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瑞耕
有句古话,叫做“好马不劳鞭”,意思是说好马不用有劳人去挥舞鞭子就能“自奋蹄”,跑得很快。这当然不错。但我想,又是“好马”,又能时时“加鞭”,岂不快上加快?!
把人、把有志青年比作“好马”,那么这里的“加鞭”则不仅指别人(外界),而特别是指自己对自己的“加鞭”。我以为这是最要紧的。
在我的笔记本里,有关于3位“高产写家”的记录。一位是法国著名戏剧家、小说家亚历山大·大仲马。他的作品有:小说150部,300本;戏剧25本,其中包括57出正剧,3出悲剧,23出喜剧,4出歌舞剧和3出喜歌剧。一位是日本风俗作家石川达三,在40余年的文学生涯中,向世人奉献出了30多部长篇小说,100余篇中短篇小说和大量的随笔、诗歌、散文。一位是美国专栏作家、政论家和新闻学家李普曼,一生著有专栏文章89卷,政论集10卷,其它文章288篇。另有专著31本,内容涉及哲学、政治学、伦理学、新闻学以及外交等诸领域。
我常为他们的作品之多而震惊。
他们的生命之轮倘若不是在“飞旋”,而只是一般性地转动,怎么可能出这么多作品?
再一细想,他们难道就没有一般人的喜怒哀乐?他们难道一点波折都没有?他们难道不用休息?
当然不可能。大凡常人所有的遭际,包括痛苦和迷惘,困难和曲折,成功和失败,乃至病痛、与人相处中的烦恼、爱情中事,他们都同样会遇到。那么,为什么常人就做不了他们那么多事情,取得不了他们那样大的成功呢?
也许确有一些客观条件于他们的成功大有利,但根本的,我看只能从主观努力上找寻原因。
想起杰出的科学家居里的话:当我像嗡嗡作响的陀螺一样高速旋转时,就自然排除了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诚哉斯言!
人生短促,时间和精力宝贵;世事有大小、轻重、主次、缓急,确实有个自觉地加以取舍的问题。取舍得好,最科学地利用时间和精力,在最能见成效的事情上狠下工夫,那成果就必定蔚成大观。
我常常惭愧自己做事太少,所成事更少。道理何在?一大症结就在于,仍有许多时候抓得不紧,还有懈怠,不刻苦,进取精神欠缺。
有道是“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人要长久地保持一种奋进的劲头,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需要加鞭,而把成就大者的实例作为一种“鞭子”,就可以起到鞭打自己在事业上不断进取的作用。不然的话,有了一点进步就想到“比上固然不足,比下已是有余”,于是自满自足起来。自满自足的结果必定是停滞和退步。
人与人之间有不可比的一面,机械作比亦不可取,比如,写文章就比李普曼,他光出书就出了近140卷(本);搞自然科学就比爱迪生,他一生发明达1000多项。以为倘若赶不上李普曼、爱迪生,写不出如此多的作品,出不来如此多的发明,便不自杀不足以谢天下,那就偏颇了。然而,李普曼、爱迪生的勤奋与刻苦精神(爱氏有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则是可以也完全应当学习的,同时,人生如登山,目标总要定得高些。如若目标只定在半山腰,甚至山脚处,那还会有多少排除万难、奋力攀登的决心和干劲呢?
故尔,愈能把进取的鞭子掌握在自己手中,那成功的希望便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