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亚娜
在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进程中,美学家的研究和探索自然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有的美学家开始思索改革中与美学研究领域直接相关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并试图把理论运用到改革的实践中去。当代苏联美学家卡冈最近撰写的《改革和加速的审美因素》,阐述了审美因素在当前苏联改革中的作用,其思想和理论颇具代表性。
美学家所关心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发挥审美因素的潜力,这是因为说到底,人类按照美的规律建造的能力是人同动物的重要区别之一,而审美感受和审美评价的能力是人对世界的精神—情感关系的独具特征,人类正是从审美活动中得到生活的快乐、自由、美感享受和对美的追求。在这一过程中产生的积极审美感当然具有极其重要的社会价值。这种审美活动的范围极广,存在于人类文化的各种不同领域。
社会按其需要要组织和引导人的各种活动,在这同时促进了人类审美文化和艺术文化的发展。对社会生产所有领域的基本要求是高质量。而在产品的高质量中又总包含着构成物品审美价值的美,因为美是人生产这一产品的活动的完善的证明,是生产文化和劳动文化高水平的表征。满足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各种物品,既应具有同它的功能相符的实用品格,又应具有一定装饰功能,为人的感官带来审美愉悦;但这还不够,这些产品还应该成本低廉、制做和使用方便。这个标准也完全适宜于建筑。在这方面,发展技术美学的理论具有重要意义。因为不仅单个物品,人生活的整个环境都要求高质量,都需要艺术创造。这样就要求有专门的美学理论对其进行系统研究。至于质和量的指标的制定,究其本质,则是一定思维方式的表现,是不同类型社会心理的标志。这就需要改变思维风格,改变社会心理风格和评价一切的标准。这方面的弊端还表现在物质生产领域之外,例如按照一些外部标志订定吸收青年入团的标准,科研成果按印刷份数的多募来拟定,按患者人数评定医生工作,按优秀生、劣等生的数量评价教师工作,甚至大型艺术展览的组织和巨型雕像的设计等等也都存在这方面的问题。这里思维方式的不合理导致了评价标准的谬误。而思维方式的产生又同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层次及社会关系的不同类型相关联。可见,改变思维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又取决于整个社会关系系统的民主化,只有实现民主化,才能克服官僚主义的形式主义和对人权利的蔑视,使人道主义的意识深入到各个生产和消费领域,从而使生产不仅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而且满足精神需求。这样看来,人同物的关系,生产者同消费者的关系,就不仅仅是需求和供给的关系,而且是一种人道主义的关系,它反映社会关系的文化的深层本质。问题的关键是必须改变生产统治消费的现状,而把人的物质需要、精神需要和审美需要置于首位,并且培养人有选择权利的意识。
当今,审美因素不仅在物质生产,而且在人活动的所有领域无一例外地具有愈来愈大的意义。这些领域中的人道主义一民主主义意识要求科学创造、教育、新闻、体育、管理、日常生活及艺术创作的完善。实践表明,科学家对自己的科学的审美关系愈发展,他的科学探索愈有成效。正如二十世纪的大科学家所确认的那样,美是一种“真理的标志”。
