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本刊编辑
参加人:韩广(航天工业部8359所)石新生(北京738厂)高红十(中国法
制报)杨利川(中国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蔡测海(鲁迅文学院)萧立军(《文艺研究》编辑部)黄方毅(中国社科院世经所)谭深(北京青年报)方延曦(《农村青年》编辑部)何志云(鲁迅文学院)
主持人电影《人生》放映后,在广大观众特别是在青年中引起较大的反响。对主人公高加林的人生追求,青年们有着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评价。今天,我们邀请大家来,就如何评价高加林的人生追求进行一次力求深入的探讨。
第一个问题是,我们应该怎样认识高加林的人生追求?
蔡测海我是从农村来的,可以说高加林的人生追求所没有实现的,我都实现了,而且远远超过了他。我认为,高加林的人生追求是合理的。他的追求是青年人常有的一种向上的追求。我在农村中,常感到许多该做的事做不成,该实现的理想实现不了,我就要到另一个天地中去。所以我对高加林是理解的,高加林的进取精神,是我们这一代青年的精神财富。
石新生我认为,高加林的人生追求,虽然很难用一句话来概括,但其中个人主义、个人奋斗的成份居多。他处处想到的只是他自己。为了自己,他可以去损害别人。高加林的结局,是生活对他个人主义人生追求的惩罚。
黄方毅我认为,高加林的追求,可以说是一种朴素的功业追求。难道想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就是个人主义?我认为不是。高加林是一个受过教育的农村知识青年,他追求的是精神生活占很大比重的生活。人类的进步,总是由低层次(物质层次)向高层次(精神层次)发展的。高加林的追求,就是这种精神层次的追求。所以,他的追求可以说是进步的。
萧立军高加林不满足现状,想改变它,这点是可嘉的。如果都安于现状,社会就不可能前进。高加林的追求,我认为不是个人奋斗,实际上是求个性发展。
石新生但要与社会融合。
萧立军是要与社会融合,但首先是个性的发展。如果他连个性也没有,那他与社会融合什么?拿破仑说,不想当元帅的兵不是好兵。在国家发展的时候,作为一个青年,没点儿抱负,没点具有个性的东西,他怎么还能发展呢?只好全去吃“大锅饭”。
主持人如果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分析,如何看待高加林的人生追求?
杨利川我认为高加林是一个在变迁的时代产生的人物形象,电影《人生》就是展现了一个变迁时代的故事。在我国农村,长期以来还保持着古老的生活方式和传统,人们形成了一种守旧、停滞、满足、不求创新的心理状态。改革的到来,使它忽然与外界有了接触,这种落后的面貌与外界的新生活产生了强烈的对比,这种对比在人们心中引起了震荡。而首当其冲受到震动的,就是青年农民。比如高加林到集上去卖馒头,跑到阅览室去看画报,于是许多新奇的东西令他神往。这就反映了广大农民,特别是青年农民一旦知道了世界上还有那么多新奇的东西时对自己旧的生活的不满,对新生活的向往。高加林的追求,就是一种求新、求更美好的生活,这种追求是符合社会、时代发展要求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他的追求代表了一代新农民精神面貌的一个重要方面。他与过去那种知足常乐的传统已完全相悖了。他父亲讲“人活低了,就要按低的来”,就是一种落后的传统心理。高加林就不服这口气,他这种追求的精神是进步的。
主持人但是,高加林的结局可以说是一个悲剧。如果我们客观地分析一下,高加林在追求、奋斗过程中,是不是也有某些失误?他的失误,可以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
韩广高加林是一个有理想的青年,这一点不应否认。如果我们青年一代还象祖祖辈辈一样守在一块土地上不求发展,社会就不可能进步。但高加林在人生追求中,确实有值得我们引为教训的失误。第一是他以不正之风对待不正之风;第二是他的追求不是脚踏实地的。他不是正视现实,只是希望环境来适应他,而不是积极主动地去适应环境、改造环境。我们青年人对理想和生活的追求,应与广大劳动人民群众对理想和生活的追求合起拍来。既不去追求虚无飘渺的理想,也不满足守在前辈生活的地方无所作为。
杨利川刚才我讲到了落后与先进的对比产生了震荡。在这种震荡中,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适应它而顺利地走向新的生活。怎样在时代的变动中,既不被旧的传统所束缚,又不为新的光怪陆离、五彩缤纷的现象搞得晕头转向,而是脚踏实地,稳妥地完成这种转变呢?怎样在时代列车转弯时不被它的震荡甩下来,对我们来说,这是一个艰难的人生课题。而高加林在这个关头,确实有许多失误。
