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德培
一九三八年,国民党政府企图“以水代兵”,扒开了黄河的花园口。洪水巨澜与日寇入侵同时俱来,使中华民族遭受了从未有过的历史巨创。李准的长篇小说《黄河东流去》忠实地记录了这场罕见巨灾,深入地开掘了我们民族的精神和品质,展示出我国人民群众的强大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
黄河之水,自天而降,铺天盖地的波涛,把房屋冲倒,把庄稼卷走,人们被冲到了四面八方,浪迹天涯。然而,他们象蒲公英的种籽,不管流落何方,只要一落到大地母亲的怀抱里,就会生根、发芽,并且成长起来。他们以极其顽强而坚毅的生命活力,战胜种种艰难困苦,按照我国人民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和传统习惯生活下去,延续下去。
小说以真切、细致的具体描写发掘出中国农民的传统美德,他们那种坚韧不拔、宁折不屈的顽强精神,他们那种吃苦耐劳、朴实勤奋的品格,他们为中华民族的延续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同时,作品也真实地揭示了他们身上仍然存在的愚昧落后的思想的羁绊,保守陈腐的观念的束缚,表现了他们某些令人惋惜、叫人同情的弱点与不足。尽管这样,他们抗御灾难的顽强生命力,克服困难的惊人创造力,个体、分散而却表现出共同一致的强大凝聚力仍然体现了我们民族五千年悠久文化和优良传统,使人们看到了中国人民赖以生存、延续和发展的伟大精神支柱和坚毅的生活意志。
《黄河东流去》是一部相当生活化的艺术品,是对黄泛区人民空前巨灾的形象再现。
作家非常注意对具体形象的真切把握和深切体验,致力于对真实生活的精心揣摸和细致描绘。作品从不同的生活地域、不同的社会角度去展示广阔的生活画面,揭示丰富的社会底蕴。书里有陇海铁路沿线到宝鸡的难民惨象,也有大小城镇及农村的苦难流民,有王跑在洛阳白马寺的木匠活与菜园地,也有徐秋斋在西安城里东大街的卦摊,有四圈在洛阳大街上为海香亭拉黄包车,也有海老清在伊川县农村为周青臣当长工,有老清婶的卖茶和爱爱的说书,也有陈柱子的饭铺和凤英的卖水饺,有玉兰的自卖自身,也有小强设法将小响从妓院的火炕里救出……多种的生活视角,不同的社会侧面,多方面地展现出各地流浪难民奋力挣扎的情景,多层次地揭示出他们苦难生涯的种种艰难与辛酸。
小说运用的是板块式的结构法。犹如《水浒》从林冲、武松、鲁智深等人物一一写来,然后归总到水泊梁山、英雄聚义那样,《黄河东流去》从黄河决口开始,抒写各种人物在不同境遇下的经历和遭遇,将一个个人物的活动分别集中在几章里连续描写,形成“板块”,进而由不同的几个“板块”组合起来,使一个个人物、场景构筑成一个整体,形成全书的结构。
作家通过灾民们六、七年的流浪生活,各式各样的个人命运,五光十色的社会世相,为我们勾画出了一幅规模宏大的农民流徙图,炎黄子孙的生命延续图,四十年前的社会风俗图,抗日时期的民族精神图。这一幅幅画景,有不少是现代青年所陌生的,作家将之汇集在一起,予以生动感人的描绘,读来确实是真切感人、发人深思的。
作者李准三个时期生活在黄泛区,他以数十年的人生体验和社会经历,持续五、六年的惨淡经营,伏案提笔,终于为广大读者贡献出了这部作品,为我们中华民族的顽强生命力谱写了一曲撼人心魄的颂歌。
(《黄河东流去》,李准著,北京出版社出版,〔上〕0.9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