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婚姻的分类,早已流传着一种形象的比喻。结婚一年为纸婚,二年为棉婚,三年为皮革婚,四年为花婚,五年为木婚,七年为羊毛婚,十年为锡婚,十一年为钢婚,十五年为水晶婚,二十年为瓷器婚,二十五年为银婚,三十年为珍珠婚,五十年为金婚,六十年为钻石婚。
前十年从纸婚到锡婚,都颇有道理。七年婚姻纪念,也有人称作钢婚。我认为羊毛婚比较合理,因为羊毛衣物穿在身上最痒,正合乎“七年之痒”。十一年变成钢婚,十五年又变成易碎的水晶婚,二十年更成了瓷器婚,大约十五年到二十年的婚姻,再度面临难关。儿女逐渐长成离家,夫妻都必须调整人生目标,重新认识自我。熬过这一难关,才是银婚、金婚,甚至坚不可摧的钻石婚。
西方婚姻以时间长短来分类,固然颇有趣味,但东方婚姻都以夫妻关系的实质来归类,似乎更有意思。
印度、尼泊尔、科威特等国的“茶壶婚姻”,认为男人象茶壶,女人象茶杯,一个茶壶理当配上两个或更多的茶杯,也就是说,几个妻子由同一个丈夫治理。这是一种不合理的旧式婚姻。中国、日本、朝鲜等国的“沙猪婚姻”,丈夫在家称主,妻子包揽一切家务,衣食住行都由“内人”侍候。男子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式的“沙猪生活”。蒙古、文莱、印尼、马来西亚等国的“跷跷板婚姻”,女权高涨,“沙猪”的权力逐渐变微,于是一家有二主,夫妻平权。但尽管说是男女平权,难免有时男在上、女在下,有时女上男下,双方争斗不已,是为跷跷板婚姻。
(博春摘自《采风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