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兴旺
孙悟空智取芭蕉扇,扑灭火焰山八百里火海,这当然是神话。有意思的是,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确实有过一座名副其实的火焰山。
火焰山,一称土孜塔格,在吐鲁番盆地中部,长约一百公里,宽约十公里,是博格达山以南的低丘,海拔高度一般在五百米左右,最高峰在胜金口附近,海拔高度八百多米。这里的地层属侏罗纪、白垩纪和第三纪棕红色砂页岩,山上寸草不生,在烈日照射下,犹如熊熊烈焰,并非真的有火在燃烧。
笔者今年九月曾到火焰山作地质考察,发现火焰山一带历史上确实有过烈焰熊熊的时候,这是因为在侏罗纪地层中含有煤层,曾发生自燃;近地表较厚的煤层已经自燃殆尽,剩下的是紫红色的烧结层。在新疆,煤层自燃并不稀罕,如今一些地方一到夜晚,犹如万家灯火,蔚为奇观。试想,在若干年前,火焰山煤层自燃的时候,那不就是一片火海吗?
说火焰山曾是一片火海,史书也有记载,据王延德的《高昌行记》说:“……北庭北山(即火焰山)中出钢砂。山中常有烟气涌起,而无云雾。至夕光若炬火,照见禽鼠皆赤。”岑参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一年冬天,当他第一次经过火焰山时,曾写了一首《经火山》诗:“火山今始见,突兀蒲昌东。赤焰烧虏云,炎氛蒸塞空。不知阴阳炭,何独燃此中。我来严冬时,山下多炎风。人马尽汗流,孰知造化功。”由于古人不知道煤层,为什么会发生自燃,才说“不知阴阳炭,何独燃此中”。
随着科学的发展,这个问题得到了科学的解释。原来火焰山中那些近地表的煤层,在通风不良的环境中,时刻在进行着氧化。由于吐鲁番盆地的气温很高,这就加快了煤的氧化。氧化产生的热量在煤层中不易散发,当温度达到煤的着火点的时候,就自发地燃烧了。
(摘自1983年10月25日《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