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志
每逢春节将至,家家户户都要大搞卫生;擦洗抹拖一扫往日积尘,屋里屋外干干净净,呈现出迎新春的喜人景象。这既是一次全面的爱国卫生活动,又充分表达了人们除旧布新,追求优美环境的良好意愿。
我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就有讲卫生、爱清洁的光荣传统。古籍《周礼》中就有每逢重大节日要大扫除的记载。春节前夕,南方“掸尘”,北方“扫房”,亦是由来已久的民间风俗。宋代吴自牧在《梦梁录》一书中写道:“十二月……不论大小家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从古至今,每年农历腊月二十到大年三十,历来都是全国范围内以家庭为单位的卫生突击日。届时除了居宣庭院要净扫一遍外,从桌椅到门窗,从衣着到用具,都得洗涤一新,以便在窗明几净的舒适环境中欢度新春佳节。尽管在旧时代里,此举常带有“图吉利”“驱邪恶”的唯心成分,但客观上毕竟起到了预防疾病、增进健康的积极作用。
俗话说;“文如其人,房若主貌。”居室的清洁卫生状况,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着主人的精神风貌。东汉有个叫陈蕃的年轻人立志要“扫除天下”,可他从不愿动手打扫自家庭院。于是人们便讥笑他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俄国作家冈察洛夫曾塑造了一个懒散怠惰的文学形象——奥勃洛摩夫。在此人的书斋里,“四壁上画幅的周围,花彩似地挂着灰尘蓬蓬的蜘蛛网,镜子呢,已照不出东西,倒可以当作记事牌,在灰尘上面记录事情来帮助记忆。地毯上都是污渍。”“什么东西都灰尘密布,褪了色,绝不象有人住着的样子。”从这污浊的环境中,谁都可以看出奥勃洛摩夫好逸恶劳的本性。
居室的清洁卫生状况,又直接关系到主人的身心健康。置身于一个清新雅清的优美环境之中,是人的生理和心理的一种基本需要。从流行病学的观点来看,鼠疫、结核,肠道传染病等许多疾病的传播,都与卫生条件的恶劣有着密切的联系。心理学的知识也告诉我们,污秽紊乱的环境会导致人心情烦躁,情绪低落。反之,赏心悦目的环境可以使人心旷神怡,精神振奋。因而,肮脏与懒惰往往是疾病的根源,洁净与勤劳则可给入带来健康与长寿。由此看来,在冬春之交开展以清扫尘秽为主要内容的春节大扫除,实在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卫生措施。
春节大扫除也应讲究科学的方法。清扫房屋之前,应先将食物、炊具、毛巾之类移至他处,收藏好衣物,以防灰尘的污染。清扫时首先应自上而下轻轻掸扫屋顶和墙壁的积尘,继而擦洗家具和门窗,然后再拖洗地面,打扫过程中应力求全面彻底,特别注意平日不便打扫的旮旯,不要遗留下死角。在搬动家具杂什之际,要留心杀灭越冬蚊蝇和老鼠,消除它们的孳生地。打扫应采用湿式扫除法,不宜搞得尘土飞扬。扫除者应做好个人防护,戴上口罩和帽子,避免灰尘落入眼内。在搞好环境卫生之后,方可进行洗头洗澡等个人卫生工作。在全面清扫的基础上,则可进行新春家庭环境的布置,给生活增添美的享受。“花香不在多,室雅何须大”,如在清扫之余把室内陈设加以适当调整,增大活动空间,提高使用效率,使布局更加合理和科学,就可获得和谐协调的艺术效果,可谓斗室虽小而别有洞天。年画和挂历是美化居室的佳品,有烘托新春气氛之功效,但需择优选用,切忌繁杂无章,室内高悬条幅字画,门上新增迎春楹联,既能陶冶性情,提高艺术素养,亦可不时激励自己奋进。至于在案头几上点缀数只精巧的摆设小品,在窗台墙角陈放少许诱人的盆景花卉,则都有锦上添花之妙,都可显示出主人的情趣所在。
根据传统的拜年风俗,春节期间,亲朋好友、同事邻居都要相互登门探望、恭贺新喜。为接待宾朋而把居室装饰美化得焕然一新,是殷勤好客的一种表示,也标志着这一家庭成员的文明程度。当然,从卫生工作经常化的标准来看,一年一次的突击性大扫除还远远不足以达到维持环境美的目的。如果由春节大扫除开始逐步养成按期大扫除、每日小扫除的卫生习惯,那么,古人的治家格言,“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就将成为千家万户讲文明、讲卫生的自觉行动了,中华民族爱清洁的美德也将由此而发扬光大了。
在欢度佳节愉快的时刻,祝愿家家清洁、人人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