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建新
夏时制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朔到十八世纪。法国科学院院士、原美国驻巴黎大使、美国人B·富兰克林发现,许多巴黎人喜欢在被窝里躺到上午十一点,有的甚至躺到中午。而且,他们在这个时候睡觉是点着蜡烛的。这位科学家、政治家在1784年寄给《巴黎杂志》的一封戏谑的信中写道,如果巴黎人同意在黎明时熄灭蜡烛,打开护窗板,那么在夏季的三个月时间内,仅硬脂和蜂蜡两项就可以节约4百万法朗。
1907年,伦敦有一个叫威廉。威利特的企业家写了一篇题为“浪费日光”的抨击性文章,提出了夏时制的方案。他还为在英国实行夏时制的运动提供资金。威利特在一个月时间内提了四次这样的建议。他的建议理由充分,论据可靠。他认为,实行夏时制,工人可以在傍晚得到一个小时的自然光时间用于游玩,恢复体力和健康,从而可以更有效地进行工作,为建立大不列颠对世界的统治而效力。威利特还认为,实行夏时制有助于减少酒的消费,犯罪现象也会减少。他测算,实行夏时制,照明方面(那时候是用瓦斯和煤油照明)节约的钱将相当于英国内债的总额。
威利特的建议在国会进行了讨论。但当时夏时制的反对者胜利了,尤其是农场主固执地坚持自己的意见,说什么如果提前挤奶,奶牛的产奶量将会减少;而早晨的露水又会妨碍割草,使干草难以收获。
第一次世界大战摧毁了农场主反对派的抵抗。为了节约能源(煤、瓦斯、石油),1915年德国首先实行了夏时制,取得了当年节约2亿马克的显著经济效益。接着,英国和法国在1916年、美国在1917年都先后制定了夏时制。在法国,夏时制是从三月份的最后一个星期六开始,而在英国一一从四月份的第三个星期天开始。返回“冬时制”这两个国家都定在了同一天,十月份的最后一个星期六。
日月穿梭,光阴似箭。电力越来越广泛地进入生活,取代了瓦斯和煤油。但是,能量的来源没有改变一一仍然是煤和石油。1939年法国的夏时制一直延长到11月18日。1940年法国和英国从2月25日就开始实行夏时制,并且在秋天根本就没有转换,在冬天也按照夏时制生活!1941年德国法西斯占领法国后,为了让柏林和布勒斯特生活在同一钟点,建立了“德国夏时制”。直到战争结束,这种时间制一直有效。
从节约和战略的角度考虑,英国在1941~1944年也实行了“德国夏时制”。对法国人和英国人来说,这意味着要比太阳时平均提前2小时。
在美国,从1942年2月到1945年9月这一千三百余个日日夜夜都是实行的夏时制。但当时不叫夏时制,而称其为“战争时间制”。不错,战争结束后美国又决定返回原来的“运行表”,虽然有些州拒绝这样做。
在欧州,事态的发展有些异样。位于法国时区以东的国家改回了自己的区时。所有的国家,从北部的斯堪的维纳亚到南部的亚平宁,包括德国和端士都改回了1884年建议采用的时间制。那时候地球被划分为24个时区。除意大利之外,几乎所有的国家都拒绝夏时制的原则。英国做出了自己的榜样:改回自己的时区,同时又保持夏时制。西班牙、法国等国恰恰相反,他们没有改回自己的时区,而是继续按照西欧的时间来校对自己的钟表。夏时制被取消了。
1968年,英国感到自己很孤单,决定加入大陆国家的行列之中,夏时制也被取消了。
一切似乎都在十分完美地进行着。突然,石油危机爆发了。1973、1974两年,石油价格暴涨了4倍!法国当时曾成立了专门的节能通讯社。该通讯社十分自然地回到了老主意上来一一依靠夏时制节约石油。科学家的计算表明,实行夏时制,每年节约的能源将相当于30万吨标准燃料(每公斤的热能为7000大卡)。节约能源的目的达到了。没有投资一分钱,只是采用了简单的行政手段。这种当时在法国称为“端斯科尔斯基时间制”的时间是根据1975年9月16日的法令实行的。
现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采用了夏时制。欧州各国,美国、苏联,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都已采用了夏时制。我国也决定从1986年起实行夏时制。1984、1985年欧州各国的夏时制都是从三月份的最后一个星期天开始的,美国、加拿大1984年实行夏时制是从四月份的最后一个星期天开始的。
事实证明,实行夏时制可以收到很好的经济效益。除了上面讲过的,匈牙利1983年采用夏时制节电1.2亿度;苏联欧州部分采用夏时制,仅家庭生活照明一项1979年就节电30亿度。根据专家测算,实行夏时制之后,我国每年可节电15亿度,这无疑将会对我国的四化建设起到很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