病环境,或关闭学校。这次学校停课也有此种效果。2.现发病例的症状是导致其他学生发病的重要暗示因素,要好的同学“传染”率高,后期隔离病人的措施使发病率明显减少,可见隔离病人是正确阻断流行的措施之一。3.教师、家长的惊慌,医生、防疫、消防、公安人员的活动以及新闻媒介的报道等,对于事件的扩散和延长有消极作用。4.暗示治疗对现发病例短期内效果好,继续应用则效果下降。由于暗示治疗本身的神秘性,同时也暗示了“病”的“确实”存在,这对易感性很高的流行区人群来说,不能没有消极影响。5.事件中处于相同条件下的文体活动较多的毕业班未发病,这与毕业班学生各种活动较多,体质好,注意力分散因而受暗示作用的影响较小有关。因此,事件发生后,除及时的药物治疗外,及时说明病因(心理卫生教育),转移环境,隔离病人,减少社会强化,及时解除躯体不适,慎用暗示治疗,分散注意力等,都可能是正确的手段。该校地处山区,民间迷信观念较重,66%的学生承认经常听到“鬼”的传闻,且与学校周围坏境有关;发病组独生子女多,家长的过度保护与娇惯,导致学生心理防卫或心理应对能力差,这是神经症的一个危险因素。专家指出:根据现代心理应激概念,个体在事件中是否发病,除了社会环境因素外,还有个体的心理素质影响,包括个性特征,情绪经历,心理应对能力和社会支持等。就此次事件而言,消除或减弱迷信的外部环境影响固然重要,如何锻炼和强化独生子女的心理应对能力从而减少不良应激反应的发生亦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