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峰
《唐代蕃将》是迄今为止大陆学者撰写的第一部专论唐代蕃将的著作,共有七章,十九万一千言。它从宏观角度对全唐蕃将做了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对蕃将的含义、分类、蕃将现象产生的原因、使用制度、历史作用等重大问题提出了系统的见解,丰富了国内外的唐代蕃将研究成果。
关于唐代蕃将的含义,历来众说不一。作者的定义是:“唐代蕃将是指那些在汉区(京师或地方)或蕃区(羁縻州、属国)任职的以及远国来人既受朝廷所颁军衔复又还蕃的唐代蕃人将领。简言之,即唐朝的蕃人将领。”并进一步从“唐代蕃将是一个历史上的政治范畴的概念,又是一个蕃人为将的数量总和的抽象”出发,提出了把唐代蕃将划分为入朝蕃将和在蕃蕃将两大类(系统)的独到见解,较科学地解决了分类问题。
对于唐代蕃将崛起并为唐朝廷重用的历史事实的探讨,作者除去作了寻根探源的挖掘外,还具体分析了唐代当时的现实原因,进一步证实和发展了陈寅恪“太宗以府兵‘不堪攻战,而以蕃将为其武力之主要部分”的观点。作者认为以唐太宗贞观四年(六三○)东突厥战败降唐为契机,“唐朝的武力基本上为蕃将蕃兵取代”,而且一直持续到晚唐。唐代的府兵“充其量可起到农业民兵的效用,并不能适应前线实战的需要。”作者进一步揭示出唐后期的募兵制也没有起到主要武力的事实。作者在这里把蕃将与府兵制、募兵制紧密联系起来进行研究,对唐代兵制进行了新的探讨,打破了关于府兵制、募兵制的一些传统看法。
作者研究的主旨虽是唐代蕃将,但并不孤立地看待它,而是把它纳入全唐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之中进行具体研究,对蕃将在大唐创业与统一、捍卫国家统一与复唐社稷、宫廷政变、上层权力角逐、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农民战争等一幕幕历史舞台上的表演进行了细致探讨。作者把蕃将与唐代一系列政治事件紧密联系起来进行了研究,对蕃将在各个不同时期所起的历史作用做出了估价。
作者还系统研究了唐朝廷对蕃将任用的一整套使用制度。作者发现入朝蕃将在任用上与同时期汉将没有什么不同。在精当考证的基础上,得出唐代蕃将的专大将之任、拜授元帅、封王等重要任使都始自入朝蕃将的结论,从而纠正了史籍中某些记载上的错误。尤其重要的是,作者将整个唐代民族关系史(特别是少数民族上层与朝廷的关系)纳入蕃将研究体系,不惜以三万五千言的篇幅著力于在蕃蕃将的使用制度的研究,以揭示蕃州、属国同中央和内地汉族不可分割的血肉联系。
《唐代蕃将》一书以整个唐代的历史为总背景,对唐代蕃将进行了重点研究,在重点研究的同时又力求全面系统地看问题。如对安禄山等的反叛和浑
(《唐代蕃将》,马驰著,《隋唐历史文化丛书》之一,三秦出版社一九九○年六月版,3.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