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树南
儿童少年时代,是人生中在身体形态,生理机能和心理过程发生激烈变化的重要时期。以身高,体重的增长为例,它有两次突增性过程:第一次是在胎儿时期:第二次是在青春发育期的前夕。女孩约自10岁左右开始,12岁左右达到高峰;男孩约自12岁开始,14岁左右达到高峰。以后增长速度就减慢了。在第二次突增阶段,身高每年平均增长约7~8厘米,体重每年平均增长约5~6公斤。在此期间,如不注意补充足量的营养素,对健康和智力的发育都是有一定影响的。这时,一日三餐的简单膳食已不能满足少年儿童在这一变化过程中对各类营养物质的需要,必须通过加餐措施给予补充。
目前,中小学生在膳食方面的常见情况是:早餐马马虎虎,中餐凑凑乎乎,晚餐大吃大喝。有些学生根本不吃早餐。据某市调查,有14%的同学在第二节课时便产生饥饿感,有72.5%的同学在第三节课时精神不能集中听课,而不吃早餐的同学,在第一节课时就都已处在饥肠辘辘之中,整个上午学习效果十分低下。营养学家研究指出,小学生连续上四节课,大脑能量消耗为600千卡左右,占一日能量的四分之一,因此早餐必须是一日三餐中最好的一顿,应是一顿高蛋白的早餐,才能使血液中糖的含量持续保持在每100毫升中有140~150毫克的水平,从而赋予充沛的精力,如果仅仅是一顿高碳水化合物的早餐,在1~2小时后血糖便很快降低,当血中糖的含量每100毫升降到70毫克左右时,就会感到饥饿了。早餐不吃、少吃或吃不好的人,随着紧张的脑力或体力劳动,很快会出现饥饿感以至四肢无力、思维迟钝,面色苍白、心慌、多汗等“低血糖”现象,当每100毫升血中含糖量低于45毫克时,更会影响脑组织的机能活动。当然,通常不至于因早餐不吃,少吃或吃不好就出现“低血糖昏迷”,但在目前的学生中,有某种低血糖征象者也属常见。在这种情况下,机体往往不得不靠消耗自身组织中的成份来维持血糖,长此下去,就会发生一些营养缺乏病。据部分省市的调查,我国城乡学生中的贫血患病率约为40~60%(主要是缺铁引起),还有相当一部分的维生素B2缺乏症。所以,课间加餐是必要的。而课间加餐实际上是个补充营养的问题。
对中小学生给予课间加餐,不少国家早就实行了。日本政府在五十年代首先拨款解决了学生课间的牛奶供应。目前日本所有小学和60%的中学都有国家补贴的“午餐制”,这样做,对提高日本儿童少年的体质和智力起了很大作用,他们平均身高比二十年前增加了10厘米,体重增加了10公斤左右。美国也早就在一千多万中小学生中采用课间加餐和午餐费用减免供应的办法。北欧各国和罗马尼亚、朝鲜等国家电解决了学龄儿童课间加餐或供给午餐或供给早餐的问题。联邦德国的研究证实,课间供给点心,中午供给足够营养的食物,不仅保证了学生身体健康,还使学生的学习精力曲线上升并较长地保持在曲线的高峰。
课间加餐有两种。一般加餐的食物可用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符合卫生要求的方便食品,如牛奶,豆浆,面包、蛋糕、鸡蛋、饼干、菜(肉)包子,油条、糖果等。多采取每天上午第二节课后供给。特殊加餐是根据学生中营养素的缺乏种类和程度,在加餐食品中强化营养素,做成各种不同样式的方便营养强化食品。这种食品不但能补充热能和蛋白质,还能起到矫治和预防营养缺乏病的作用。目前在特殊加餐食品中强化的营养素主要有赖氨酸、铁剂和维生素,强化剂量一般在每公斤面粉中添加赖氨酸2~3克或铁剂(多用硫酸亚铁、乳酸铁、葡萄糖酸铁、富马酸铁铵或枸橼酸铁铵等)0.5克或维生素B1、B2各5~8毫克,制成面包,馒头、饼干或蛋糕。可根据当地学生的营养状况,强化一种或几种以上的营养素。特殊加餐方法和食用量同一般加餐。
提倡中,小学生课间加餐,不等于不要吃早餐,也不能以课间餐代替午餐,而是在“早餐吃好,午餐吃饱,晚饭吃少”的基础上,早,中餐之间增加一餐,以补克韭满足学生对热量和各类营养素的需要。课间加餐要有专人负责,统一计划和加工,并长期坚持之。各种加餐食品必须符合卫生要求。共用食具每次使用前必须消毒。学生加餐前要洗手,防止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