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心中的第二个上帝

1988-11-01 03:18刘华恩金茂生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8年7期
关键词:里根

刘华恩 金茂生

她既无显赫的头衔和官职,也无诱人的金钱和财产。但在美国,她的姓名却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人们尊敬她,崇拜她,愿与她交朋友,谈知心话。从“我想离婚”到“我想自杀”,几乎事事都要请她出主意;从几岁的小孩到美国大总统都亲自给她写信、打电话。在人们的心目中她简直是第二个上帝。

世界之最

她叫安·兰德斯,人们都亲切地称她为“亲爱的安·兰德斯”,其实她的真名实姓是爱丝尔·波琳。爱丝尔·波琳只是一个普通的专栏主持人。她主持“亲爱的安·兰德斯”答读者问一栏已经三十多年了,到去年十月为止,她在专栏上回答了31,755封来信。除此之外,她又给那些能得到她的地址的读者个人回信8,383,320封。可谓世界上或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专栏主持人。她对读者提出的任何问题都不厌其烦地解答。她的语言既有说服力,又有同情感;既击中要害,又幽默风趣。无论男女老少都能接受。大约有七千万人在世界一千多家报纸上读到她的话。

数年前,一个年轻人因失恋而决心自杀,他写信给爱丝尔:“亲爱的安·兰德斯,我看穿了整个世界,女人都是毒蛇,人生是一片黑暗和痛苦,我恨一切。请告诉我,我该怎么办?”第二天的专栏上便出现了安·兰德斯的回信:“人在发高烧时总是头昏目眩,把蓝的看成黑的,把绿的看成黄的。请你每天用冷水洗个头再去干其他事。”这个年轻人现在成为某大学颇有名望的教授,并且建立了幸福美满的家庭。在爱丝尔六十岁的生日里,他来信说:“亲爱的安·兰德斯,我们全家衷心地祝您快乐长寿!我的儿子今后还需要您呢!”

当一女学生陷入了性泛滥的泥潭里无法自拔时,安。兰德斯写信劝告她:“当一盆美丽的花还未蓓蕾开放却已被糟踏得不成样子时,她不觉得可惜吗?”

一个青年写信说:“亲爱的安·兰德斯,我的妻子美貌漂亮、聪明能干,但她却对我冷淡——不是一般的冷淡,已是冰冻三尺了。请你给她暖一暖吧!”爱丝尔风趣地回答:“法国一哲学家说过,没有冷淡的女人,只有不热情的男人。让你的妻子去看专科医生吧,你也要去,那里有烘箱的。”《美国医学协会杂志》前任编辑这样描写爱丝尔:很多人不愿找医生而找爱丝尔。

一呼百应

“亲爱的安·兰德斯”每天要收到一千多封读者来信,每封信她都要认真地处理,或是将写信人介绍给解决某专门问题的机构,或是推荐给某专家,每天她亲自回复的信有260多封,她从不让来信人失望。正因为如此,她在读者中享有极大的感召力。1971年美国癌症研究急需一大笔款项,这一提案交到了参议院却迟迟得不到通过,爱丝尔支持这个提案,当专栏上一出现“给参议员写信吧”的文章时,很多读者纷纷行动起来,一时间,一百多万封信函飞向了华盛顿。参议员帕西把参议院收发室里小山般堆积着的信件拍成照片,寄给爱丝尔说:“你是他们的第二个上帝。”

三年前她的一篇文章惊动了美国总统里根。当时一个署名为“恐惧者”的人给爱丝尔写信要她将核军备竞赛提出来讨论,信中说:“亲爱的安·兰德斯,人们信任您,为了人类的幸福和生存,请您领这个头吧!”

爱丝尔在专栏上刊登了七幅照片,告诉人们一旦发生核战争后果将是怎样的。她号召大家向里根呼吁,结果很快见效。里根总统亲自给她打电话说:“你主持的是一个极有号召力的专栏,收到这么多的信我们感到震惊。你愿将我的答复刊登在你的专栏里吗?”爱丝尔回答:“可以,但要公正才行。”

里根的复信是:

亲爱的安·兰德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他们一直劝说苏联人和我们一起消除核武器,但收效甚微。请你的读者也把信寄一些给苏联领导人吧。罗纳德·里根。

多劳的社会活动家

爱丝尔已近七十岁了,但她既不抽烟,也不喝酒,只有一个嗜好——爱吃巧克力。她待人和蔼,这恐怕是她生来就有的天性;而热衷于社会事业,献身于公众福利却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几乎又是她的乐趣;办事公正,不为利诱更是她获得声望的根本。在她办的专栏赢得了巨大声誉后,某一制造商找到她,请求她出面为自己的产品作广告,一次就给她酬金十万美元。这个制造商诱劝她说:“爱丝尔,就凭您这‘亲爱的安·兰德斯几个字,您完全会成功,这是一次好运啊!”可是爱丝尔却回绝说:“我的专栏能有如此众多的读者,在于它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我不能为了几个钱而玷污了读者的感情!”还有不少商人多次找她,甚至说:“我愿意降低要求,增加酬金,我不是要在你的专栏上作广告,只要求准许我用,亲爱的‘安·兰德斯几个字。”但是都照例遭到了爱丝尔的婉言拒绝。

