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养生家调摄起居的保健方法

1984-12-29 03:52傅景华
祝您健康 1984年5期
关键词:山居

傅景华

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就很重视起居的调摄。《尚书》中即有“起居不节,用力过度,则络脉伤”的记载。《黄帝内经》亦强调“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三国时,诸葛亮遣使至魏营,司马懿不问军事,只问其饮食起居,并说: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丁其誉《寿世秘典》中指出:“慎起居,谨嗜欲,守中实内,长生久视,道无逾此。”《养生要论》说“爱养神明,调护气息,慎节起卧,均适寒暄,禁忌食欲,饵饮药物,遂其所察,不为疾病侵折,是谓善摄生者。”可见,调摄起居是养生的一个重要方面。

晨起的宜忌

晋代的葛洪主张“不欲起晚,不欲多睡”;“早起不在鸡鸣前,晚起不在日出后”(《抱朴子》)。这是说早晨应按时起床,不要睡懒觉,遵守合理的作息制度。古人还主张在起床之始,先作保健按摩,调神炼气、咽唾叩齿等。《尚书》中就曾记载;早起以左右手摩肾,次摩脚心,则无脚气诸疾。以热手靡面则令人悦色,以手背揉限则明目。此外还可摩耳、摩鼻,并作全身干沐浴。明代高潍的清晨怡养法是:“鸡鸣后醒睡,即以两手呵气一二口,以出夜间积毒,合掌承之搓热,擦摩两鼻傍及拂熨两目五七遍;更将两耳揉捏扯拽,卷向前后五七遍;以两手抱脑后,用中食二指弹击脑后各二十四;左右耸身舒臂,作开弓势五七遍;后以两股伸缩五七遍;叩齿漱津满口,作三咽;少息,因四时气候寒温,酌量衣服;起服自滚汤三五口,名太和汤,次服平和补脾健胃药数十丸;少顷进薄粥一二瓯,以蔬菜压之,勿过食辛辣及生硬之物;起步房中,以手鼓腹,行五六十步。”(《尊生八笺》)起床以后用手从前至后梳发摩头数百次,可清脑、明目、去屑、止痒、生发。外出活动可作各种气功,导引术等。老人须防风寒、雾露等。

衣着的宣忌

调理衣着须因时、因地、因人制宜。一般应适时,适体,勤洗、勤换。葛洪主张“先寒而衣,先热而解”(《抱朴子》)。宋代养生家沈存中认为“衣服勤洗浣,以香沾之,身数沐浴,令洁净,则神安道胜也”(《志怀录》)。“冷则加之,热则去之”,根据四时和每日的气候变化而勤换衣服是重要的养生方法。秋季天气渐冷,衣服宜渐增。冬季宜使衣服和暖贴身,使气血流通,四肢舒畅。老人冬月紧系一棉背心,穿宽暖的棉鞋,对身体有益。如《寿亲养老新书》中指出:“老人骨肉疏冷,风寒易中,若窄衣贴身,暖气着体,自然气血流通,四肢和畅。”还说:“常用絮软夹帛、贴巾,帻巾中垂于颈下着肉入衣领中至背膊间,以护腠理为妙。不然风伤媵中,必为大患,慎之慎之。春季天气渐暖,衣服宜渐减,不可顿减,使人受寒。”唐代孙思邈说:“春天不可薄衣,令人伤寒,霍乱、食不消、头痛。”(《千金要方》)俗话说“春捂秋冻”,也是这个道理。

夏季炎热,常常出汗,既要忌衣服过多,又要防贪凉受风。湿衣及汗衣皆不可久着,日晒的衣服又不可即穿,否则会引起各种皮肤病,

居处的宜忌

《山居四要》主张居处宜洁净,卧床宜高,并认为有些木料不宜作用于建屋,门口不宜有水坑,大树不宜当门。随着四季气候的变化,居处还应作相应的改变。如春季居室宜渐开放,使空气流通,但夜间仍须防避风寒。夏月宜防曝晒宜降室温,常通风。《保生月录》中还说: “夏月坐冷石成疝,坐日晒热石生疮,勿枕冷石并铁物,损头目”。此外须注意不要坐卧潮湿处,因冷湿入脉可致腰膝疼痛、腹满泄泻等疾病。秋季由热渐凉,且燥气较胜,室内宜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冬月虽然应注意防寒,但室内亦不宜太热。巾医认为,冬时天寒,阳气内藏,易生郁热,若炙衣重裘,向火醉酒,则阳太盛,至春夏之交,就容易发生时行热病,这是冬天不善于保阴的缘故。老年人身体虚弱,《尊生八笺》说老人“宜居处密室,温暖衣食,调其饮食,适其寒温,不可冒触于寒风”。《山居四要》中说:“老人患风湿脚气腰痛者,宜作暖炕宿卧。”还说:“行路劳倦骨疼宜得暖炕睡。”古人还主张:“夏月不可用水展席,冬月不可以火焙衣,二班甚快一时,后口疾作不浅。老人衰迈,冬月畏寒,可以锡造汤婆注热水,用布囊包以避湿,先时拥被团簇,临睡甚暖,又可温足,且远火气。”明代医学家汪绮石制定了“八防”的起居原则是:“容防风,又防寒,夏防暑热,又防因署取凉,长夏防湿,秋防燥,冬防寒,又防风。

