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

1990-08-28 03:47承海
中国青年 1990年8期

1840年8月11日:英军北犯天津海口

1840年8月鸦片战争正式爆发后不久,英军在广州没有讨到便宜,便依照其政府训令,于6月底以主力北犯。8月11日,英舰到达大沽口外拦江沙一带,扣留海面上的所有中国粮船,进行抢劫屠杀,并向清政府递交照会。道光皇帝为英军武力恫吓所动摇,派直隶总督琦善前往天津海口与英军谈判,并发布惩办林则徐、替英国伸冤的上谕。30日,琦善与义律在大沽口南岸举行会谈,义律坚持清政府割地、赔款等项要求,琦善备受侮辱。9月中旬,英军达到压迫清朝屈服、清除抵抗派以及侦察沿海形势的目的,加以天气转寒,恐北方海港冬季冻结,于是南返广州。英军北犯天津海口使道光皇帝由坚持禁烟转而谋求妥协。

1842年8月29日:中英《南京条约》签订

1842年3月,浙江战败。道光皇帝令钦差大臣耆英前往浙江求和,只要英国同意停战退兵,就可以答应割让香港等要求。英军不理睬清政府的求和活动,决心打到南京,逼订城下之盟。1942年8月4日,英军舰队在克服了吴淞口、镇江等地清军的有力抵抗后,驶抵南京江面。11日,英军在观音门附近登陆,扬言攻城。耆英急忙派人于下关静海寺与英方谈判,14日接受了英方提出的各项条件。29日,耆英、伊里布等人前往停泊在南京江面的英国军舰“皋华丽”号,同英国全权公使璞鼎查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南京条约》又称《江宁条约》,共13款,主要内容为:1.割让香港;2.中国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3.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5处为通商口岸;4.中国抽收进出口货的税率由中英共同议定,不得随意变更。《南京条约》是外国资本主义强迫清政府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的独立主权遭到严重损失,除割地、赔款外,英国还取得了协议关税权、领事裁判权、领海航行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中国的大门被西方的大炮打开了。中国从此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27年8月:首批幼童留学生赴美

容闳是我国最早出国留学的著名人物。在容闳的积极建议和努力下,清政府派他主持选送幼童赴美国留学。容闳领导的官费留美幼童共120名,分四批于1872至1875年陆续赴美。第一批于1872年8月11日自上海启程,共30人。后来成名的杰出铁路工程师詹天佑也在其中。留美幼童大多十二三岁,他们学习刻苦用功,成绩优异。中学毕业后,一部分人考入耶鲁大学等著名学校,大部分升入机械、矿冶、造船等专科院校攻读。

清政府所派留学生正监督陈兰彬(1875年升任驻美公使)对容闳选送幼童留美表示不满,吴嘉善接任后也攻击留学生目无师长,离经叛道。1881年,几名幼童中学毕业欲进美国陆海军专门学校遭美国务院拒绝。吴嘉善便借机串通陈兰彬,奏请清廷撤回全部留美幼童,解散留学事务所。慈禧太后予以批准。同年,留美学生除个别转送英国继续学习外,分三期被遣返回国。中国最早的一次赴美留学运动就这样天折了。

1911年8月:四川保路运动

保路运动又称铁路风潮,是辛亥革命前夕中国人民反抗清政府向帝国主义出卖铁路主权的爱国运动。四川的保路运动尤为激烈。1911年5月9日,清政府悍然宣布实行所谓“铁路干线国有”政策后,6月,川汉铁路股东代表在成都开会,决定成立“四川保路同志会”,宣布“以拒绝洋款、废约保路,力图进行为宗旨”。全省各地纷纷响应,相继成立“保路同志会”,参加者达数十万人。8月下旬,四川总督赵尔丰不顾人民的强烈反对,强行宣布收回川汉铁路宜(昌)万(县)段。成都人民召开万人大会,号召罢市罢课,抗粮抗捐,声讨赵尔丰的劫掠罪行,保路运动进入高潮,商界、学界乃至妇女儿童都行动起来,发传单,募路款,表示誓与路权共存亡。同盟会员龙鸣剑、王天杰等因势利导,于9月初组织“保路同志军”。随后,各路保路同志军揭竿而起,形成全省人民的反清大起义。保路运动直接促进了武昌起义。正像孙中山所说:“若没有四川保路同志会的起义,武昌革命或者要迟一年半载。”亲身经历过辛亥革命的董必武也说:“特别是广大群众参加的四川保路斗争,对辛亥革命起了直接推动作用。”

1920年8月16日:觉悟社等五团体举行茶语会

1920年7月,在全国的强烈抗议和各界人士的积极营救下,五四运动中被捕的爱国学生相继获释出狱。周恩来获释后,总结了天津学生和各界救国运动的经验教训,提出“改造”、“联合”主张,认为只有把全国各地产生的进步团体联合起来,加以改造,采取共同行动,才能改造旧的中国,挽救中国的危亡。8月18日,觉悟社邀请北京少年中国学会、人道社、曙光社、青年工读互助团等四团体代表在北京陶然亭召开茶话会,商讨今后救国运动的方向。刘清扬首先报告开会宗旨,邓颖超介绍了觉悟社的组织经过和活动情况。周恩来在发言中强调“改造联合”的必要,倡议与各地进步团体联合起来。李大钊代表少年中国学会发言,提出各团体必须有明确的主义,“主义不明,对内不足以统一全体的意志、对外不便采取联合行动”。会议推定少年中国学会起草《改造联合宣言》和约章。18日,五团体代表在北京大学通讯图书馆再次开会,决定成立“改造联合”组织,并通过《改造联合宣言》和《改造联合约章》。宣布“本联合各地革新团体,本分工互助的精神,以实行社会改造”,还提出了“到民间去”的口号。这标志着觉悟社等团体的救国斗争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

