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天祥
青少年的下肢骨骼,如大腿骨(股骨)与小腿骨(胫骨)是比较容易患化脓性骨髓炎的。当然老年、成年及婴儿也会得此病;且头颅骨、脊椎骨、髂骨(骨盆的上部)、手指骨、脚趾骨等亦均可发生此病。此病在中医称为附骨疽、多骨疽或咬骨疽。
表现骨髓炎不是单指骨髓发炎,而是细菌感染了整个骨组织——骨髓、骨质,骨膜而引起的化脓性炎症。它有急性化脓性骨髓炎和慢性骨髓炎之分。急性骨髓炎起病突然,往往先有全身不适,寒热交作,体温可至39~40℃,口渴舌红,小便黄,大便结,脉搏快,可能呕吐,甚至昏迷、说胡话等等,检查白血球计数可达8万以上,血沉也快,严重者可继发危险的败血症。起病后1~2日患者即不肯动患肢。早期患肢压痛不明显;逐渐局部红肿、热、痛,附近淋巴结也肿大。脓未成熟前,局部疼痛剧烈;脓熟以后,痛如雀啄,按之有波动感,然后脓肿穿破;流出脓液,伤口一般不愈合,形成慢性瘘管(窦道)。
慢性骨髓炎是急性骨髓炎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转化而成。其特点是流脓窦道经久不愈,或时愈时发,脓渐变清稀,或如桐油水状,骨质破坏日久,有死骨形成,死骨渣多可从窦道随脓液流出。遭到破坏的骨骼,在负重或跌打损伤时,易发生骨折,造成残废。
胸腰脊柱骨髓炎也可出现脊柱旁脓肿或腰大肌脓肿。
起因主要是血液受到细菌感染,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者占百分之七、八十,其他如白色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双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也都能引起骨髓炎。皮肤抓破或体表病灶的附近软组织有炎症蔓延,细菌就可乘虚进入血液或淋巴道,达到骨膜而致病。如痈、疖、毛囊炎、副鼻窦炎以及拔牙后、椎间盘手术后,都可能导致本病。除外伤直接感染外,细菌还可由扁桃体,呼吸道、肠胃道、泌尿道等侵入人体血液或淋巴,达于骨骼而致病。
防治遇有皮肤炎症破损或开放性骨折等,应严密消毒,预防与控制感染,治疗必须彻底,以免侵犯骨骼引起发炎。
在跌打损伤后,患肢局部发生红肿、热、痛或剧烈疼痛时,应及时就医,作X线、血液检查。如确诊是骨髓炎,即时内服清热解毒消炎中药或注射青、红霉素,都有较好的疗效。笔者多年来用中药治疗急、慢性骨髓炎300多例,急性骨髓炎及早治疗者多能在较短时间内治愈,慢性骨髓炎除骨质破坏已发生骨骼关节畸形不易纠正外,一般也能在较长时间内治愈,故中西医结合对本病治疗的疗效较好。在护理上,病人应注意休息,不负重,以避免发生骨折。