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光复
我以为,友谊是人类的一种高尚、优美的感情,是朋友间的一种亲密的情谊。真正的友谊即友谊的最高境界,应该是志同道合、亲密无间、肝胆相照、患难与共、生死不渝。怎么能是“不即不离”呢?
古今中外堪称友谊楷模的举不胜举。就说被列宁称誉为“这两个人的关系超过了一切古老传说中最动人的友谊的故事”的马克思和恩格斯,被人们广为传颂的长征中患难与共的董必武、林伯渠、谢觉哉、徐特立这“四老”吧,他们的友谊哪个不是亲密无间几十年?哪里是什么“不即际离”的友谊?
田丰同志与友人互做“全权代表”时,可以说是他们友谊的顶峰,不然田丰同志绝不会以为得到了“真正的友谊”。事实上,他们的友谊并非是真正的友谊,因为他们缺乏牢固的思想基础。古人云:“道不同不相为谋。”真正的友谊是以共同的思想和事业为基础的。否则,友谊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再“合得来”也是暂时的,经不起考验。
友谊之树植根于志同道合的土壤里,才能根深叶茂,开花结果。当然这“志”、“道”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具体内容。如果友谊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兴趣相投上,没有同国家和民族大业联系起来,那么基础必然不牢,友谊就不会长存。田丰同志设想的那种“不涉及对方思想深处”的“不即”,不包括思想互相帮助的“不离”,绝非友谊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