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子府
鹤翔庄气功是一种以峨嵋十二庄中的鹤翔庄为主,融合了其它一些功法创编而成的一种新功法。它和其它锻炼方法一样,对调理人体机能,强身祛病起着良好的促进作用。所以问世不久,便得以迅速推广。但事物总是辩证的。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过分强调了“发功”问题,使部分人在学练过程中出现偏差,影响健康,也使人对鹤翔庄功的健身作用产生怀疑,而影响此功法的推广和普及。这里,仅谈谈个人对练鹤翔庄功的一些看法,供读者参考。
受益者厚之,受害者薄之,智者慎之
有些人通过练鹤翔庄功后,体质增强,病状改善了,便对此功大加赞赏,逢人便夸;也有人因练出偏差,不但旧病未去,而且又添新症,便把此功说得一无是处。我说,练功与治病同理:要“辨证施治”。对症,萝卜能治好病;不对症,人参也能伤人。跟没有万灵的药一样,鹤翔庄也不是万能的功法。它只对某些人、某些疾病有疗效。就练功来说,健康人可以自行选择一种功法来练,而病患者则必须在病状确诊后,再请有经验的气功师帮助选练合适的功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朝秦暮楚,见异总迁者,戒之!
各派各家的功法都有其特点和功效。在推广宣传时,介绍的都是好的方面。有些人为了在短期内求得好的疗效,今天学这种功法,明天听说那种功法好,便练那种;更有甚者,同时学练好几种功法。结果是,看花了眼,练走了样,哪一种功法也没有练好,反而容易练出偏差,这是古来功家之大忌,练者务必择一而专,然后方能触类旁通。
认为发功方能治病者,必需纠正其谬误!
各种功法练到一定的程度,都可能出现外动现象(只是局部轻微的颤动),功法中叫“气血鼓荡”。它对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是有益处的。而大动则耗散真气,害多利少。因此,历来的气功家多不主张大动,更不应该成为练功追求的目的,最多只是练功的一个阶段。但不少练功者不了解这一点。有些人带着追求“发功”的愿望来练功,在追求不到时,不是去检查自己的功法要领是否掌握了,动作是否正确;而是情绪急躁,盲目硬干,因而导致产生偏差。须知任何气功现象都不是追求来的,而是功练到一定程度时自行产生的。如果意念太重,刻意追求,则违反了“功到自然成”的练功原则,而适得其反。
还有些人以为只有发功了,才算练出了功夫,才能治病,那就错了。只要认真、正确地练功,不“发功”也同样能增进健康,强身防病。这和其它锻炼方法,如做操、跑步、打拳一样,也能起着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作用。医疗心理学认为“发功”在医疗上起着类似“发泄疗法”的作用。就象有些处于抑郁心理状态的人,通过喊叫,蹦跳,甚至发一通火后,会感到轻松、舒畅的道理一样。但这只是起着短暂的发泄作用,并不能把病根发泄出去。就象不能靠“发火”来治病一样,也不能靠“发功”来治病。只有增强体质,提高自身的抵抗力和免疫力,才是祛病强身之本。所以切不可盲目追求发功?
在练功时,体弱多病者久站后,以及初练者的姿势不正或过于紧张等,都会产生“动”感。还有的由于疾病障碍而做不到的动作,经过一定时间的练功,体质有所改善后,也会突然动作起来。此种现象,往往被误认为“发功”了。所以“发功”往往是体质差的人先“发功”。现在多数是群练(集体练功),互相影响的作用很大,有些人看到体质比自己差的人都“动”了,而自己还不动时,往往产生急于求动的急躁情绪,有的便下意识地扭动,还有“你不动,我自己动”的乱动一气,这样做不但失去了练功的意义,还会产生偏差,影响自己的身体健康。
练好气功的关键在于是否真正做到了松和静。俗话说:松静即是功。如能在练功中做到外松、内静(即,在全身关节松、肌肉松和动作轻松,思想、意念集中的基础上出现的一种头脑清醒、保持意念专一、轻松舒适的练功境界),勿忘勿助(勿忘指的是,在练功中不要忘了保持练功的意念,如果失去了意念,就容易在恍惚中发生偏差;勿助指的是,在运用意识练功时,不可用意太过,用意太过就会形成用力,造成体僵气浮,影响松、静,还可能产生不良反应),松静自然,缓缓而行,绵绵不断,无一点勉强,无半点做作,则功夫日长,体质自然日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