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求新声于异邦

1989-07-15 01:07徐建融
读书 1989年12期
关键词:亚洲月亮绘画

徐建融

这是一本推崇亚洲艺术、主要是中国艺术而批判欧洲艺术的书。作者L.比尼恩曾任大英博物馆东方绘画馆馆长;本书是一九三三年他在哈佛大学任教期间所作的演讲。在导论中,作者开宗明义地提出了研究亚洲艺术的文化心理背景:“当前,我们西方正处于一种自知失败的感受之中,并且为之怏怏不快。我们对种种自然力已经掌握,并且能够随心所欲地加以运用,然而不管我们如何努力,还是有一些事物使我们力所不逮。我们把生活划分为各自孤立的领域,每一个领域都用一门有着赫然醒目的名称命名的科学来管辖;但是不知什么缘故,生活的整体却被人们视而不见。我们所失去的东西似乎就是生命的艺术。我请各位用心地观赏另一半球上的那些有创造力的成就,那不仅仅是一种令人心旷神怡的消遣品,而且可能会触发我们对人生以及对生命的艺术所产生的若干有益的观念。”它便是“亚洲艺术中人的精神”,它的“创造来自生命的某一层次。这一层次是清醒的理性从来也不能完全进入的。”作者高度赞扬中国绘画的“形态充满了生命的动感,线条奔放而又流畅”,“超越自身的局限,使自己与外界存在物同化,最后达到升华而与宇宙精神、与无所不在的生命精神合而为一”,如此等等。

这使我们联想起同时代中国文化界的学子推崇欧洲艺术而批判中国艺术的一些言论。例如康有为就曾痛心疾首地大声疾呼:“中国画学至国朝而衰敝极矣!岂止衰敝,至今郡邑无闻画人者。……如仍守旧不变,则中国画学应遂灭绝。国人岂无英绝之士应运而兴,合中西而为画学新纪元者,其在今乎!”(《万木草堂藏画目》)至“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绘画的抨击,措辞之激烈,更有“月亮也是外国的圆”之概!

“月亮也是外国的圆”,这是应当挞伐的,而近代文化史中不乏这种挞伐的事例,它们几乎是与“爱国主义”联系到了一起。读了本书,也许会使我们高兴:原来,在洋奴哲学自鄙自贱的同时,洋人还在说“月亮也是中国的圆”哩!当然,在这样的欣慰感和自豪感之余,我们也应考虑自己的不足。

自十六世纪以来,世界文化的交流日益趋向自觉;至十九、二十世纪,东西方文化的冲突更成为一股严峻的历史潮流。在这样的形势下,两种文化都需要以别求新声于异邦的精神进行严肃的自我批判,通过开放、“传通”,寻找新的“归属”座标。因此,比尼恩“月亮也是中国的圆”的态度,一方面值得我们自豪,另一方面也应当引起我们的反省。

(《亚洲艺术中人的精神》,〔英〕L·比尼恩著,孙乃修译,辽宁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八年二月第一版,2.05元)

猜你喜欢
亚洲月亮绘画
月亮满不在乎地发胖
亚洲足球
与月亮来个亲密接触
那些早已红透VOL.03半边天的亚洲it gril,你都关注了吗?
砸月亮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日全食令亚洲很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