这里,卡冈谈及的是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两个方面,其一是对周围世界的无利害的审美感受,其二是实践活动的一定定向。前者确保个人精神的丰富,使人的生活快乐;后者使人在审美方面的实践活动得以完善。社会的加速发展引起对人实践活动的一系列特殊要求。这涉及到现代生态环境、现代经济环境和现代交际环境等。
克服生态危机,首先,必须改变领导者的官僚主义、主观主义和本位主义作风,使他们克服不善于进行系统思维的缺点。其次,必须培养新的生态意识,包括对人与自然间相互作用最佳形式的科学理解,对其多方面联系的系统思考,还应培养对自然和人的价值意识,以及人对自然的非功利的道德和审美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从心理上阻止人滥用自然资源,从而防止生态危机。在这方面必须重视艺术的作用,因为它有助于培养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品格,促进人对自然的审美关系的健康、正确发展。
所谓经济环境,这里所涉及的主要是人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建造的愿望对所建造物品质量的影响,即对生产的经济效果的影响。在这方面,除以上谈及的对产品生产的诸种要求以外,还应虑及一个重要问题:通过具有审美品格的物品的生产,培养人对物的正确审美关系,从而抵制拜物主义,因为具有一定审美品格的物品总要引起人对它的相应审美关系,使人按照它的完善程度评价它,而不只是从价格出发选择物品。
至于交际环境,所指的是人在生产、政治活动和日常生活等领域的关系和交往。在这种人与人交往的领域中,审美定向的意义在于,它有助于培养人的行为美,而行为美是社会主义生活方式的基本要求,是社会总的文化水平和审美文化水平的标志,也是对他人人格的尊重。这种人与人相互关系的审美定向就其本质而言是民主性的,它的确立有益于克服官僚主义和等级差别。
由此可见,审美意识、人活动和行为的审美定向是改变人的心理和意识及自我感觉的重要因素,这方面的改革当然对加速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发展大有裨益。因此,社会应该为发掘人审美因素中蕴育的潜力创造最佳条件,首先应该重视审美教育。这种审美教育不仅靠艺术教育来实现,而且贯穿在人实际生活的一切领域。但也不能把审美因素只看作人的因素,还必须看到这里的社会因素,后者是社会改革的“组织因素”的一个方面。社会因素将促进每个人自觉地完善自己的审美意识,自觉地“建构自己”,不满足于来自社会的自然影响。关于艺术在改革时代社会意识发展中的作用,卡冈认为,艺术的作用不仅在于给人们带来审美快感和培养人们的高尚审美趣味,而且在于它能够开阔人的眼界,使他们看到社会发展的内部进程,造成社会舆论,引导人们正确评价所发生的事情,从而积极地摧毁陈腐的旧事物,创造新事物。在改革和加速的进程中,艺术应把人们所不知道、不理解或不认识的一切公开化,对苏联的整个历史和社会经验作出新的艺术认识,培养苏联人重新认识社会生活、它的复杂矛盾和大胆否定阴暗面的能力。当前,对于艺术创作异常重要的是回到列宁用来评价列夫·托尔斯泰创作时所说的“最清醒的现实主义”上来,坚持真正的现实主义原则。这种认识的清醒性是进行改革的必不可少因素。
早在二三十年以前,一些苏联艺术家在他们的作品中就已经预见了八十年代后半期要进行的改革。尤其是一些文学作品,包括小说、诗歌,还有一些影片。这些艺术家的作品证明,艺术能够超越认识现实生活的其他方法,正确而解明地反映出自己的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前景。艺术作品告诉读者和观者:一切使社会主义变形的东西注定要失败,而生活的真正共产主义因素终将战胜经济、政治、社会心理、意识形态、科学、艺术、社会关系及日常生活中的一切非共产主义因素。有些艺术作品对于当代人不仅是生活的一面镜子,而且是放大镜,具有极强的精神感召力。这种艺术作品似乎处在纪实性—政论性—哲理性的三角形引力之中,可以说是艺术认识现实生活的极值曲线形式。