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锋向
这是一件极其普通的棉坎肩,那黄里泛白的颜色,记录着悠长岁月的风尘洗礼,至于它本来的颜色,人们几乎辨认不出了。坎肩上补丁叠缀,布料不一,有心人曾仔细数过,各种大小补丁计有32块。
这件棉坎肩的主人是陈云同志。从1946年到1984年,陈云同志年年穿用它,整整度过了38个春秋。
提起棉坎肩的来历,那还得回溯到艰苦的战争年月。1946年10月,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大举进攻,保卫南满根据地,当时的东北民主联军副政委、中共东北局副书记陈云同志肩负重任,赶赴临江,兼任辽东军区政委和中共南满分局书记。他精确地分析形势,运筹帷幄,七道江会议一锤定音,坚持南满斗争。他与肖劲光司令员一起,领导南满军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四保临江战役,对巩固北满根据地的斗争起了重要的配合作用。
其时正值严冬,地处长白山麓的临江城,冰封雪盖,地冻天寒,气温一般在零下40多度。陈云同志在一所简陋的房舍里办公,批文阅电,筹划指挥,昼夜操劳,虚弱的身体常因受寒引起疾病。但当时战事紧张,任务艰巨,即使卧病在床,陈云同志也仍然坚持工作。同志们看到这种状况十分焦虑,都为陈云同志的身体担忧。当时担任辽东军区参谋长兼后勤部长的唐凯便特意找人缝制了一件棉坎肩,麂皮作面,内絮厚棉,亲手送给陈云同志。陈云同志贴身穿上棉坎肩后,有效地抵御了风寒的侵袭,感冒发烧次数逐渐减少,保证了繁忙紧张的工作顺利进行。从那以后,陈云同志与棉坎肩结下了“不解之缘”,寒冬季节日日贴身,共同度过了南满斗争的艰苦岁月。1987年国庆节期间,唐凯去中南海看望陈云同志,一见面,陈云同志就笑着说:看到你,就想起在南满时送给我的那件棉坎肩罗。谢谢你!
在艰苦的战争年代,一件普通的棉坎肩陪伴它的主人度过了不平凡的岁月。全国解放以后,陈云同志进入中央人民政府,在北京主持全国的财政经济工作。此时的工作和生活条件都是战争年代无法相比的,按说那件棉坎肩也可以完成它的“历史使命”了。然而,它的主人并没有遗弃它,而是一如既往,年年与它相伴,度过一个又一个冬天。棉坎肩往日的颜色逐渐退去,磨破的地方加上了补丁,久而久之,它已不复当初的面貌,却仍然在发挥着当初的作用。就在这段时间里,陈云同志领导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呕心沥血,功勋卓著。特别是在60年代初国民经济遭到严重困难时,他和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同志一起,对恢复国民经济作出了重大贡献。新中国的经济建设事业有陈云同志不可磨灭的光辉业绩,但是,他自己身上穿的,仍然是这件补丁摞补丁的棉坎肩。
1985年11月,笔者在陈云同志的家里看到了这件棉坎肩。陈云同志的夫人于若木同志指着棉坎肩对我说:“这件棉坎肩,在南满时首长(指陈云同志)一直穿用,磨破的地方就让我补一补。解放后,首长还是舍不得换下来,还是年年穿,破了就让我再补一补,一年又一年,不知缝补过多少次了。别人常劝首长换件新的,首长总是说:‘补一补还能穿嘛!直到去年冬天(指1984年),棉坎肩已经破得不行了,孩子们开玩笑说,这件棉坎肩该进博物馆了,首长才勉强同意换下来。”
是的,这件棉坎肩最终进了博物馆。可从它身上体现出来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贵品质和我们党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对今天的青年人来说,不是仍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