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泓
举重场历来被公认是男子汉的天下。这里有成堆成堆铁铸的杠铃片,有成群成群肌肉饱绽的血性男儿,柔软、色彩和线条似乎与他们无缘。忽然有一天,涌来一群烂漫的少女,她们用纤细的手丈量笨重的握把,悄悄把杠铃举起,然后又小心翼翼地放下。从此,举坛的历史将由男儿们和女儿们一起书写。
第一枚金牌的诞生
魏霞,今年十五岁。在一九八五年全国首次女子举重赛中,取得四十四公斤级抓举冠军,从而使她的名字和第一枚金牌连在了一起。
魏霞从小好动,就连走路也愿意跑着跳着,一刻也不安宁。她刚升入中学,就被泰安市体育中学的举重教练选中了。天生的柔韧性和协调性,使她很快便掌握了举重的基本要领。参加“浪潮杯”女子举重赛前夕,小姑娘时间抓得可紧了。有时,教练考虑到她的身体状况,减少训练时间,她就背着教练偷偷地练。提杠,发力,下蹲,支撑……一次次重复着单调而艰难的动作。渐渐地,她感到两只手腕轻度疼痛,她咬咬牙,继续着那乏味的动作。可她哪知道,困难在等候着她,因技术动作没掌握好,两手腕软组织损伤,不得不停止训练三个月。
她是个很硬气的姑娘。手受了伤,她就练腿部和腰部的力量,一天也没中断训练。比赛前,手腕还没痊愈,教练问她能不能参加,她说:“当然能参加!”带着伤,带着要当冠军的雄心,带着少女的羞涩和微笑,她走向举重台。当杠铃加到五十公斤时,虽然已超过她体重12斤,但她竟很轻松地将它举过头顶,又轻轻地放下。第一块金牌就这样永远属于她了。
玫瑰花与含羞草
如果把女子举重队看作花园,那么她就是一株动人的玫瑰。李丽红——李清照故乡的人。齐额的留海下面,清泉般透明的眼睛望着你,好象在说话。
队里数她最调皮。有一次,山东女子举重队到菏泽作表演赛。快要检票进站时,她却不见了。大伙这个急呀,就差没让广播找人了。这时,一个身穿火红运动衣的小姑娘正站在商店的玻璃柜台前,认真地挑选着花手绢,那份专注劲儿,恐怕第三次世界大战打起来也不会惊动她。“喂,我回来了!”她轻盈地走到大伙中间,好象什么事也没发生。“快检票吧!”教练说。李丽红摸摸上衣口袋,又翻翻裤子口袋:“糟糕,教练,我的票没了”。“咳,你真让人操心。”
她爱写信,几乎每个星期写一封。在家里,她是父母的小女儿,哥哥姐姐的小妹妹。当初,听说小妹要练举重,全家人都反对。母亲说,你干什么都行,干嘛偏学举重,压得不长个儿怎么办?执拗的任性的她才不管这些呢。离开家来到集训队,开头真新鲜,好胜心刺激着这些天真的少女,一个比一个举得高、举得重。可时间一长,单调的训练课目几乎磨没了少女们爱笑的天性。有人做过统计,最小级别的运动员每天训练时要举十四吨的重量。十四吨,得多少次握把、提铃、上举!丽红想家了,梦见自己在妈妈温暖的怀抱里,醒来只有洒在枕边的月光和拂过面庞的轻风。她给妈妈写信,写去思念、问候,也写去喜讯。
来自大海边的刘丽可爱脸红了,见了生人脸红,甚至一个动作没做好也脸红,平素走路也不抬头,就象一株含羞草。
她有一副好嗓子和姣好的容貌,弯弯的眉,小巧的嘴,高挺的鼻梁,挂在墙上就是张画儿。有人说,这姑娘练举重太可惜了。其实,人们对女子举重缺乏了解和认识。举重是全身肌肉的协调动作,因而肌肉发展比较平均、全面,坚持训练可减少皮下多余脂肪,使身体更有线条和柔韧性,塑造富有现代美感的形态。
刘丽迈着碎步走上举重台,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凝固的音乐和立体的诗。在爆发的掌声中,她红着脸走下场,默默地坐在一边……
山东女子举重队的十个少女每人都有故事,理解了她们,也就理解了女子举重,理解了在孔夫子家乡出现我国第一支女子举重队的意义。愿人们都来关注这个平均年龄只有十七岁的女子举重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