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的自传
我国著名的语言大师老舍,一九三九年四十岁时,写过一篇质朴自谦,旁敲侧击,妙趣横生,令人拍案叫绝的自传。全文如下:
“舒舍予,字老舍,现年40岁,面黄无须,生于北平。3岁失估(死了父亲),可谓无父,学志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无父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布尔乔亚(“资产阶级”的法文译音)之仁未能一扫空也。幼读三百篇,不求甚解。继学师范,遂奠教书匠之基。及壮,糊口四方,教书为业,甚难发财。每购奖券,以得末彩为荣,示甘于寒贱也。27岁发愤著书,科学、哲学无所懂,故写小说,博大家一笑,没什么了不得。34岁结婚,今已有一男一女,均狡猾可喜。闲时喜养花,不得其法,每每有叶无花,亦不忍弃。书无所不读,全无所获并不着急。教书作事均甚认真,往往吃亏,亦不后悔。如此而已,再活40年也许能有点出息。”
老舍的自传,仅200多字,讥俏、幽默的文字令人忍俊不禁。然而笑过之后,它那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又能令人深受启迪。
方成的自传
漫画家方成写了一篇简洁明快,幽默谐趣的自传,寥寥数语,道出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和艺术造诣,读后耐人寻味。
“方成,不知何许人也。原籍广东省中山县,但生在北京,说一口北京话,自谓姓方,但其父其子都是姓孙的。非学画者,而以画为业。乃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但宣读论文是在中国化学会。终身从事政治讽刺画,因不关心政治屡受批评。”
只用标点符号写成的自传
在一次宴会上,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巴尔肯博士提议,每人使用最简短的话写一篇《自传》,行文用句要短到甚至可以作为死后刻在墓碑上的墓志铭。
于是乎大家凝神苦思,伸纸命笔,其中一个满脸沮丧神情的青年,交给巴尔肯一纸通篇只有三个标点符号的“自传”:一个破折号“——”,一个感叹号“!”和一个句号“。”。
巴尔肯问他是什么意思,年轻人凄然作色道:“一阵横冲直撞:落了个伤心自叹:到头来只好完蛋。”
巴尔肯略一沉思,提笔在这篇“自传”的下边有力地划了三个标点符号:一个顿号“、”,一个省略号“……”和一个大问号“?”。
接着博士用他那特有的鼓励口吻,对这位自暴自弃的青年说:“青年时期是人生一小站;道路漫长,希望无边:岂不闻‘浪子回头金不换?”
(古月摘自《天津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