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家事

1988-11-01 03:18王捷南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8年5期
关键词:杨开慧松林毛主席

王捷南

关心孩子们的学习

在抗日战争非常艰难的1941年,毛主席高瞻远瞩,预见到中国革命胜利后,必定需要大批人才。他当时给岸英、岸青写信说:惟有一事向你们建议,趁着年纪尚轻,多向自然科学学习,少谈些政治。政治是要谈的,但目前以潜心多习自然科学为宜,社会科学辅之。将来可倒置过来,以社会科学为主,自然科学为辅。总之注意科学,只有科学是真学问,将来用处无穷。毛主席还帮助他们分析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他说:“人家恭维你抬举你,这有一样好处,就是鼓励你上进,但有一样坏处,就是易长自满之气,得意忘形,有不知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危险。”

“读书要不断提出新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每逢节假日,松林、岸青和邵华都要去看望毛主席。他们常常在中南海丰泽园毛主席的书房里晤聚。.这时候,是他们最愉快的时刻了。毛主席幽默、风趣,常常一句话就把他们逗乐了。

毛主席自己博览群书,对孩子们的读书学习格外关心。岸青是在苏联上的中学和大学,所以毛主席常常嘱咐他要多看一些中国历史方面的书,多了解一些中国的国情。松林那时历史学得不好,年代、朝代老是搞不清,总把这个年代的事弄到那个年代。毛主席常常笑着说,你一下子就把历史抹掉几千年。毛主席要求松林注重学习历史,并亲自为松林开了学习历史的书目,要求她从《资治通鉴》、《前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等书开始学起。

有一次邵华告诉毛主席,她期末考试《中国通史》得了好成绩,毛主席便让她谈谈刘邦、项羽兴衰的原因。邵华按照所记得的教科书中的内容回答了一遍,毛主席听后笑着说,这是死记硬背,算是知道了点毛皮,但还没有很好地理解。毛主席说,要多读史料,多想想,能把“为什么”都说清楚,这一课才算学好了。

有一阵子,邵华被《简·爱》这部小说迷住了。有一天,她忍不住在毛主席面前高谈阔论起来,对书中人物大加赞赏。毛主席当时还未看过这部小说。在邵华大发议论时,他微笑地听着,然后详细问了书名和作者。几天后,邵华就在毛主席案头发现了一本《简·爱》,正翻扣在桌面上,所剩的页数不多了。邵华对毛主席在百忙中抽空读书的速度感到惊讶,更为他关心自己的思想而激动。邵华告诉毛主席,经过几天思考,她认识到自己前几天的看法不太正确,对《简·爱》又有了些新看法。毛主席高兴地说:“读书能不断提出新问题,能动脑子分析,就是进步。”

大人物也有赤子之心

毛主席心中时刻怀念着为革命事业而牺牲的杨开慧同志,好几次对松林、邵华讲起开慧妈妈,敬佩她的忠贞和英勇。有一次,他应邵华、岸青的要求,把《蝶恋花·答李淑一》抄录给他们。毛主席提笔把“我失骄杨”写为“我失杨花。”孩子们以为毛主席写错了,毛主席却缓缓地说,“称‘杨花也很贴切。”这句话充分表露了毛主席对开慧的怀念之情,爱慕之心。

1949年8月,湖南长沙解放后,毛主席获悉开慧的母亲健在的消息,喜出望外。他立即给老人拍去电报问候和祝贺。从此,毛主席就担负起赡养老人的义务。1950年5月,老人80大寿,毛主席让岸英专程代表他去湖南看望老人和众乡亲,并为开慧烈士扫墓。那时新中国成立不久,由于长期转战南北和过度劳累,毛主席身体也比较弱。一位从东北来的同志,带来两支人参送给毛主席,让他补一下身体。但是毛主席自己舍不得吃,让岸英带回湖南给老人,说老年人比他更需要。

1951年,毛主席又让岸英回去探望老人,以慰晚年。后来有同志去长沙,毛主席又托人带去一件皮袄,给老人抵御风寒。1960年,老人90寿辰,毛主席专门给杨开英(岸英的姨妈)写了一封信:“开英同志:杨老太太(岸英的外婆)今年九十寿辰,无以为敬,寄上200元,烦为转致。或买礼物送去。或直接将200元寄去,由你决定。劳神为谢!顺致问候!”毛主席日理万机,工作那样繁忙,他常常忘掉自己的生日却对老人的生日挂念在心,寄去寿礼,以慰老人心怀。

工资制度由供给制改为薪金制后,毛主席每月从自己的工资中给老人寄去生活费。有一次秘书忘了寄,不知毛主席怎么知道了,又让补寄了去。

1962年春天,邵华和岸青结婚,毛主席风趣地对他们说““新媳妇总该去认认家门,让外婆和亲友们看看嘛!”岸青和邵华便向罗瑞卿同志请了假,一同去湖南。他们先到板仓祭扫妈妈杨开慧烈士的陵墓,又到韶山看望了外婆和乡亲们。

1962年11月,老人去世,毛主席很悲痛,立即寄去500元安葬费,并给开慧的哥哥杨开智写了一封信,要求将老人“与杨开慧同志我亲爱的夫人同穴。”

(丁摘)

猜你喜欢
杨开慧松林毛主席
Balcony
湖湘红色文化—杨开慧文化创意系列
杨开慧:“牺牲我小,成功我大”
老人每天打卡『学习强国』
老人每天打卡“学习强国”
壮锦献给毛主席
毛主席来到我广西
保姆孙嫂:与杨开慧同甘共苦
红领巾请杨开慧烈士望党旗
我们紧跟毛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