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神论”与“阿堵物”

1984-11-01 03:35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4年9期
关键词:集体

村 用

西晋隐士鲁褒,写过一篇《钱神论》。文中把钱的作用,吹得神乎其神,说它“无翼而飞,无足而走,解严毅之颜,开难发之口。”“无德而尊,无势而热,排金门而入紫闼。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是故忿争非钱不胜,幽滞非钱不拔,怨仇非钱不解,令问非钱不发。”文中还把人们在钱的面前顶礼膜拜的丑态,描绘得惟妙惟肖。如说:“京邑衣冠,疲劳讲肄,厌闻清淡,对之睡寐,见我家兄,莫不惊视。”“洛中朱衣,当途之士,爱我家兄,皆无己已。执我之手,抱我终始,不计优劣,不论年纪,宾客辐辏,,门常如市。”最后,《钱神论》把钱的作用归结为一句话:“钱无耳,可使鬼。”据《晋书·鲁褒传》说,鲁褒本人并非钱迷,而是由于“伤时之贪鄙”,才“著《钱神论》。以刺之”的。

无独有偶。同样是在西晋时期,又有一个王衍,字夷甫,官做到中书令、尚书令、司空、司徒、太尉,可谓位极人臣。可是据说他讨厌其妻郭氏的“贪鄙”,“聚敛无厌”,因此他口不言“钱”字。一天郭氏想试试他,逼他说出“钱”来,就叫丫环们趁他起床之前,在床周围铺满了钱,使他走不出来。王衍起床后见钱阻挡着他的路,就叫丫环们快将“阿堵物”搬走。所谓“阿堵物”,用现在话说,就是“这个东西”。因此这位王衍仍然坚持了口不言“钱”的戒律。王衍这种以言钱为耻的态度,曾被誉为清高。但与王衍大体同时的王隐却在其所著《晋书》中指出过王衍的虚伪。王隐说:象王衍那样大富大贵,钱财堆积如山,用也用不完的人,当然用不着过问“钱”了。世人说他清高,看来是上了他的当!

上面两个历史故事,告诉我们:对于“钱”这个东西,古来就有见解上的歧异。一千六七百年过去了,尽管已进入了伟大的社会主义时代,人们在如何对待“钱”这个问题上,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同的见解和态度。

在我们社会主义制度下,由于仍然存在着商品货币关系,生活资料的获得要靠货币去交换,因此个人或集体都离不了钱。在正当条件下,个人或集体获得的货币数量愈多,既可提高个人或集体的生活水平,同时还说明个人或集体对社会主义所作的贡献愈大。所以,我们不能一概认为要钱就是错的,要钱就是搞资本主义。大可不必象王衍那样,口不言钱,把钱称为“阿堵物”。然而时至今日,确实还有那么一些人,仍然是“惟钱而已”的。这种“一切向钱看”的人,《钱神论》早已为他们画相。

对待钱的问题,实际上是如何处理物质利益和道德规范之间关系的问题,是一个人生观、世界观的问题。我们共产主义者,从来就重视物质利益原则,重视人类社会发展的物质利益的推动力量。我们并不讳言“钱”,而且十分重视“钱”的作用,重视发挥货币职能中有利于国家和人民的一面,以促进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我们也从来就重视道德品质的培养,重视如何用正确的态度对待个人的物质利益,对待自己和“钱”的关系。因此,我们提倡每一个人都努力为国家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并根据各人贡献的大小取得、相应的物质报酬;在这一前提下,我们还提倡和鼓励劳动人民靠劳动发家致富。但我们不提倡在金钱面前斤斤计较,更反对“一切向钱看”。至于那些为社会主义建设辛勤劳动,作出贡献,而毫不计较个人得失的人,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则应当被树为典范。《钱神论》中刻画的人物也好,其作者鲁褒本人也好,还有那个矢口不说“钱”的王衍也好,都已经过去一千六七百年了。他们对待“钱”的态度、见解,却借史籍的记载,而到今天仍能引能引起我们某些联想,甚至能对我们起某种批判地借鉴的作用,这也怕是古人所未料及的。

(摘自《科学与人》1984年第3期)

(题图:黄域)

猜你喜欢
集体
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集体备课改革——以高中生物学集体备课为例
集体生日乐融融
集体造句
警犬集体过生日
宠物搞笑集体总动员
动物集体卖萌搞笑秀
宠物搞笑集体总动员
功夫猪
集体逃学
泛滥的集体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