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青蓝
位置历来是与权势联系在一起的。古时候,只有几把椅子的话,那就是地位最高的人坐的(如御座),其他人则侍立两旁。地位相似的人,就应有相似的椅子和位置。
1807年,拿破仑与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会晤时,为了确保双方坐在一起而各自都不失面子,这位法国皇帝就安排了一条精心制造的驳船抛锚在普鲁士的涅曼河正中,这里是他们两个帝国的边界。驳船上造起了两间一样的房间,各自的门朝河的一岸。据约定,双方君主要在相同时间到达自己一方的河岸,并在同时被渡上驳船。
朝鲜停战的会谈地点是在三八线上的板门店,谈判桌的中心刚好在三八线上,以一个标记去表明这条线。在数百次会议中,一方代表从不进入对方的地盘。双方都不使用放在桌子中间的烟灰缸。
1959年5月,在苏联和西方国家之间关于德国前途的会谈中,对于位置的安排问题产生了激烈的争论。苏联想让民主德国(以下简称东德)与西德享受同等的地位;西方国家则表示反对,因为这就会意味着承认东德。最后达成的协议是:为主要谈判国家设置一个大圆桌,另为东德和西德分别设一个较小的长方桌。这样,东德和西德就被视为会议的观察员。
结束越南战争的巴黎和谈为了争论谈判桌的大小和形状而耽搁了好几个月。当然,基本分歧是深藏着的,但当要确定谈判位置的安排时,这种分歧就表面化了。美国及其同伴南越当局想避免可能意味着承认南越游击队作为谈判一方的座位安排。另一方面,越南民主共和国(以下简称北越)则指出,南越当局是美国的傀儡,没有资格至少不及南越游击队更有资格上座。美国最初的提议是:两个相对的长方桌,让双方各按自己的想法安排自己的座位。北越反对说:有冲突的是四方而非两方。他们建议采用包括四方代表的谈判桌。
在拉锯战中,各方代表不断提出自己的排座方案,又不断遭到否定。平民百姓对于谈判者郑重其事地纠缠于桌子问题感到困惑不解。直到1969年1月15日,约在讨论桌子安排问题后的十个星期,才最后达成协议:用一个直径为8米多的完整的圆桌,在它两边相对方向放两张长方桌,这样就显得两边隔开(但没有特定标记)。长方桌由书记人员使用。从美方观点来看,长方桌的主要作用是谈判双方的象征性划分;而北越和南越游击队则可以把完整的圆桌看作为表明桌上的四方的平等地位,一边是北越和南越游击队,一边是美国和南越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