然而,为了公众的事业,她是从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的。为饥民募捐,为消除公害,她忘我地奔走,在教堂的布道坛上作演说,在大学校园里发号召。她最关心的是年轻人和病残人,在从爱情、婚姻到性泛滥、吸毒和酗酒等社会问题上,她呼吁更多的有识之士出来关心年轻人,消除社会弊端。她提出的观点深受人们的欢迎。她给美国医科大学联合会作报告说:“病人不仅仅需要身体治疗,更需要心理上的治疗。”她劝告医生们更多地倾听病人的心声。“我的专栏办了三十多年关键在于我们注意到了社会悲剧——使很多人已经处于麻醉状态的孤独和不安全感。”

目前,她是曼宁哥基金会的评议、美国癌症协会全国董事会的成员,不酗酒委员会的主席,梅哈瑞医学院的理事,还在很多其他民间团体里担任着职务。全国已有九所大学授予她荣誊称号。

辛勤努力的结果

爱丝尔·波琳今天所取得的一切成就是她辛勤努力的结果。1918年,她出生于依俄华州西部的苏城。后考入苏城的莫林赛德学院攻读,但不仅因故中途辍学。十九岁结婚。一直到三十七岁,她都未得到一份能拿工资的职业。这时从一个朋友口中得知联合着其他四十多家报纸的芝加哥《太阳时报》需要招聘一个专栏主持人,这就是“亲爱的安·兰德斯”答读者问专栏。报名的人数众多,尽管爱丝尔从未在报刊杂志上发表过一个字,结果她出乎意料地击败了其他竞争对手,如愿以偿。然而这丝毫不意味着她可以坐享其成地等待着成功和荣誊。要办好一家大报纸的专栏决非易事,既然是答读者们,提问题的读者必是形形色色,读者提的问题也是形形色色。因此,一个专栏主持人必须具备多方面的知识。于是爱丝尔花大量时间进行阅读,涉猎社会学、心理学、法学、哲学等各门学科。只要是有用的东西,她都如饥似渴地吸收。经过数年的刻苦努力,她打下了雄厚的理论知识基础。与此同时,她又进行多方面的社会调查,搜集更多的素材。比如,为了弄懂一个法律上的问题,她不辞劳苦去找美国最高法院法官求教;为回答一个读者提出的有关不忠实于婚姻的问题,她多次跑到心理学诊所寻求答案。即使在很有名望后,她仍然保持谦虚谨慎、不耻下问。“想用三言两语去说服一个人、解决一个人的心理问题,不深入调查研究、不下一番苦功是办不到的,一个人的能力和智慧毕竟有限。因此,爱丝尔总结她的工作方法说,“我经常将问题拿出来与同事们商讨。同时,我与全国很多有名望的专家和服务机构保持着长期的经常性的联系。”

“您是不是一个完人呢?难道您自己从无烦恼?”不,爱丝尔也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社会成员。“1975年,”她说,“我和丈夫结婚三十六年了,这在美国社会是一件了不起的事。可是就在这时,我丈夫难以置信地提出离婚,这对我的声誉以及我个人本身是一个极大的打击。几十年来,我为读者提供了各种问题的答案,现在却无法为自己找到答案。但是生活毕竟是生活,我们总能找到对付各种危机的办法。有30,000多个读者来信对我表示同情,我从事业上找到了希望和寄托。”

三十年多年来,专栏上作出了31,755个回答,给8,383,320个读者回信,这些数字恐怕须得用计算机来计算。爱丝尔是应样安排她的工作时间的吧?也许应该用“夜以继日”“不知疲倦”来形容吧。可是爱丝尔的回答却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科学地支配时间,我决不赞成蛮干尽管我每天要处理一千多封来信。我每天首先保证八小时的睡眠,四十五分钟以上的运动时间。然后我将《太阳时报》、《华尔街日报》和《纽约时报》从头到尾浏览一遍。大约到十一点,我开始面向世界。”

“休息好才能有效地进行工作,有病我是先到医院找医生治疗的。因为我的工作不是一天就可以干完的,我还有明天,我要从长远看,不科学地、得不偿失地干事业的人是不会取得长久成功的。”

这恐怕是爱丝尔的养身之道。也难怪,近七十岁的人了,她却仍是神精抖擞,工作效率令人惊讶不已。

从1955年算起,三十多年过去了。至今爱丝尔仍是信心十足,她说:“我希望将我的专栏办到四十年。那时,我才真正心满意足。”

(摘自《知音》)

猜你喜欢
里根
爱溜冰的凯丽猫(下)
爱溜冰的凯丽猫(上)
乐观的小里根
南希·里根:爱与唯一
美国人为何如此缅怀南希·里根
最好的总会到来
里根与南希
卡特锦囊
成语巧用藏机锋
名星和他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