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八怪”为何聚集扬州

1984-11-01 03:33李德诚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4年1期
关键词:金农高翔新枝

李德诚

二百多年前,在古城扬州聚集了这样一支新兴的画坛劲旅:它不受正统画派束缚,各扬其长,独具风格地创作,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他们由高翔、郑燮、李、金农、黄慎、罗聘、李方膺和汪士慎八人组成,被称作“扬州八怪”。他们都各抱惊人之才而又郁郁不得志,其中几个步入仕途者也由于不愿阿谀逢迎而遭谗罢官,这就使他们对现实更加不满。

八人作品各有自己面貌,但风格大体接近。他们虽有人物、山水之作,但更多的作品是画表达自己清高、超逸的“四君子”——梅、兰、菊、竹。他们的创作不受成法约束,用笔奔放,挥洒自如,并将诗、书、画、印四种艺术有机地糅合一起,因而不同流俗。他们能在传统题材的创作中开拓新境界:郑燮画春兰,常爱添几枝棘刺,以喻君子能容小人;李方膺画梅花,总将枝干画得弯折蟠曲,夹以挺立的新枝,以寓新枝不肯随风俯仰的耿直性格;金农、李的题画诗,更有“不补桃花两三枝,何须贵人题恶诗”,“笑君博带峨冠立,俯首秋风不肯啼”之句,表现了对封建统治者的憎恶和蔑视。郑燮在赠友人诗中写道:“爱看古庙破苔痕,惯写荒崖乱树根。画到精神飘没处,更有真相无真魂。”这充分说明他的创作不以形似为目的,而以表现自己的真情实感为宗旨。

“八怪”中除高翔、郑燮、李是扬州人外,其他“五怪”分别是浙江、福建、安徽、江苏人氏。他们所以能聚集扬州,当与这座古城的历史沿革有关。

扬州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文化发达。隋唐时代,大兴盐铁之利,又使它富饶甲天下。盛唐的扬州成了人们心目中的“胜地”。唐诗人徐凝在《忆扬州》中吟哦:“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张祜在《纵游扬州》诗中吟道:“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

明末清初,扬州虽然惨遭十日浩劫,但形势稳定后,人口又迅速增加,农业、手工业日渐得到恢复和发展,并出现“千家养女先教曲,十里栽花算种田”的繁华景象。在此情况下,“堂前无字画,不是旧人家”之说,又在扬州兴起。掌握经济命脉的盐商,更是附庸风雅,需要大量字画布置厅堂,这就使字画润格大涨,外地书画家纷至沓来。

在这里,“天高皇帝远”,担任地方长官和盐务长官的一些有识之士,对“八怪”孤傲清高、不满世俗、但还没触犯封建统治者根本利益的作品,便采取了宽容态度。加上新兴商业经济萌发,市民对精神生活提出了较高要求,这就更使“八怪”能大胆突破陈陈相因的正统派束缚,以一种表现内在精神的创作方法,在我国艺术发展的道路上树起一面新旗帜,闯出一条他们自己的新路。

(摘自1983年8月14日《工人日报》)

猜你喜欢
金农高翔新枝
南国红豆发新枝
《巧用对称形》教学设计
图说书法
樱桃花开
花都春行
画家也有经济头脑
树什么地方容易生出新枝
金农出口成章
金农军
“嘉德威”音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