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达为
“不图钱财,不求名,在那被忘却的古道上,我只是一个普通的过客。”
英国青年尼克·丹兹格沿着马可·波罗的路来到中国以后,说出了这样一句颇有诗意的话。
他身穿阿富汗长衫,头戴阿拉伯头巾,一脸长胡须,引来行人好奇的目光,人们悄悄议论他:
“真象马可·波罗!”
他的确是一个“小马可·波罗”。外电称赞他是近百年来第一个沿马可·波罗的路徒步来到中国的人。
“此人一定疯了!”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逝世前建立了一笔基金,用于资助那些有志于增进国际了解的英国青年到国外去考察和研究。作为一项义务,他们回国后,必须向本国人民介绍自己在国外的见闻。
1981年共有1400人申请这项基金。16人中选,每人得到了3000英镑的经费。尼克是中选者之一,当时他只有23岁。
尼克原是一名在美术界崭露头角的青年画家,在英国和美国举办过个人画展并多次在重大的国际画展中展出过作品。他的计划是沿着古丝绸之路,从欧洲到中国徒步进行一次探险旅行。这个大胆的想法使基金会的理事们感到震惊。丝绸之路上有数不尽的天然险阻,当时还正值两伊风云突变,苏联入侵阿富汗之际。他们中没有一个人相信这个想法可以实现。基金会主任维克斯勋爵疑惑地说:“此人一定疯了。”
其实,尼克的头脑十分清醒。他知道自己有能力完成这次探险。他出生在英国一个商人的家庭里,生活很优裕。父亲希望他能认真读书,进名牌大学,继承自己的事业。可是他从小就有一颗探索世界的好奇心。13岁那年,他只身跑到法国,游览了巴黎,身上只带着6个英镑。从那之后,他每年都离家出游。父母为了不让他外出闯荡,中断了他的零用钱。可是,尼克靠给人画画,周游了整个欧洲。成年之后,他又两次穿行中美洲。在危地马拉,他险些被行刑队当“土匪”处决,这才第一次体验到了死里逃生的滋味。
尼克终于以强烈的自信心和不凡的经历说服了基金会,他们同意了他的计划。但是,没有一家保险公司愿意为尼克做人寿保险。危险系数太大了。
阿富汗历险记
做了长达两年的准备工作后,1984年4月,尼克不顾父母及亲友的劝阻,毅然出发了。为了把负重减少到最低点,他只带了两只包,装有内衣、帐篷、睡袋、照相机等物。
他沿着古老的东方快车铁路线,乘火车到达伊斯坦布尔,从那里踏上了丝绸之路。在通过土耳其一一伊朗边境时,尼克第一次领略了战争对他的旅行所构成的实实在在的威胁。虽然伊朗政府破例向他签发了入境签证,但伊朗境内的库尔德人正在边境上同伊朗政府军发生激战,尼克在山间拼命奔跑,枪炮声在耳边回荡不绝。
伊朗边境戒备森严,革命卫队每隔几公里便设置一个关卡检查行人。不过,当他们听说尼克要踏上丝绸之路时,都情不自禁地向这个年轻人投来了钦佩的目光。
如何穿越伊朗——阿富汗边境是尼克整个旅程中的最大难题。阿富汗在苏军的占领下,绝不允许外国人自由旅行。唯一的办法只有偷越。尼克在边境的一个村庄里结识了一个阿富汗青年,他是流落到伊朗的难民。他们傍晚出发,靠近边境线时,天已全黑。为了躲避巡逻队,他们每跑几百米便趴在地上用眼睛观察地平线上的动静,用耳朵贴在地面上搜寻可疑的声音。就这样跑一阵,趴一阵,用了近10个小时的时间,他们才到达阿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