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正来
“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这虽是一句至理名言,但有时不对症下药却也能药到病除,这就是医生所说的暗示疗法与安慰疗法,进行这类治疗的药物就是安慰剂。
目前常用的安慰剂有两类,一类是无特殊治疗作用的药物,如葡萄糖、乳糖、生理盐水等;另一类是有一定治疗作用,但与治疗的疾病无关的药物,如维生素类、葡萄糖酸钙、甘草流浸膏、氨水及无关的中药煎剂等。虽然安慰剂本身是无特殊治疗作用或与治疗疾病无关的一些药物,但在临床应用之后,常常可以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有一例慢性支气管哮喘的病人,哮喘持续发作达十七年之久,几乎对任何药物都无效,但当他服用某厂特制的“平喘药”之后,哮喘发作停止,停止服药则喘发作,再服又有效,反复观察多次都是如此。但最后该药厂出人意料地宣布,此“特效平喘药”乃系一安慰剂。还有人用安慰剂治疗各种风湿病,426名患者中竟然有340例对安慰剂有良好疗效,有效率高达79.5%。还有人报道用五种无效的治疗方法,用于儿87名心绞痛患者,有效率亦达到80%以上。事实证明,安慰剂的作用不仅限于心理安慰,而且确能发生一定的药理作用。
安慰剂是怎样产生作用的呢?“望梅止渴”的故事就是一种解释。一位在孕期饱尝恶心呕吐之苦的妇女,当她与另一名女病人谈到有关怀孕的问题时,这位妇女就感到恶心,同时仪器也记录到胃和肠的功能变化。虽然这位妇女当时并未怀孕,但她的脑子里仍保留有深刻的印象或痕迹反射,故一听到“怀孕”二字,体内就发生条件反射,并影响到胃肠功能。据此,我们对吗啡、度冷丁等成瘾的病人,在病人不知道的情况下,注射一支生理盐水,也能解除成瘾症状。
当然,安慰剂也并非对所有疾病、所有病人都有作用。这是因为每个人的生活经历、文化程度、精神状态、疾病性质等都各不相同,对安慰剂及环境、语言、文字的刺激也有不同的反应,所以有时安慰剂的治疗常需要心理疗法的配合才能收效。通常采用药效较明显、病人立即意识到的药物,效果较好。例如曾有人用葡萄糖酸钙(注射后病人心跳加快,全身有发热感)治疗癔病性瘫痪三例。方法是先将该药重新拟名为85701,并向病人解释该药是85年7月1日生产的治瘫痪最新特效药,疗效为100%。说此药对真瘫有效,对假瘫无效。每周用药1次。用药1~3次后,三人都奇迹般地恢复正常了。为防止复发,又告病人说,真瘫不会复发,假瘫才会复发,由于病人确认自己是真瘫,所以三例无一复发。
安慰剂在临床应用较多,常用于治疗疼痛、哮喘、性机能减退、食欲不振、精神病、神经衰弱、癔症、麻醉药品成瘾等疾病。虽然安慰剂可用于治疗许多疾病,但仍应避免滥用。因为安慰剂本身疗效不确切,治疗带有一定盲目性,而且并非人人有效,同时有些安慰剂也有一定副作用,容易给病人带来一定危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