汪精卫“7.15”叛变革命后,为了挽救革命,中共临时中央常务委员会派临时中央常委周恩来组织前敌委员会,并任书记,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1927年7月31日,周恩来主持前委紧急会议,经数小时辩论,周恩来与前委其他成员恽代英、彭湃、李立三等否定了张国焘阻止起义的错误意见,决定8月1日凌晨4时举行起义。后由于有人告密,起义提前几小时发动。参加起义的有叶挺、贺龙、朱德率领或原来领导的军队,共3万余人。8月1日1时许,起义枪声打响。经过5个小时的激战,全歼南昌国民党军3000余人,于拂晓占领南昌。起义胜利后,成立了以共产党人为领导核心、有国民党左派人士参加的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8月3日至6日,起义军按预定计划相继撤离南昌,向广东进发。途中公布了《“八一”革命宣传大纲》和《土地革命宣传大纲》。9月底到达潮洲(今潮安)、汕头,遭到优势敌军的围攻,大部分被打散。保留下来的一部分由颜昌颐、董朗率领进入海陆丰地区,一部分由朱德、陈毅率领经湖南南部转入井冈山和毛泽东胜利会师。南昌起义的意义在于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为了纪念南昌起义,8月1日被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

1927年8月7日:“八·七”会议召开

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叛变革命,大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惨遭屠杀,革命处于危急关头。8月7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在汉口举行紧急会议,史称“八·七”会议。出席会议的有中央委员瞿秋白、苏兆征、李维汉、邓中夏、张太雷、任弼时、陈乔年、罗亦农、顾顺章、蔡和森;候补中央委员毛泽东、李震瀛、陆沉;中央秘书处负责人邓小平;共产国际代表罗明纳兹、纽曼等共24人。会议坚决地纠正了陈独秀的投降主义路线,撤销了他的书记职务,选举瞿秋白、李维汉、罗亦农、彭湃、苏兆征、向忠发、任弼时、王荷波、顾顺章等9人为新的临时中央政治局委员,毛泽东、周恩来、邓中夏等7人为临时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并由瞿秋白任临时中央主要负责人。会议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号召党和人民继续革命斗争,号召农民举行秋收起义。“八·七”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遭受严重挫折后召开的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但会议在着重反对右倾机会主义的同时,没有注意防止“左”倾错误,在一部分同志中助长了政治上的冒险主义和组织上的宗派主义的过火斗争。

1940年8月20日:“百团大战”打响

1940年8月20日晚8时,著名的“百团大战”在华北5000里战线上同时打响。这是我八路军对侵华日军发动的最大战役。因参加战役的共有100多个团的兵力,故称“百团大战”。在历时三个半月的时间里,在彭德怀副总司令的指挥下,共进行大小战斗1824次,攻克敌人据点293个、歼灭日伪军46000人,缴获大批武器、军用物资,破坏敌占铁路470多公里和公路1500多公里。这次战役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日信心。同时以事实粉碎了国民党顽固派对八路军“游而不击”的诬蔑,对争取时局好转起了积极作用。

1945年8月20日:我军接受第一架起义飞机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20日下午,一架日本九九式双发动机运输机从扬州机场腾空而起,向延安方向飞去。驾机的是原南京汪伪空军人员黄哲夫(现名于飞,下同)、周致和(蔡云翔)、赵乃强(张华)、管序东(顾青)、黄文星(田杰)、沈时槐(陈明秋)等6人。这是我军接受的第一架起义飞机。飞机在延安机场着陆,受到延安卫戍司令部人员迎接。当晚,在王家坪八路军总部,朱德、叶剑英、罗瑞卿、杨尚昆等领导人宴请全体机组人员。朱德向他们介绍了延安的情况,并对他们说:“欢迎你们起义来延安”。“我们现在还没有空军。但是,我们要建立自己的空军,在航空人才方面,我们还太少了。你们来得正好,我们正需要航空人才。”此后一天,延安召开军民大会,总部命令该机在会场上空绕场一周,作超低空飞行撤传单。8月28日,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党的领导人去重庆谈判,在机场接见了机组人员。

1949年8月5日:美国发表对华关系白皮书

1949年8月5日,中国革命胜利前夕,美国国务院发表了题为《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的白皮书,同日还发表了美国国务卿艾奇逊为发表白皮书写给总统杜鲁门的一封信。白皮书正文分为8章,叙述了从1844年美国强迫中国签订《望厦条约》以来至1949年中国人民革命在全国范围内取得基本胜利时为止的中美关系。其中特别详述了抗日战争末期至1949年的5年中,美国实施扶蒋反共政策,干涉中国内政遭到失败的经过。白皮书和艾奇逊的信充满了颠倒是非,隐瞒和捏造事实以及对于中国人民的恶毒污蔑。但由于美国统治集团内部关于对华政策的争吵,杜鲁门、艾奇逊为替自己开脱和企图说服对手,也不得不以白皮书的形式公开暴露若干真相。这样,白皮书就在客观上成为美国侵略中国的自供状。白皮书和艾奇逊的信发表后,新华社从8月12日至9月16日连续发表了6篇评论,全面揭露了美国侵华政策的本质,对中国革命的发生和胜利的原因作了理论上的说明。8篇评论除第一篇《无可奈何的供状》外,其余5篇《丢掉幻想,准备斗争》、《别了,司徒雷登》、《为什么要讨论白皮书》、《“友谊”,还是侵略》、《唯心历史观的破产》,都是毛泽东亲自写的。

本期作者:承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