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第8期,总第149期——编辑室日志

1991-07-15 05:29
读书 1991年8期
关键词:蒋先生绿草刊物

山东师范大学读者薛方先生,抄录了一段上海的美学家蒋孔阳先生的话给我们,认为可以同本刊的一些言论相发明。蒋先生说:

“坐在门前,看着庭前的阳光和绿草,感到自己体力衰歇,不胜感叹。我们常说,人定胜天,人要征服自然,这固然是对的。但到头来,是否还是天定胜人,自然征服人?你看秦皇汉武,当时多么威风,为了自己的丰碑,草菅人命,弄得民不聊生,可是他们能够胜过他们墓前的阳光和绿草吗?我们人,应当积极向上,奋发有为,报效国家,可是我们不能为了‘胜利,逆天而行!我是一个书生,百无一用。唯一的用处是读书。读书的目的,是要增长知识,明辨是非,活跃思想,探索真理,提高人的价值。但人的价值,不在于战胜他人夺取个人的桂冠,建立自己的体系,而在于把自己提高到宇宙社会中来看,让人认识到天地之大,人生之广阔,真理不是一个人独占或包办得了的。我们应象庭前的阳光和绿草一样,多作奉献,把生命和美奉献给人间。”

这段话发表在一九八九年第六期《收获》。人们有时埋怨可读之书刊不多,其实,仔细爬抉,还是常见十分精辟的议论。蒋先生此语,可为一例。

高兴的是,奉行蒋先生这种读书观的,不在少数。我们每月所见、所闻、所读(读各地来信、来稿),许多是这种读书观的表现。

山东阳谷县一位中学教师任舟人先生写来《阳谷读书札记》,说是“羡慕别人读书‘哈佛、‘巴黎、‘莫斯科”,“不量寒微,仰攀高第”,故有斯作。阳谷县虽然不大,却真呈现了现代中国文化景观的一个缩影:

“沿街走走,有几个书摊横陈,那里面从小学课本教参到女子防身术,到相面到气功到流行歌曲到岑凯伦、雪米莉,以及艳闻秘事大曝光,花花绿绿,惹人眼目。到书店转转,也有落满尘土的《明史》以及刚刚进货的《豪华家具》和《美化您的居室》,偶尔散见一两种可以翻翻的什么,一见售书小姐那职业化的脸,便只好作罢。县图书馆有几架子书,占地几十平方米的样子,据说开单位介绍信可办理借阅手续,问什么时间办理,答曰每年一次。围着架子转转,不爱读书的人,找不到想读的书,爱读书的人,也确实找不到想读的书,因为大家都知道一个名词叫‘疲软。”

“倒是阳谷县第一中学的图书馆还可以转转,如果没有中奖之类的大事,也无妨借几本坐下来看看。一中图书馆号称藏书三万余册,我想是连那些习题集都算在内。那些可有可无半新半古的线装书一律是尘土的封面,至于五十年代的《非洲地理》以及竖排版的一些扫盲读物,除了坐在那里等时间,别无选择。然而也有令人想攫为己有的一些书,象成套的《太平广记》,沉甸甸的《玉台新咏》,还有在大学里也很难借到的《草叶集》,再仔细找找,还有《毛泽东论文学和艺术》,还有民国三十八年上海文通书局第一版的《查拉斯图如是说》,系高寒译述,封面及扉页有尼采像,皆宽额浓须,传神之致……想读书的话,就会有书可读的。面包已经有了,其它不必发愁。”

同年出七万种新书的当代中国出版界的盛况比起来,任舟人先生所描述的读书环境,不算好。但是,那里的知识分子却也感到,“想读书的话,就会有书可读的”。任舟人先生未点明他的读书观,在我们看来,当同蒋孔阳先生有所契合。不然,他当然会满足于读相面、气功、雪米莉……了!

于是,十分荣幸地,也有一些朋友把读《读书》同奉行这种读书观联结在一起,把它视为这种读书观的表达者之一(自然仅仅是“之一”)。有的朋友为了得到《读书》,甚至说:

“每月贵刊光临敝城已近月末,翘首盼兮,在那么左右的几日如‘一周大事,每日进出书刊门市部腿脚特麻利,与柜头那厮也早心照不宣,直等《读书》为囊中之物方才‘拜拜,不知道那是否也叫‘甜蜜的折磨。有女友当头棒喝,邮订不就完了!我订了一年,每月似乎少了一份意外的惊喜,实应了那句‘得到的不珍贵的话语。另外还须谨防某一天邮递员来了情绪,劈面一扔,损了衣装,一溜整洁的《读书》象横面挤进一个‘丐帮人士,看了实不舒心。总之我还是愿与那厮每月索回一言。这也许是为了那‘甜蜜的折磨。也许是为了等老眼昏花再度《读书》,还会有那么一点的‘苦难记忆吧!”(浙江绍兴丛阳先生来信)

更意外的,是台湾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张习之先生来信:

“海峡两岸刊物之中,我偏爱《读书》。看到一九九一年二月号的‘敬告读者,颇有感触。订数上升百分之二十,真是让人高兴的大好消息。‘订数越多,损失越大虽为此岸之人不易理解,但也清楚感到目前困窘情况下,唯有辛苦支撑了……”

“附上台湾邮票若干套,送给你们及担任校对的朋友们,聊表一点感谢之意。”

《读书》的编辑们及做校对的朋友们,现在都保存着若干张海峡对岸的邮票,以为是对自己工作的支持!

近几个月,不少善良的读者来信探询《读书》是否已经停刊或准备停刊,更多的朋友来信、来电祝愿本刊“长寿”,“保重”。朋友们的好意我们完全领会。但要说明的是,我们迄今没有停刊的打算,当然,另一方面,我们也有万一停刊的思想准备。

没有停刊的打算,是因为我们自信,所做的事是正当的。中国的知识分子,需要通过读书来“增长知识,明辨是非,活跃思想,探索真理,提高人的价值”。本刊十多年来的所作所为,无非也就是这些。遗憾的只是,我们为此做的并不好,例如,就象有的读者指出的,刊物还有些“矫情”(江西宜春刘宜年),有的文章“少了点情,多了点疑”(湖南株洲肖文军),“老气横秋”,“少一点朝气”(河北丰县邢晓君),特别是错字连篇,令人生气(《人民日报》张稚丹等)。

有停刊的思想准备,是因为自知在经济竞争的氛围下,自己求生能力有限,恰如一叶扁舟,虽然在这书海中咿咿呀呀地支撑了十几年,究竟只是一只缺少实力的小木筏,稍一不慎,便易倾覆。说这话是否有点丧气?也不。中国那么多知识分子,既然有恁多人认识到要奉行一种“认识到天地之大,人生之广阔,真理不是一个人独占或包办得了的”读书观,那么,多一个或少一个刊物未必是重要的事。

刊物无非是个载体,要者,是我们为什么读书,如何读书,这是值得我们和读者永远共同学习、探索的。

但是不论如何,到目前为止,我们这里还没有丝毫停刊的迹象。再过二个来月,又要征订明年的刊物了,仍望各位读者多多支持、帮助!

编辑室日志

猜你喜欢
蒋先生绿草刊物
刊物贺词
牙签扎伤手指,差点引发全身感染!
蒋氏牙科
金奖紫砂壶署名权之争
游园
学诗
与绿草相遇
我做蒋介石“御医”四十年
读者论坛等
有时,别相信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