目前,苏联艺术最感兴趣的问题是再现历史的真面貌。因此,历史题材作品的数量十分众多,范围极广,体裁颇多,如史诗性长篇小说,影片,大型纪念性油画,大合唱曲,交响曲等。艺术家所以热衷于历史题材的创作,主要是因为苏联的历史并未完全成为一去不返的过去,而与当代极为密切地联系着,它对今天仍然有很大影响,今天的生活是它的继续和发展。艺术家所要探索的是,过去的哪些东西可以依靠,哪些东西应该永远摒弃,同哪些东西必须进行坚决的斗争。艺术追求政论和纪实性的倾向,把对生活的艺术认识同“纪实的屏幕”、政论对话及现实生活本质的揭示浑然结成一体,使展示现实生活的纪实一政论风格同对它的艺术概括达到整体化的艺术效果。这可能导致新型艺术思维的形成,它所探求的不是认识和评价经验存在条件的自律,而是那种如雷巴科夫的《阿尔巴特街的孩子》、日林斯基的《一九三七年》和沃兹涅先斯基的《沟》中所表现的同认识和评价的有机联系。
正如当代著名白俄罗斯作家和批评家阿达莫维奇所说,当今必须有一种“超文学”,即需要一种前所未有的语言艺术的形式,以震撼读者的心灵,改变他的意识,对他的心理发生强大影响。而目前的一般中、长篇小说、诗歌和造型艺术的传统形式,都不足以表现当今时代史无前例的大变动和大冲突。依照阿达莫维奇的看法,艾特玛托夫的《断头台》是创作这种“超文学”的成功尝试,因为他试图把报导和神话、动物画和侦探体裁、“生产”小说和抒情叙事诗结合起来,使近似的真实和象征意义、心理分析和譬喻、史诗和悲剧等在一种艺术真实中高度融合。总之,目前艺术急待超越传统形式的界限,如当年马雅可夫斯基、肖斯塔科维奇、毕加索所做的那样,借助于掌握现实的其他方法,获取一种当代人认识生活、其发展、矛盾、悲剧和闹剧的最能激动人心的哲学概括方法。实践表明,在揭示社会生活的悲剧和社会发展的矛盾时,艺术家往往要超越科学家和记者。近年来引起颇大社会反响的小说、戏剧和影片都是十五——二十年前创作出来的。它们超越了自己的时代,颇有预见性。许多苏联作家和艺术家无畏地再现了生活的真实,冲破重重障碍,发表了具有重大意义的作品。当然,不同的艺术在改革中所起的作用也不尽相同。一般说来,借助于语言再现社会冲突的艺术,如文学,戏剧,电影,电视等,在改革方面所起的作用更为直接,而造型艺术稍差一些。不过,当前,音乐在苏联社会上却具有特殊的影响。它正在寻求现代的节奏、音色、音调、结构,以便表达新人的心理。尤其是摇滚乐,对青年的影响极大。它的价值如何取决于把青年的内心力量引向哪里,使人变得高尚还是低下,使人的感情狂乱抑或是在目标一致的精神振奋中把青年团结起来。当前,这些音乐中还含有许多政治一政论因素,充满公民性的内容。
最后,美学家极为关注的是艺术在发展社会主义个性创造潜力方面的作用。艺术无疑是造就和发展创造力的最有成效手段之一。这是因为艺术创作的特点要求艺术家必须超越一般的技艺、经验和用现成方法、手段来创作的界限,必须创造新的、独特的、前所未有的新作品。并且,它要求反映现实同表现艺术家的内心世界及构成新幻想现实的融合。人们通常把这个世界称为“契诃夫的世界”,“肖斯塔科维奇的世界”,“毕加索的世界”等等。艺术家在其中表现的是自己的所见和所感,对生活的思索。这是一种主客观的统一,是自然同精神、社会与个人的统一。这种创作才是真正的艺术创作。
艺术还有发展人的创造力的另一种性能,即人对艺术作品的感知。这个过程的最重要特点是观者、读者和听者必须对艺术作品作出创造性诠释,他们必须创造性地参与对艺术作品的理解。每个感知艺术作品的人必须独立地再创造和创造完他所感知的艺术作品,因为艺术作品永远不会把他所描述的生活全部展现在我们面前,而总是给我们留有想象的余地。当然,感知的过程取决于多种复杂的因素,如个人的生活经验,文化水平,教养,趣味,思维方式等,尤其取决于他的想象力。艺术不仅借助于经验的可能性,而且发展这种经验,使它不断丰富、提高,这是提高人的创造能力的有效方法。
一九八八年十二月于列宁格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