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文宗时,号称文坛“四大家”之一的虞集(1272-1348),字伯生,祖籍仁寿(今四川仁寿县),寓居崇仁(今江西崇仁县)。元成宗时任国子助教。仁宗时集贤修撰,主张选用“确守先儒经义师说者”为学官,以培养封建统治人才,他官至翰林学士兼国子祭酒。晚年告病回江西闲居,过着悠然自得的生活。
虞集有一位好朋友,名叫熊少府。他们相处多年,友情诚笃。这年春天,虞集住家南面的一座小土山上,稀疏的山花先后开放,婀娜多姿,赏心悦目。在这大好的春光之中,他想写封信给好友熊少府,请他前来一起观赏春景,共诉别情。约友赏春,些许小事,这信怎么写呢?不如填一阕词吧,以词代信。于是填了一阕《南乡一剪梅》:
南阜小亭台,薄有山花取次开。寄语多情熊少府;晴也须来,雨也须来。随意且衔杯,莫惜春衣生绿苔。若待明朝风雨过,人在天涯!春在天涯!
熊少府接到词后,不觉念出声来:“晴也须来,雨也须来……”词中感情真挚强烈,格调清新,如此平易通俗,明白如话,却又流转如珠。老朋友的感情难却,熊少府即刻启程,赶到江西崇仁。两人相见后,欣喜异常,便在山花烂熳的“南阜小亭台”上摆下酒席,开怀畅饮,赏不尽春光无限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