总的来说,高加林的追求缺少一种充实的内容,只限于满足个人某些需要。在他的追求中,也掺杂了许多属于小农固有的心理,如由于自卑而产生的虚荣心。他要改变自己的地位,争一口气,出人头地,他的人生目标,可以说仅仅系在这种个人得失和虚荣心上,使他的追求成为一种没有根基的东西。他有才华,但他没有把自己的事业植根于自己的努力奋斗之中,而是寄托在机遇上。但在机遇面前,如他的教师职位被顶下和巧珍向他表示爱情时,他的态度都是消极软弱的。他把机遇看成是必然的东西,把虚幻看成是真实,这是他人生悲剧的一个根本原因。
黄方毅高加林的追求不是以社会进步为目标,而是以个人沉浮为尺度。《人生》的启示在于:我们做为改革时代的青年,对生活的追求,不应看做是个人的行为。做为个人来讲,我们是想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但我们更要考虑我们对社会发展应尽的责任。应为整个社会的进步而努力,不应局限于个人奋斗。而且,要看到改革是一个长期的社会发展过程,要靠我们长期共同的艰苦奋斗。以为靠一个行政命令在我们面前就可以出现一个理想的现实,这是不实际的。谭深高加林是一个有理想的农村青年,在人生追求中,他是有失误的。但高加林身上的一切特点,应该说是那个时代在一个普通人身上打下的印记,包括局限性和弱点。如果在今天,特别是中央一号文件下达后,高加林还在奋斗的话,我想状况就会完全不同了。
主持人那么,怎样看待高加林在人生追求中与旧的传统观念及某些不合理的社会现象的矛盾?何志云我认为,评价人或事,有历史的标准和道德的标准。而第一位的标准,是历史的标准,就是要看对社会生产力及历史发展是有利还是相反。有些人在评价高加林时,不是用历史的标准,而是用道德的标准来衡量,说这是道德的,那是不道德的。当然我不排斥用道德标准看问题。我们看问题的道德标准,应该随社会的进步而变化。比如有人说高加林看不起农村,是违背道德的。而我认为对此要做新的分析。有社会发展史常识的人都知道,城市的出现,是人类历史划时代的标志,是一大进步。那种安贫乐道,老婆孩子热炕头,三十亩地一头牛的生活境界,是属于中世纪的。看不起农村中旧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历史进步的必然。高加林不满足现状,要从祖祖辈辈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的土地上走到一个更广阔的世界上去,这种追求不仅仅是个人的要求,而是反映了青年一代对历史前进的内心呼唤。
黄方毅农民离开土地,去进行新的追求,从事新的工作,这是社会发展的趋势。有人说高加林看不起农村应受到指责,我倒认为这是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农村中如高加林家乡的那些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保守的传统,不思变革、安贫守旧的心理状态等等,看不起这些,不就意味着进步吗?何志云高加林这一形象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就表明他有很大的社会概括意义。这反映了一种要求,就是农村青年对自己新的认识和发展的要求;也反映了一种情绪,即广大农村青年迫切要求改革的情绪。
主持人高加林对改变现状的追求,可以说还不是一种较明确、自觉的要求,这也是高加林人生追求的局限所在。但高加林的结局,给我们最大的启示也许就是两个字——改革。
高红十我在陕北插了七年队,所以我看《人生》是感到非常熟悉的。《人生》通过高加林的悲剧,反映了社会中存在的不正之风。而高加林这样一个有才华的青年,正是这些不正之风的牺牲品。可以说《人生》是一部呼唤改革的作品,它告诉我们,如果不改革,成千上万高加林这样的有为青年就会继续被埋没。
方延曦《人生》给我的是一种低沉、没有出路的感觉。高加林走了一圈,又悲悲惨惨地回去了,他还是没有任何出路。我觉得高加林的愤愤不平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问题,许多农村青年都有这种体会。而《人生》的认识意义也就在于:农村不改革不行,不改革,农村广大青年就无法健康地成长,只有改革才可以给他们开辟广阔的道路。现在农村改革现实表明,高加林的问题基本可以解决了。
杨利川造成高加林人生追求失误的,还有客观原因。长期以来,在中国整个社会结构中,使农村封闭的界限划得太多了,使农村青年缺少发展的余地。如户口有农业非农业之分,职业有集体国营之分,这些界限影响着人才的流动,也就造成一些有志的农村青年要想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时,不得不依赖于机遇。如果没有这些界限,他可以靠自己的奋斗去实现理想。
主持人关于高加林的人生追求,刚才大家都谈了各自的见解,我们希望今天的讨论,能够引起广大青年朋友对社会、人生和我们的事业做一些思考,在当今的改革时代,更好地确定自己的人生追求,以期使我们共同携手并肩完成振兴中华的伟大业绩。
今天的讨论到这里,谢谢大家。
王林整理(题图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