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光全
思维敏捷是不少杰出人才具有的素质。史书上记载,夏完淳12岁时已“博及群书,为文千言立就,如风发泉涌”。各行各业的能手汲取和处理信息的速度也非常快。优秀飞行员、矿坑救护员对环境的反应异常迅速灵敏;特级教师捕捉教学中的反馈信息往往在一瞬之间;乒乓球坛的高手,接连地快速起板扣杀,常常令人眼花缭乱。这些都说明,仰仗于思维的敏捷性,往往是人们建功立业不可缺少的条件。
当今人们生活的空间范围越来越宽广,工作、生活的节奏愈来愈快。如果事事反应迟钝,在日趋信息化的社会,就会无所措手足。譬如,工厂的管理者和技术人员,缺乏敏锐的思考力,怎能掌握瞬息万变的经济信息?又怎能生产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转,人转我变”的畅销产品?而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以求得技术进步、产品领先、盈利翻番,那就需要有快速思考、敏于应变的能力。
思维的敏捷性究竟从哪里来呢?
这往往与一个人知识水平的高低、职业技能的优劣、洞察力的强弱以及是否善于采用灵活的思维方法等多种因素有关。一、知识。小学生不能做的题目,中学生会迎刃而解;而中学生感到束手无策的问题,大学生解起来却不费吹灰之力。这就说明,文化知识程度愈高,在一般情况下愈有利于迅速地解决问题。
除此以外,提高思维效率,还应优化知识结构。优化知识结构,主要是指占有的知识不只是事实性的,而是带有程序性的、具有较高概括水平、易于迁移的知识。因为这种知识具有极强的灵敏性和亲和力,既能与众多的事物多向联系,又易于同新的信息综合。这对于减轻思维负担,缩小思维的搜索范围,提高思维效率是极为有利的。
二、洞察力。这是指透过现象而窥见事物本质的能力。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军某港口的指挥员从深海鱼群浮出水面而断定附近海域深处有德国潜艇暗渡,于是迅速部置力量,一举歼灭了偷袭的德军。这个例子说明,要防止思维的滞后性,就应该锻炼自己的洞察力。
三、思维方法。快速思考问题,常以找到一条最“经济”的思路为前提。如何寻找这条捷径呢?这就要求思维主体对问题具体分析、具体处理、不拘一格。有时要利用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借助“移植法”“类比法”,驾轻就熟,以“旧”驭“新”。有时又需要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请看下面这道题:两个人想过一条河。岸边有一条小船,但只能载一个人。后来他们两人都过了河。你知道怎么过的吗?一提到两个人,就以为是结伴而行。按照这种习惯性思维,始终解决不了问题。只要跳出原有思维模式的框子,想到两人是隔河相望,问题就会轻而易举地解决。
培养思维的敏捷性,还应注意防止思维的轻率性。敏捷与轻率迥然不同。草率行事也很“快”,但只会导致工作、事业上的失算和失利。思维的敏捷性要求面对复杂的危机局面,镇定自若,临阵不乱,果断应变。诸葛亮“草船借箭”时,开始船头朝西船尾朝东。当船的一侧受了几万只箭而出现偏倾时,他经过急速思考,拿出了对策—调转船头,让船的另一侧受箭。借箭的成功不仅表现了诸葛亮的正确判断和决策,而且有赖于他急速思考、果断应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