劳作的宣忌

《吕氏春秋》中说。“流水不腐,户枢不溢,动电,形气亦然”。店代孙思邀也说;“人欲劳于形,百病不能成。”这都是养生之道的精辟总结。但是,不适当的活动和超过能力所负担的过度劳累就会导致劳伤。《素问·宣明五气篇》说:“五劳所伤,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劳伤还不仅单指劳作过度,而且也包括饮食,精神等方面的过劳。如《索问·经脉别论》中说:“饮食饱甚,汗出于胃;惊而夺精,汗出于心;持重远行,汗出于肾,疾走恐惧,汗出于肝;摇体劳苦,汗出于脾。故春夏秋冬,四时阴阳,生病起于过用,此为常也。”所以汉代华佗主张“人体欲得动摇,但不当使极耳”。宋代诗人陆游提侣“心常凝不动,形要小劳之”。直到老年体衰之际,他仍“整床拂几当闲嬉,时取曾孙竹马骑”。对于劳作过程中须注意的事项,古人亦有很多具体的经验。如《厚生训纂》中载:“盛热大汗不宜当风,冷水沃面成目疾。”《三元参赞延寿书》中载:“冬时天地闭,血气藏,劳作不宜汗出冷背。”“大雪中跣足人不可便以热汤洗或饮热洒。”《诸病源候论》巾载:“汗出不可露卧及浴,使人身振、寒热、风疹。”

沐浴的宜忌

清洁的身体是健康的保证。沭浴就是洗发、澡身。《楚辞·渔父》中有“新浴者必振衣”。《史记·屈原传》中有“新沐者必弹冠”。《孟子·离娄下》有“斋戒沐浴”等记载,证明讲究卫生的习惯在我国是古已有之的。中医认为:奏理宜疏通,气血宜调畅,麟理闭塞,肺气失宣,人体脏腑气血的功能会受到影响。所以古人主张人体宜常沭浴。但沐浴时亦有许多值得注意的事项,《山居四要》中载。“时行病新汗方解不可用冷水浴”,“沐浴未千不可睡”;“饥忌浴,饱忌沐,常以晦日浴,朔日沐,吉”;“洗头不宜用冷水淋”;“午后不可沐发”。《养生类纂》中载;“沐浴后不得触风寒”;“沭讫须进少许食饮乃出”。《千金要方》中载:“若沐浴必须密室,不能大热。亦不得大寒,皆生百疾。”

房事的宜忌

《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载:“以酒为浆,以安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意思是说,嗜酒贪饮,醉后肆行房事,纵情色欲,过于消耗精力,作息没有规律,违反养生原则的人,到五十岁时便衰老了。唐代医家王冰在解释这段话时说:“爱精保神,如持盈满之器,不慎而动,则倾竭天真。”这里所说的“精”是指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并非单指“精液”。珍爱精气,保养精神,好似捧着盛满了水的容器一样,如不慎护,就象把容器摇动,早晚会倾竭一空。所以,我国历代养生家和医学家都主张节制房事,避免过分的消耗。特别是酒后、恼怒,疲倦、紧张,或有病,体弱,年老、妊娠等情况下,更应注意。《颐真秘韫》中说:“人索赢瘠乃能兢兢业业,凡酒色伤生之事皆不敢为,则其寿固延永矣。”消代医学家徐灵胎说;“知填精而不知寡欲,则药焉有功效。”《醒世良方》中说:“独睡能治一切虚弱劳伤,吐血,痰喘等症。所谓等者,举一可以类推焉。”《厚生训纂》中记载:“大寒、大热、大风、大雾勿冒之,行房更忌。”又“不可忍小便交合。”

睡眠的宜忌

人体经一天活动,入夜须注意调整。如气功、按摩、叩齿、咽唾、沐浴、嗽口等皆可进行。《琐碎录》巾说;“濯足而卧,四肢无冷疾。”《诸病源候论》巾说:“井华水和粉洗足,不病恶疮。”睡前用温水洗脚有益健康。上床以后仍可作诃息、入静及按摩等。如《金丹秘诀》载;“每日戌亥二时,阴旺阳衰之候,一手兜外肾(阴班),一手摩脐下,左右换手,各擦八十一。每临卧时,一手握赤足,一手摩涌泉(足心),多至千数,少亦百余,生精同阳,久而弥益。”《颐生微沦》载:“卧时坐于床。垂足解农,闭息,舌拄上腮,目视顶门,捉缩谷道(肛门),两手摩肾腧(穴位)各一百二十,多多益善。”此外,须注意睡前不可忧虑、恼怒,思念,亦不可进食或说话。睡眠的姿势以右侧卧为最好,左侧卧及适当的仰卧为配合。我国古代有“卧如弓”的说法。气功家有句口头禅叫做“侧龙卧虎仰瘫尸”。《山居四要》载:“睡宜举侧,足宜伸舒。”蔡季通说;“睡侧而卧,觉正而仲,早晚以时,先睡心,后睡目。”都是睡眠的秘诀。此外,睡眠时须注意不可当风,不可对灯,不可张口。不可掩面,不可对火炉,不可卧湿处。如《尚书》载:“卧习闭口,气不失,邪不入。”又“夜卧勿覆首得长寿。”“凡人卧春夏向东,秋冬向西,头勿北卧。”按《琐碎录》的说法;“夜卧或侧或仰,一足伸屈不并,则无梦泄之患。”

猜你喜欢
山居
山居图
《夏日山居图》马菁
山居秋暝
山居秋暝
山居春芳歇 朝露待日晞
富贵山居
山居十首
山居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