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来祥
了解布尔巴基(Bourbaki)学派这一对现代数学有着极大影响的数学集体的形成和发展,了解他们的治学思想和方法,不仅对于数学科学工作者,而且对于其他自然科学工作者和社会科学工作者,都具有生动、深刻的方法论意义。知识出版社出版的“现代化知识文库”丛书之一《布尔巴基学派的兴衰》一书,为我们比较系统地了解布尔巴基学派打开了一个窗口。
迎着这个窗口,扑面而来的是那火球碰撞般的场景——无情地批评,不妥协地辩解;没有尊卑之分,没有长幼之别;有时噪杂,有时静寂,有时激昂,有时叹息——有如一群疯子的聚会。但这是一群为科学真理而献身的“疯子”。他们自命不凡,无视传统。在三十年代,这一学派的开创者,就抱着对经典数学世界的秩序大不敬的态度,定期聚会讨论,妄图以“数学结构”的新观念来统一整个数学。他们舍长取短,死钻牛角尖,往往强迫某个人起草那些未曾涉及过的领域的书稿,并要求在极尖刻的挑剔者中通过,数易其人,数易其稿,吹毛求疵。他们目无尊长,偏执不已,竟认为五十岁以后的人可以是出色的数学家,但很难接受新思想,指责人家“认为自己年轻时做的一切都是好的,没有理由加以改变——这恰是灾难性的!”因而,成员一过五十岁,就令其退休。他们无视批评,过份自负,多年来,只醉心于讨论、撰写、发现,从不论战;扬言:数学内容必定由于自身的优缺点而站住脚或倒下去而不需做任何广告。……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是的,这是一群“狂人”,正是他们,在公认为“民主的对立面”的数学领域中,如此强有力地凸现了集体的智慧、集体的力量。他们是哥廷根学派优良传统的优秀继承者,他们是当代最杰出的数学家集体,这不仅表现在影响深远的多卷巨著《数学原理》上,而且也表现在其成员的大量的令人叹服的第一流研究成果上。在本世纪,数学主流的特征体现在各个理论和分支之间有着多种多样的相互联系,而且彼此之间不断地在施加新的相互影响。要把握主流,确非易事,更何况在一个被世界大战和经济大萧条洗劫过的国度——不少富有才华的年轻学者已战死沙场,多年的战乱和经济危机使法国数学封闭、停滞于狭窄的函数论圈中。面对如此败落的场面,以振兴法国数学为己任的年轻的布尔巴基学派的创始者,决心依靠集体的力量,对数学的所有重要分支进行广泛的研究,并且,不假定任何东西是已知的,而只是使基本的相互关系可以理解——这是以批判和创新精神为主导的研究,是试图标新立异的冲击。进行这样宏大的研究,完全的坦率,愉快的心情,为整体利益而牺牲个人的兴趣、名利的精神,无疑是首要的。另一重要的事实是,一个人不能够在所有领域中都作出创造,但可以对广泛的事情发生兴趣,并在一旦需要时,能写出书中一章,即使并非他的专长——这使它的成员受益非浅。正如丢东涅(Dieudonné)所说:“假如我没被迫起草那些我一点都不懂的问题,并设法使它通过,那我就不可能完成我已经完成工作的四分之一甚至十分之一。”(丢东涅是布尔巴基学派的主要成员,费尔兹奖获得者。)阐述不了解的问题,被迫向自己发问,结果也试着解决,导致个人的专门研究。总之,布尔巴基学派的成功又一次证明了“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这一古老的格言。
固然,随着数学的发展,试图用结构主义统一整个数学已成为不可能,但布尔巴基学派的成就,无疑是数学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这是举世公认的。
在我们遭受毁灭科学文化的十年“文革”洗劫之后,在我们为小生产观念和方式所桎梏的科学研究领域中,我们多么需要布尔巴基学派的精神、抱负和方法,尤其是青年一代。但《兴衰》一书过多地注重了数学发展历史的描述,对于布尔巴基学派只对真理负责的科学精神和充分学术民主、精诚合作的治学方式,则没有予以应有的评介和强调,实为一大憾事。
(《布尔巴基学派的兴衰》,胡作玄编著,知识出版社一九八四年九月第一版,0.77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